解铃系铃 jiě líng xì líng
1. 拼音:jiě líng xì líng
2. 意思:原指解开铃铛的人最终需由系铃铛的人来完成,比喻谁引发的问题或矛盾,仍需由谁来解决,强调问题的根源与解决者的对应关系。
3. 出处:出自宋代惠洪《林间集》卷下记载的典故:金陵清凉寺中,泰钦法灯禅师曾言“系铃者解铃”,后演变为“解铃系铃”。
4. 近义词:
谁惹谁兜:口语化表达,指由引发问题的人负责解决问题,侧重责任归属。
源头活水:原指水的源头有活水流出,此处引申为从问题根源入手解决,强调追根溯源。
因果相应:指原因与结果相互对应,问题的产生与解决需从源头出发,侧重逻辑关联。
自做自当:指自己做的事情(含错事),由自己承担后果并解决,强调自我负责。
5. 反义词:
嫁祸于人:把自己的灾祸或问题转移给别人,逃避责任,与“自己解决问题”相反。
推卸责任:指拒绝承担应负的责任,将问题推给他人或外部因素,侧重逃避义务。
隔岸观火:比喻对他人的危难或问题漠不关心,置身事外,强调不作为。
委过于人:把过错推给别人,强调将责任归咎于他人,而非自我解决。
6. 例句:
矛盾既由他挑起,解铃系铃,最终还需他出面道歉才能化解。
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是解铃系铃之人,需从自身教育方式反思。
团队内的信任危机,解铃系铃,唯有当初失信的人用行动重建信任。
这段友谊的裂痕,解铃系铃,只有两人坦诚沟通才能修复。
项目失误的补救,解铃系铃,需当初决策的团队成员共同制定方案。
误会既因谣言而起,解铃系铃,应让散布谣言者公开澄清。
家庭矛盾中,解铃系铃,别让外人插手,需当事人直面问题。
他深知解铃系铃的道理,主动向被误解的同事赔礼道歉。
历史遗留的边界争议,解铃系铃,需相关国家以和平谈判解决。
感情中的隔阂,解铃系铃,唯有双方放下成见才能重归于好。
成语词典:解铃系铃
一知半解 [ yī zhī bàn jiě ]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掩耳盗铃 [ yǎn ěr dào líng ]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土崩瓦解 [ tǔ bēng wǎ jiě ] 比喻事物的分裂,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常用来形容国家、集团或组织等的崩溃。
不解之缘 [ bù jiě zhī yuán ] 缘:缘分。不可分解的缘分。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
消愁解闷 [ xiāo chóu jiě mèn ] 消除忧愁,排解郁闷。
慷慨解囊 [ kāng kǎi jiě náng ] 慷慨:豪爽,大方;解囊:解开钱袋拿出钱来。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排忧解难 [ pái yōu jiě nàn ] 排除忧愁,解除困难。
迎刃而解 [ yíng rèn ér jiě ] 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庖丁解牛 [ páo dīng jiě niú ] 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裙带关系 [ qún dài guān xì ] 指依靠亲属或配偶的社会关系(多为姻亲关系)谋取私利或获得晋升的现象,含贬义,常用于批评通过非正当人际关系获取利益的行为。
不求甚解 [ bù qiú shèn jiě ] 原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深究字句;现多指学习或研究时不深入钻研,只停留在表面理解,不求透彻明白。
自我解嘲 [ zì wǒ jiě cháo ] 指自己用言语或行动消解尴尬、难堪的处境,以幽默或自嘲的方式缓解心理压力,避免因窘境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浑身解数 [ hún shēn xiè shù ] 指全身所有的技能、本领,形容使出全部力量或办法来应对某事。
难解难分 [ nán jiě nán fēn ] 双方相持不下(多指竞争或争吵、打斗),难以分出胜负。形容双方关系亲密,分不开。
解甲归田 [ jiě jiǎ guī tián ] 脱下铠甲,返回农田,指军人退伍还乡或官吏辞官归隐,比喻放下军事或官职身份,回归平民生活。
系之苇苕 [ xì zhī wěi tiáo ] 系:依附;苇苕:芦苇的嫩条。鸟巢筑在纤脆的芦苇上。比喻所依附的基础不牢,有很大的危险。
燕足系诗 [ yàn zú xì shī ] 唐 任宗 妻 郭绍兰,因 宗 经商 湘中,久不归,见堂上双燕翻飞,叹言:“尔海东来,必经 湘中 ……欲凭尔附书,投於我婿。”因以所吟诗系于燕足,燕径飞至 荆州 任宗 处。
感慨系之 [ gǎn kǎi xì zhī ] 感慨的心情联系着某件事,指对某件事有所感触而不禁慨叹。
捕影系风 [ bǔ yǐng xì fēng ]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系颈牵羊 [ xì jǐng qiān yáng ] 绳系颈,手牵羊。谓投降请罪。
彩丝系虎 [ cǎi sī xì hǔ ] 旧俗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妇女用绫绸制成小虎或粽子、葫芦、樱桃等形状,以五彩丝线穿之,悬于钗头,或使小儿带之,以辟邪,称“綵丝繫虎”。参阅 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綵丝系虎》。
骈首就系 [ pián shǒu jiù xì ] 指一并被拘禁。
系而不食 [ xì ér bù shí ] 指中看不中吃的东西。
红丝暗系 [ hóng sī àn jì ] 相传月下老人掌管人间的姻缘,以红绳系夫妇之足。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出处: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绾。’”示例:还不曾~,先弄得白刃相加。★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
扬铃打鼓 [ yáng líng dǎ gǔ ] 比喻大声张扬。
系马埋轮 [ xì mǎ mái lún ] 指敌人进攻时,系住马,埋车轮于地,以示固守不退。
一系相承 [ yī xì xiāng chéng ] 一系:一个血统;相承:继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绛纱系臂 [ jiàng shā xì bì ] 《晋书·后妃传上·胡贵嫔》:“泰始 九年,帝(晋武帝)多简良家子女以充内职,自择其美者,以絳纱繫臂。”后代亦有用作定亲标记者。
不解风情 [ bù jiě fēng qíng ] 指不懂得理解他人的情意、趣味或想法,缺乏浪漫情怀和对情感的细腻感知,常用来形容人在处理感情或生活中的情趣方面表现迟钝。
长绳系日 [ cháng shéng xì rì ] 比喻留住时光。晋傅玄《九曲歌》:“岁暮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 唐李白《惜馀春赋》:“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
解铃系铃 [ jiě líng xì líng ] 比喻谁做的事,还得由谁去解决。本佛教禅宗语。明瞿汝稷《指月录·法灯》:“金陵清凉泰钦法灯禅师在众日,性豪逸,不事事,众易之。法眼独契重。眼一日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师曰:‘系者解得。’眼曰:‘汝辈轻渠不得。’”
悬龟系鱼 [ xuán guī xì yú ] 指任高官显宦。
红绳系足 [ hóng shéng jì zú ] 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
见钱眼开 [ jiàn qián yǎn kāi ] 看到钱财就眉开眼笑,形容人贪财好利,只要见到钱财就不顾一切。
指腹为婚 [ zhǐ fù wéi hūn ] 指两家父母在胎儿尚未出生时,就约定如果双方生下的孩子是一男一女,就为他们订立婚约,是旧时的一种封建婚姻习俗。
孔孟之道 [ kǒng mèng zhī dào ] 指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体系,核心包括“仁”“礼”“义”“智”“信”等伦理道德观念及政治哲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毫不含糊 [ háo bù hán hū ] 形容态度、言语明确肯定,一点也不模糊、犹豫,也指做事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体现出果断、坚定的行事风格。
半工半读 [ bàn gōng bàn dú ] 一面工作,一面学习,指在学习的同时参加工作,以工作所得来支持学业或兼顾两者。
笔走龙蛇 [ bǐ zǒu lóng shé ]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
形势逼人 [ xíng shì bī rén ] 指形势发展很快,迫使人不得不更加努力。
坐井观天 [ zuò jǐng guān tiān ]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奉公守法 [ fèng gōng shǒu fǎ ] 奉行公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大有人在 [ dà yǒu rén zài ] 指某类人或事物数量很多,存在的情况很普遍,强调并非个别现象。
好心好意 [ hǎo xīn hǎo yì ] 指怀着善意。
妖言惑众 [ yāo yán huò zhòng ] 用荒谬的鬼话迷惑人。
声名远扬 [ shēng míng yuǎn yáng ] 名声传得很广,远近闻名。常用来形容人、地方、事物等因某种特色、成就等而被广泛知晓。
管宁割席 [ guǎn níng gē xí ] 管宁:人名;席:坐卧用的编织物。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
独占鳌头 [ dú zhàn áo tóu ] 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
庸庸碌碌 [ yōng yōng lù lù ] 形容人平凡无奇,没有作为。
天怒人怨 [ tiān nù rén yuàn ] 指做事违背天理人情,激起极大公愤,连上天都感到愤怒,百姓也怨恨不已,形容作恶多端引发的强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