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耳射声

附耳射声 fù ěr shè shēng

附耳射声的意思

指传闻异辞,捕风捉影。

1. 【解释】:指传闻异辞,捕风捉影。

2. 【出自】:清·钱谦益《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陵谷迁移,忘注芜没,郢书燕说,附耳射声。”

附耳射声的近义词

捕风捉影

成语词典:附耳射声

面红耳赤miàn hóng ěr chì: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耳聪目明ěr cōng mù míng: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g:偷铃铛的人怕铃响,把自己耳朵堵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掩:捂。

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声如洪钟shēng rú hóng zhōng: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声泪俱下shēng lèi jù xià:边说边哭。形容非常悲痛。《晋书·王彬传》:“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声情并茂shēng qíng bìng mào:(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

声色俱厉shēng sè jù lì:指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俱:都。厉:严厉。

魂不附体hún bù fù tǐ:形容人因受到重大震惊而惊恐万状,失去常态。

异口同声yì kǒu tóng shēng:大家说的完全一致。《宋书·庾炳之传》:“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耳熟能详ěr shú néng xiáng: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声嘶力竭shēng sī lì jié:声音嘶哑,气力用尽。形容拼命地叫喊(含贬义)。嘶:哑。竭:尽。

风声鹤唳fēng shēng hè lì:《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前秦苻坚带兵攻打东晋,被打得大败,逃走时听到风声 和鹤叫都以为是追兵。后用来形容人在非常害怕时听到一点声音,就十分恐慌紧张。唳(lì)。参见〔草木皆兵〕

声势浩大shēng shì hào dà: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声东击西shēng dōng jī xī:声张击东而实击西。用以迷惑敌人,造成敌人错觉,给予出其不意的攻击。唐杜佑《通典·兵典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声:扬言。

一声不吭yī shēng bù kēng: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绘声绘色huì shēng huì sè: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也说绘影绘声、绘声绘影。

敛声屏气liǎn shēng bǐng qì:敛:收入束;屏:抑止。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不动声色bù dòng shēng sè: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也说不露声色。

抓耳挠腮zhuā ěr náo sāi:形容焦急而又没办法的样子。

鸦雀无声yā què wú shēng:形容非常安静。

充耳不闻chōng ěr bù wén:塞住耳朵不听。《诗经·邶风·旄丘》:“褎(yòu)如充耳。” 意思是悠闲得就像没听见一样。后用充耳不闻形容听不进或存心不听别人的意见。

交头接耳jiāo tóu jiē ěr: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俯首帖耳fǔ shǒu tiē ěr:形容卑恭顺从的样子。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书声琅琅shū shēng láng láng: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忍气吞声rěn qì tūn shēng: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说出来。吞声:不敢做声。

耳濡目染ěr rú mù rǎn: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擩(通“濡”)耳染,不学以能。”濡(r ú):沾湿。染:沾染。

声势赫奕shēng shì hè yì:声威气势盛大显赫。《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許氏 三兄弟,都做了大官,雖然他不以富貴驕人,自然聲勢赫奕。”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陬邑官亲》:“西域之變,大將軍 福公 奉命進勦,統領 巴圖魯 及 吉林 健旅,聲勢赫奕。”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他得救之后,无非以为占了便宜,何尝改悔;并且因为是早已营就三窟,又善于钻谋的,所以不多时,也就依然声势赫奕,作恶又如先前一样。”

大声疾呼dà shēng jí hū:大声而急切地 呼喊,以引起人的注意或使人醒悟。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牵强附会qiān qiǎng fù huì: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勉强比附。

声名狼藉shēng míng láng jí:《史记·蒙恬列传》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后用声名狼藉形容人的名声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狼藉(jí):乱七八糟。

唉声叹气āi shēng tàn qì: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低声下气dī shēng xià qì:形容恭顺小心的样子。

瓮声瓮气wèng shēng wèng qì:形容说话的声音粗大而低沉。

声名鹊起shēng míng què qǐ: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朱文元 ﹞先在 徐 班,以年未五十,故無所表見,至 洪 班則聲名鵲起,班中人稱爲戲忠臣。”

无声无息wú shēng wú xī:没有声音和气息,比喻没有动静或没有什么影响、作为。

如雷贯耳rú léi guàn ěr:形容一个人的名声很大。《三国演义》第八回:“闻将军之名,如雷贯耳。” 贯:贯穿,进入。

洗耳恭听xǐ ěr gōng tīng:形容专心、恭敬地听别人讲话。听人讲话时的客气话。元周权《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熏洗耳听。”

怪声怪气guài shēng guài qì:形容声音、语调、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难听。

射不中的shè bù zhòng dì:射箭不能射中靶子,常用来比喻做事没有明确目标或达不到预期目的。

随声附和suí shēng fù hè: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和(hè)。

怨声载道yuàn shēng zài dào:怨恨的声音充满了道路。形容民众普遍不满。载(zài):充满。

轻声细语qīng shēng xì yǔ:形容说话声音轻柔、细小,态度温和。

忠言逆耳zhōng yán nì ěr:忠诚直率的劝告听起来不大舒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忠言拂于耳。”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逆耳:不顺耳。

脸红耳热liǎn hóng ěr rè: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泣不成声qì bù chéng shēng:哭得喉咙哽住,出不来声音,形容极度悲伤。

虚张声势xū zhāng shēng shì:并无实力,故意大造声势。

不声不响bù shēng bù xiǎng:指不说话;不出声。

耳目一新ěr mù yī xīn: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

口口声声kǒu kou shēng shēng:形容不止一次地陈说、表白或把某一说法经常挂在口头:他~说不是他干的。

声名远扬shēng míng yuǎn yáng:名声传得很广,远近闻名。常用来形容人、地方、事物等因某种特色、成就等而被广泛知晓。

不露声色bù lù shēng sè:不动声色。

欢声笑语huān shēng xiào yǔ:欢笑的声音和话语。常用来形容轻松愉快、热闹欢乐的氛围。

无声无臭wú shēng wú xiù:比喻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臭(xiù):气味。

隔墙有耳gé qiáng yǒu ěr:墙外有人偷听。指秘密外泄。《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肥头大耳féi tóu dà ěr: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掩人耳目yǎn rén ěr mù:遮着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以假象蒙骗别人。

好声好气hǎo shēng hǎo qì:语调柔和,态度温和:人家~地劝他,他倒不耐烦起来。

攀龙附凤pān lóng fù fèng:比喻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麟,附凤翼。”

有声有色yǒu shēng yǒu sè:形容说话、写作或表演等生动、精彩。

不堪入耳bù kān rù ěr: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历历在耳lì lì zài ěr: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掷地有声zhì dì yǒu shēng:形容话语豪迈有力。

雁过留声yàn guò liú shēng:比喻留名声于身后。

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唯唯连声wéi wéi lián shēng:唯唯:谦卑的应答。连声应答,以示顺从。

稗耳贩目bài ěr fàn mù:比喻见闻浅薄,如商贩之买货卖货。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北朝经学》:“其時治經者各有師承……此可見諸儒師資有自,非同後世稗耳販目之學也。”

鹤唳猿声hè lì yuán shēng:鹤鸣猿啼。形容凄清孤寂的景象。

悄无人声qiǎo wú rén shēng:指非常寂静。

蜚声中外fēi shēng zhōng wài:扬名中外,享誉全球。

目击耳闻mù jī ěr wén: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风声目色fēng shēng mù sè:指纵情声色。

耳食之言ěr shí zhī yán: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遗声余价yí shēng yú jià:指前人死后在社会上流传的声誉和评价。

随声是非suí shēng shì fēi:别人说是,自己也说是;别人说不是,自己也说不是。指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蝇声蚓窍yíng shēng yǐn qiào:犹言蝇声蛙噪。清 钱谦益《<孙幼度诗>序》:“幼度 之詩,有光熊熊然,有氣灝灝然……非猶夫衰世之音,蠅聲蚓竅,魈吟而鬼哭者也。”参见“蠅聲蛙噪”。

囊血射天náng xuè shè tiān:将充血的皮囊挂在高处用箭射。比喻暴虐狂妄,犯上作乱。

饮泣吞声yǐn qì tūn shēng: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马耳春风mǎ ěr chūn fēng: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同“马耳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