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屠郑酤 téng tú zhèng gū

1. 拼音:téng tú zhèng gū

2. 意思:“滕屠郑酤”指唐代滕迈、郑薰二人,滕迈曾任屠者(屠夫),郑薰曾为酒商(卖酒者),后均官至高位,比喻出身低微者终获显达,也泛指不计出身、才华得以施展的事例。

3. 出处:出自《唐语林·补遗一》:“滕迈起屠沽,郑薰起商贩,俱为廉察。”(“屠沽”指屠夫与卖酒者,“廉察”指廉访使,为唐代官职)。

4. 近义词:

寒微发迹:出身贫寒低微却成就功业(侧重出身与成就的反差)。

白手起家:凭借自身努力从一无所有到成功(侧重奋斗过程的艰辛)。

起于陇亩:从平民百姓中崛起(侧重出身底层却获得地位)。

韦布登朝:平民凭借才学进入仕途(“韦布”指布衣,侧重学识改变命运)。

泥涂曳尾:比喻从卑微处境中崛起(出自《庄子》,此处指摆脱困境)。

5. 反义词:

世胄蹑高位:世家子弟凭借门第获得高位(侧重依靠家世,与“寒微发迹”相反)。

门阀垄断:权贵家族把持权力(侧重阶层固化,压制底层上升)。

出身论资:以家庭背景评判能力(侧重唯出身论,忽视才华)。

沉沦草野:才华被埋没于民间(侧重怀才不遇,与“显达”相反)。

贵胄承袭:贵族子弟世袭权力(侧重依靠血缘继承,非个人奋斗)。

6. 例句:

历史上如滕屠郑酤般从微末崛起的名臣,皆以才学打破了出身的禁锢。

他常以“滕屠郑酤”自勉,坚信出身贫寒亦能闯出一番天地。

小说主角效仿滕屠郑酤的经历,从市井小贩终成一代重臣。

唐代科举打破门阀,方有滕屠郑酤之辈跻身朝堂的美谈。

若论起逆袭典范,滕屠郑酤的故事至今仍令人振奋。

史书中“滕屠郑酤”的记载,印证了“英雄不问出处”的古训。

纵使身处底层,心怀壮志者亦能如滕屠郑酤般登上人生高峰。

戏文中演绎滕屠郑酤的传奇,道尽寒门士子的奋斗之路。

他在传记中提及滕屠郑酤,感慨时代若给人机会,终可改变命运。

后世以“滕屠郑酤”喻指逆袭,正是对奋斗精神的最好诠释。

滕屠郑酤

成语词典:滕屠郑酤

郑重其事 [ zhèng zhòng qí shì ] 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椎埋屠狗 [ chuí mái tú gǒu ] 杀人宰狗。指为非作歹和从事低贱的职业。

郑玄家婢 [ zhèng xuán jiā bì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郑玄 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説,玄 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復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后以“郑玄家婢”指知书的婢仆。

屠狗卖浆 [ tú gǒu mài jiāng ] 浆:酒浆。以卖酒、杀狗为业的人。过去指职业卑贱的阶层。

右翦左屠 [ yòu jiǎn zuǒ tú ] 指歼灭净尽。

郑虔三绝 [ zhèng qián sān jué ] 谓 唐 郑虔 诗、书、画皆精妙。

枉学屠龙 [ wǎng xué tú lóng ] 枉:徒然,白白地;

屠所牛羊 [ tú suǒ niú yáng ] 比喻临近死亡的人。

朝歌屠叟 [ cháo gē tú sǒu ] 比喻未被赏识的贤德之士。

郑庄好客 [ zhèng zhuāng hào kè ] 《史记·汲郑列传》:“郑当时 者,字 庄 …… 孝景 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马 长安 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徧。”后用为好客之典。

屠肠决眼 [ tú cháng jué yǎn ] 形容死得异常惨烈。

饭牛屠狗 [ fàn niú tú gǒu ] 喻指从事低贱之事。

郑卫之声 [ zhèng wèi zhī shēng ]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郑声乱雅 [ zhèng shēng luàn yǎ ] 郑国靡乱的音乐扰乱了优雅的音乐。比喻邪扰乱了正。

郑人争年 [ zhèng rén zhēng nián ] 年:年龄。比喻争论的事情既无根据,又无意义。

过屠大嚼 [ guò tú dà jué ] 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同“过屠门而大嚼”。

屠毒笔墨 [ tú dú bǐ mò ] 用笔墨毒害人。比喻内容不好的书。

屠龙之技 [ tú lóng zhī jì ] 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郑公听履 [ zhèng gōng tīng lǚ ] 同“郑履”。明 李东阳《弘治己酉十月恭陪茂陵禫祭途次次韵答谢方石赠别》:“郑公 听履星俱下,列子 乘风气可骑。”

屠门大嚼 [ tú mén dà jiáo ] 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郑卫之音 [ zhèng wèi zhī yīn ]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滕屠郑酤 [ téng tú zhèng gū ] 宋 王安石 对 滕元发(初名 甫)和 郑獬(字 毅夫)的鄙称。

谏尸谤屠 [ jiàn shī bàng tú ] 向尸体劝谏,向屠伯指责杀牲的过失。比喻劝谏无济于事。

郑昭宋聋 [ zhèng zhāo sòng lóng ] 杜预注:“昭,明也。聋,暗也。”比喻情况不同。

卖浆屠狗 [ mài jiāng tú gǒu ] 浆:酒浆。以卖酒、杀狗为业的人。过去指职业卑贱的阶层。

郑人买履 [ zhèng rén mǎi lǚ ]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郑卫桑间 [ zhèng wèi sāng jiān ] 指亡国之音。

韫椟未酤 [ yùn dú wèi gū ] 韫椟:藏在柜子里;酤:卖。藏在匣子里尚未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富甲一方 [ fù jiǎ yī fāng ] 指财富在某个地方居首位,形容人极为富有,在当地拥有远超他人的财富和经济地位。

肝肠寸断 [ gān cháng cùn duàn ] 肝肠一寸寸断开。比喻伤心到极点。

风花雪月 [ fēng huā xuě yuè ] 原指古典文学中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风、花、雪、月),后多比喻堆砌辞藻、内容空泛的诗文;也指男女间缠绵浪漫的爱情故事或浮艳空洞的生活,含贬义或中性色彩。

光芒万丈 [ guāng máng wàn zhàng ] 形容光辉灿烂,照耀到远方。也可用于形容人或事物有伟大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极大。

万里长征 [ wàn lǐ cháng zhēng ] 原指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1936年间为战略转移而进行的长达二万五千里的行军,现比喻漫长而艰难的奋斗过程。

老实巴交 [ lǎo shi bā jiāo ] 形容人性格憨厚、老实,不善言辞,为人处世诚恳朴实,有时也指人过于单纯、缺乏变通。

风雨凄凄 [ fēng yǔ qī qī ] 形容风雨交加、天气阴冷凄凉的景象,也可比喻处境或氛围冷清悲凄、令人伤感。

天不作美 [ tiān bù zuò měi ] 比喻极细微的东西,常用来强调对财物的珍惜,或形容做事细致、节俭。

求同存异 [ qiú tóng cún yì ] 指在交往或处理问题时,寻求彼此的共同点,保留不同的意见或差异,强调在矛盾或分歧中以包容的态度达成共识,多用于人际交往、团队合作或国际关系等场景。

琳琅满目 [ lín láng mǎn mù ] 形容眼前所见的美好事物(多指工艺品、商品、书籍等)数量众多、种类丰富,令人目不暇接。

琴瑟相调 [ qín sè xiāng tiáo ] 琴与瑟两种弦乐器合奏时声音和谐,形容夫妻感情和睦、生活融洽,也可比喻彼此配合默契、关系协调。

生生世世 [ shēng shēng shì shì ] 指从今生到来世的每一世,形容时间久远、永恒不断,多用来表达对情感、承诺的坚定延续。

一气呵成 [ yī qì hē chéng ] 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也指完成事情的过程不间断、不松懈,流畅而连贯。

茕茕孑立 [ qióng qióng jié lì ] 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琴棋书画 [ qín qí shū huà ] 本指古琴、围棋、书法、绘画四种传统技艺,是古代文人雅士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现多泛指各种文艺技艺或文化素养。

郁郁寡欢 [ yù yù guǎ huān ] 形容心情愁闷、精神萎靡,长时间内心苦闷而缺少欢乐,多因失意、孤独或忧虑所致。

包罗万象 [ bāo luó wàn xiàng ] 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涵盖世间各种事物或景象,没有不被包括的,强调范围极广、无所不包。

多种多样 [ duō zhǒng duō yàng ] 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形容种类、样式丰富。

平安无事 [ píng ān wú shì ] 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瓮中捉鳖 [ wèng zhōng zhuō biē ] 比喻想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来,轻易而有把握。

迷途知反 [ mí tú zhī fǎn ] 指迷失道路后知道返回,比喻犯了错误或偏离正道后,能够认识到错误并主动改正,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侧重强调悔改的自觉性和及时性。

小心谨慎 [ xiǎo xīn jǐn shèn ] 形容言行举止十分慎重,不敢疏忽大意,做事时保持高度警惕,力求避免失误或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