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篱茅舍 zhú lí máo shè
竹篱茅舍的意思
常指乡村中因陋就简的屋舍。
1. 【解释】:常指乡村中因陋就简的屋舍。
2. 【出自】:元·乔吉《卖花声·悟世》:“尘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我竹篱茅舍。”
3. 【示例】:众人瞧那签上,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成语词典:竹篱茅舍
舍己为人: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名列前茅:指名次列在前面。古代行军时持茅(当作旗)的走在前面的叫前茅。《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
舍本逐末:又说弃本逐末。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弃本逐末。”
茅塞顿开:《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古人认为路不走则被草所掩塞,心不用也会被堵塞。茅塞顿开是说被堵塞的心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受到启发,一下子理解领会了道理。
寄人篱下:《南史·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原指写诗作文因袭他人。后转指在别人的势力庇护之下或依附别人过活。寄:依附。篱:篱笆。
依依不舍: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孩子们~,抱住他不放他走。
退避三舍:春秋时,晋国同楚国在城濮(在今山东鄄城西南)作战,晋文公遵守以前的诺言,把军队撤退九十里(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用来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罄竹难书:《旧唐书·李密传》记载,李密诉说隋炀帝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故用“罄竹难书”比喻罪恶很多,难以写完。竹:竹简,古代写字用的竹片。
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后用“舍生取义”表示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
势如破竹:《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形容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用舍行藏:《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是儒家对于出处进退的态度。也说用行舍藏。
打家劫舍:指成群结伙公 开地到人家里抢夺财物。
竹篮打水: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青梅竹马: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
舍己救人: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
舍近求远:舍弃近的寻找远的,形容做事走弯路或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也说舍近图远。
魂不守舍: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惊恐万分。
左邻右舍:泛指邻居。
舍我其谁: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锲而不舍:《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意思是说,一直刻下去不半途而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是可以镂刻成器的。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胸有成竹:宋晁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原意是画竹子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后用以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成:现成。
强聒不舍:聒:声音吵闹;舍:舍弃。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篱壁间物:谓家园所产之物。
抛家舍业:“抛”是“抛弃”的意思,“舍”是“舍弃”的意思。
胸无成竹:指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白云亲舍: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暮云亲舍:比喻客居他乡。
茅屋采椽:指住宿简陋。
哀丝豪竹:形容弦管乐声悲壮动人。宋陆游《长歌行》诗:“哀丝豪竹助剧饮,如巨野受黄河倾。” 哀丝:悲哀的弦乐声。豪竹:豪壮的管乐声。
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竹罄南山:《汉书·公孙贺传》:“南山 之行不足受我辭,斜谷 之木不足爲我械。”本言事端繁多,书不胜书,后常以“竹罄南山”谓人罪恶极多,书写不尽。清 感惺《断头台·受谳》:“到此是 森罗殿 上無私款,鏡臺前明照膽,要把君孽案重重徹裏翻,竹罄 南山。”
名书竹帛: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清莹竹马:男女双方的纯真洁净坚定永恒的爱。
丝竹之音:指音乐的声音。
成竹于胸:是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先有打算。
贪生舍义:为了活命,可以不要道义。
读不舍手: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退徙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羊撞篱笆:比喻进退两难。
屋舍俨然:房舍整整齐齐。
舍命不渝:指见危受命,死守善道。
赐茅授土: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
舍本事末:舍:舍弃;事:从事。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胙土分茅:胙:赐;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仪式。指分封爵位和土地。
谋道作舍: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竹杖化龙:比喻得道成仙,亦借指仙人道者。
舍邪归正:舍弃邪路,回到正道上来。
舍身为国:为了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
穷追不舍:勇敢地追赶不放松。
茂林修竹: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舍短从长:不计较别人缺点,予以录用。
拔茅连茹:拔起一根茅草就会连带拔起很多茅草的根。比喻互相引荐,提拔、任用一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周易·泰》:“拔茅茹以其汇。” 王弼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
青堂瓦舍:堂:高大的屋子。青灰砖砌的堂屋,灰瓦盖顶的住房。指大瓦房。
作舍道边:在路旁筑室,和过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说法,事情没法做成功。
哀吹豪竹:指悲壮动人的乐声。吹、竹,指笙箫之属。元 麻革《题李氏寓酒轩》诗:“千金结客多少年,哀吹豪竹,倒倾玉舡以酒玄。”
调丝弄竹:泛指吹弹乐器。
逾墙越舍:指翻墙越舍很快就走了。
东南竹箭:比喻优秀人才。
刀过竹解:刀一劈下去,竹子立即分开。形容事情顺利解决。
日居衡茅:晶:每天;衡茅:用衡木做门的茅草屋。每天居住在简陋的茅草屋中,不知天下大事。
易于破竹:轻松得就象劈竹子。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舍策追羊: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
避退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竹帛之功:指名垂史册的功绩。
著于竹帛: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翠竹黄花:指眼前境物。
茅室蓬户:茅:茅草;蓬:飞蓬,草名。茅草房子。形容住房极其简陋。
傍人篱壁:傍:依靠;篱壁:篱笆墙。依靠着别人家的篱笆墙。比喻依赖或模仿别人。
破竹之势: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武昌剩竹: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竹径通幽:竹:竹林;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同“曲径通幽”。
易如破竹:像劈竹子那样容易。形容办事顺利,毫无阻碍。
三瓦四舍:宋代对妓院、茶楼、酒肆及其他娱乐场所的总称。亦作“三瓦两舍”。
朽竹篙舟: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
舍旧谋新:指弃旧求新。
舍生忘死:也说舍死忘生。形容不顾个人生命危险。
竹头木屑: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丝竹陶写: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陶写:陶冶性情。用音乐来陶冶性情。
禁舍开塞:指禁罚和赦免,开放和闭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