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俱下 shí háng jù xià
十行俱下的意思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1. 【解释】: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2. 【出自】:《南史·梁本纪下》:“读书十行俱下,辞藻艳发,博综群言,善谈玄理。”《梁书·简文曾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3.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读书极快
十行俱下的近义词
一目十行、五行俱下
成语词典:十行俱下
瓜田李下:古诗《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后用“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十字路口:两条路纵横交叉的地方,比喻在重大问题上需要对去向作出选择的境地:处在人生的~,他将何去何从呢?
十全十美: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人都有缺点,哪能~呢?
一五一十:数数目时往往以五为单位,一五,一十,十五,二十…数下去,因此用“一五一十”比喻叙述时清楚有序而无遗漏。
十指连心:手指头感觉灵敏,十个手指碰伤了哪一个,心里都感到疼痛,常用来比喻某人和有关的人或事具有极密切的关系。
七上八下:也说七上八落。形容心神不定。
声泪俱下:边说边哭。形容非常悲痛。《晋书·王彬传》:“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声色俱厉:指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俱:都。厉:严厉。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形容增长得很快。
每况愈下:原作每下愈况。《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 意思是验猪的肥瘦,越踏在猪的股脚处,其肥瘦状况越明显。后多作每况愈下,形容情况越来越坏。
一意孤行:《史记·酷吏列传》:“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本谓谢绝请托,坚持自己的主张。后多指不顾客观条件,无视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孤行:独自行事。
万籁俱寂: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普天之下:指整个天下;遍天下。
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
寄人篱下:《南史·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原指写诗作文因袭他人。后转指在别人的势力庇护之下或依附别人过活。寄:依附。篱:篱笆。
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行色匆匆: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
不在话下: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属当然,用不着说:这点小事对他来说~。
神气十足:神气:自以为得意傲慢的神情。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汉刘向《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 祸:灾难。
横行无忌:胡作非为,毫无顾忌。
倒行逆施:《史记 伍 子胥列传》记载,春秋时伍子胥为父报仇,领吴兵攻打楚国,挖出楚平王的尸体,鞭尸三百。申包胥责 备他,子胥回答说:“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指做事违背常理。
居高临下: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
并行不悖:同时进行,不相冲突。《礼记·中庸》:“道并行而不相悖。” 悖(bèi):违反。
礼贤下士:指帝王、大臣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敬重、结交有德有才的人。礼贤:尊敬贤者。下士:降低自己的身份结交一般有才能的人。
潸然泪下: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
上吐下泻:呕吐与腹泻。指人患病。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厉行节约: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便宜行事:不必请示,自行决断处置。宋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公乞以便宜行事。”
十世单传:连续十代独子相传。形容极其宝贵。
倍道而行: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行将就木: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奔狄,娶季隗,“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木:棺材。
低声下气:形容恭顺小心的样子。
一应俱全:一应:一切;俱:都。一切齐全,应有尽有。
低三下四:形容卑贱没有骨气。
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对症下药:比喻针对具 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一当十: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勇敢善战,以少胜多。
各行其是:指思想不统一,各人按照自己的意见、主张去做。其是:他自己以为对的。
雷厉风行: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执行政策、命令等要求严,行动快。《新唐书·韩愈传》:“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飞。”
面面俱到: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写文章要突出重点,不必~。
嘉言懿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论功行赏: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下车伊始:《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指官吏刚到任。后泛指刚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伊始:开始。
甘拜下风:原指甘心服从、听命(古 代出令的人站在上风的地位,听令的人站在下风的地位)。后泛指真心佩服,自认不如。
天下大乱:天下:指中国或世界。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
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独断专行: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也说独断独行。
上窜下跳:比喻四处奔走,多方串连,策划活动。
行尸走肉:讽刺没有理想,无所作为的人。糊里糊涂混日子,虽然活着,同死人一样。《拾遗记·后汉》:“(任末)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行尸:会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肉体。
天下第一: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十万火急: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
谨言慎行:说话小心,做事谨慎。《礼记·缁衣》:“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落井下石:也说落井投石、投井下石。比喻乘人危难时加以陷害。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用舍行藏:《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是儒家对于出处进退的态度。也说用行舍藏。
十恶不赦:形容罪大恶极,不可饶恕(十恶:古代刑法指不可赦免的十种重大罪名,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现在借指重大的罪行)。
十有八九:指绝大多数,大致不差,差不离。
纵横天下: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上蹿下跳:(动物)到处蹿蹦:小松鼠~,寻找食物。
骑虎难下: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又不能停止,进退两难。《新五代史·郭崇韬传》:“俚语曰:‘骑虎者势不得下。’”
委决不下:迟疑而决定不下来:他一时~,跑来要我出主意。
两败俱伤:双方争斗,都受到损失,谁也没有得到好处。
下不为例:指某件事做了以后,下次不能再这样做。有提醒、警告、只能通融这一次的意思。
十字街头:指纵横交叉、繁华热闹的街道。也借指人世间,现实社会。
下落不明:下落:着落,去处。指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
势在必行:指某事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必须做。
相持不下:彼此争持,不肯让步。也指斗争双方势均力敌,谁也难于在短时间内取胜。
上下交困:上面下面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手下留情:下手的时候留点情面。比喻处理事情不要太苛刻。
衣食住行:穿衣、吃饭、居住、行路,指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替天行道: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双管齐下:唐张璪(zǎo)善画松,能两手拿着笔同时作画,一画生枝,一画枯干。语见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后以“双管齐下”比喻两件事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采用。管:笔。
天马行空:比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多用在评价写作、绘画和书法等方面)。天马:汉武帝时从大宛(古代西域国名)得到的汗血马称为天马,意思是神马。见《史记·大宛列传》。行空:形容骏马奔驰,如腾空飞行。
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五味俱全: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一统天下:天下:指全国。原指统一的国家,现多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机构不贯彻上级意图而形成的独立王国。也泛指为少数人所霸占的某一领域。
欺行霸市:欺负同行,称霸市场,形容蛮横经商。
七老八十:七八十岁,指年纪很老:别看他~的,身体硬朗着呢。
字里行间:字句之间(在说明文章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含蓄地流露出来或融会在全文中的思想感情时,多用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