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先师 zhì shèng xiān shī
至圣先师的意思
至:最。旧时特指孔子。
1. 【解释】:至:最。旧时特指孔子。
2. 【出自】:《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联盟睿知,足以有临也。”《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成语词典:至圣先师
先来后到:按照来到的先后而确定次序。
先入为主:先看到一种情况或先听了一种意见,形成成见,后来就不再考虑情况变化或听取另外的意见。《汉书·息夫躬传》:“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先人后己: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自始至终:从开始到结束:大会~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老师宿儒: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捷足先登:也说疾足先得。脚步快,先登上去。比喻行动敏捷,首先达到目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捷:快,敏捷。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顾客~,应接不暇。
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先发制人:《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原指战争中的双方先发动的能制人,后发动的就受制于人。后泛指先下手为强。
关怀备至:关心得无微不至。
至高无上: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淮南子·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 汉许慎《说文解字·一部》:“天,颠也。至高无上。”
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至善至美:至:最。最完善,最美好。
仁至义尽:《礼记·郊特牲》:“仁之至,义之尽也。” 原指以极大的努力竭尽仁义之道。现指对人的劝告、争取或帮助已尽了最大的努力。至、尽:到底的意思。
班师回朝:班:调回。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推崇备至:推崇:推重,敬佩。极其推重和敬佩。
先礼后兵:指在和对方交涉时,先讲道理;如果行不通,再采取强硬手段。兵:武力,这里泛指强硬手段。
精诚所至: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欲扬先抑: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
如获至宝:好像得到了最好的宝贝。形容对于所得到的东西非常珍视喜爱。
先睹为快:以先看到为愉快(指作品或演出)。形容想看到的急切心情。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争先睹之为快。” 睹:看见。
为人师表: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遥遥领先:遥遥:远远。远远地走在最前面。
出师不利: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先见之明:指对事物有预见性;事先能料及事后的结果。《后汉书·杨彪传》:“愧无(金)日(mì)?(dī)先见之明。”
尊师重道: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无师自通: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未老先衰:年纪还不大就衰老了。多指由于精神或体力负担过重而导致过早衰老。
狗头军师:指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并 不高明的人(含贬义)。
宾至如归:客人到此,有在家之感。形容接待客人热情周到。《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
笨鸟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因怕落后,所以比别人先行动(多用做自谦)。
先斩后奏:封建时代臣子把人杀了再报告皇帝。现在多比喻自行把问题处理了,然后才报告上级或当权者。
兴师问罪:发动军队,声讨对方罪过。也指大闹意见,集合一伙人去上门责问。
先己后人:首先考虑自己,然后才顾及他人。常含贬义,指人比较自私。
从古至今:从古代一直到现在,强调时间跨度大,涵盖了过去到当下的整个历程。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周到、细致。
师出无名:没有理由而出兵打仗,泛指做某件事缺乏正当理由。
先天不足:指人或动物生下来体质就不好,也泛指事物的根基差:~,后天失调。
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身先士卒:作战时将帅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多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有言在先:已经有话讲在头里,指事前打了招呼。
好好先生:一团和气、与人无争,不问是非曲直、只求相安无事的人。
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
未卜先知:没有占卜就知道事情发展的结果。原来是古代一种用神道和迷信骗人的说法。后来有时用以比喻有预见性。
至亲好友:关系至深的亲戚,感情最好的朋友。
至死不渝: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情至意尽:指对人的情谊已经到极点。
好为人师:形容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孟子·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为:做,当。
群贤毕至:指众多贤能的人都聚集在一起。用于形容人才汇聚的盛大场面。
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
兴师动众:发动很多人做某件事(多含不值得的意思)。
先知先觉:知:认识;觉:觉悟。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
人迹罕至: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或带头。
北郭先生:用以指隐居不仕的人。
不耻相师: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欣然而至:愉快地来到。
抗颜为师: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绝德至行:绝、至:极,尽。极为高尚的道德品行。
东郭先生:明马中锡 《中山狼传》中的人物。赵简子到中山地方打狼,为民除害。狼中箭逃跑,求救于东郭先生。东郭先生 千方百计地救了狼,结果几乎为狼所害。后借指那些对恶人讲仁慈的糊涂人。
乌合之师:像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军队。
圣帝明王:本指上古道德智能卓越的君主。后泛称历代英明的帝王。
五斗先生:唐 王绩 别号。
道学先生: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后不僭先:僭:非法占取,超越本分。后来的人不超越先来的人。形容排列有序,先后有别。
臻于至善:做到极致。
四至八道: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
大人先生: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意味。
诚至金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起师动众: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甘井先竭:甜水井的水先枯竭。比喻有才能的人往往早衰。
圣人之年:谓五十岁。《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邢昺 疏:“此章 孔子 言其學《易》年也。加我數年,方至五十,謂四十七時也。”宋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八:“﹝ 陸希聲 嘗著《易傳》十卷﹞且云:今年四十有七,已及聖人之年,於是作《易傳》以授門人 崔徹、王贊 之徒,復自爲注。”
百世之师: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梯愚入圣:指启迪引导凡夫俗子成为圣人。
礼先壹饭: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壹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
谘师访友:请教老师,问询朋友。
能者为师: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师直为壮:师:军队;直:理由正当;壮:壮盛,有力量。出兵有正当理由,军队就气壮,有战斗力。现指为正义而战的军队斗志旺盛,所向无敌。
难至节见:指只有大难当头时,才能显出人的节操,常比喻人们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