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屠郑酤 téng tú zhèng gū

1. 拼音:téng tú zhèng gū

2. 意思:“滕屠郑酤”指唐代滕迈、郑薰二人,滕迈曾任屠者(屠夫),郑薰曾为酒商(卖酒者),后均官至高位,比喻出身低微者终获显达,也泛指不计出身、才华得以施展的事例。

3. 出处:出自《唐语林·补遗一》:“滕迈起屠沽,郑薰起商贩,俱为廉察。”(“屠沽”指屠夫与卖酒者,“廉察”指廉访使,为唐代官职)。

4. 近义词:

寒微发迹:出身贫寒低微却成就功业(侧重出身与成就的反差)。

白手起家:凭借自身努力从一无所有到成功(侧重奋斗过程的艰辛)。

起于陇亩:从平民百姓中崛起(侧重出身底层却获得地位)。

韦布登朝:平民凭借才学进入仕途(“韦布”指布衣,侧重学识改变命运)。

泥涂曳尾:比喻从卑微处境中崛起(出自《庄子》,此处指摆脱困境)。

5. 反义词:

世胄蹑高位:世家子弟凭借门第获得高位(侧重依靠家世,与“寒微发迹”相反)。

门阀垄断:权贵家族把持权力(侧重阶层固化,压制底层上升)。

出身论资:以家庭背景评判能力(侧重唯出身论,忽视才华)。

沉沦草野:才华被埋没于民间(侧重怀才不遇,与“显达”相反)。

贵胄承袭:贵族子弟世袭权力(侧重依靠血缘继承,非个人奋斗)。

6. 例句:

历史上如滕屠郑酤般从微末崛起的名臣,皆以才学打破了出身的禁锢。

他常以“滕屠郑酤”自勉,坚信出身贫寒亦能闯出一番天地。

小说主角效仿滕屠郑酤的经历,从市井小贩终成一代重臣。

唐代科举打破门阀,方有滕屠郑酤之辈跻身朝堂的美谈。

若论起逆袭典范,滕屠郑酤的故事至今仍令人振奋。

史书中“滕屠郑酤”的记载,印证了“英雄不问出处”的古训。

纵使身处底层,心怀壮志者亦能如滕屠郑酤般登上人生高峰。

戏文中演绎滕屠郑酤的传奇,道尽寒门士子的奋斗之路。

他在传记中提及滕屠郑酤,感慨时代若给人机会,终可改变命运。

后世以“滕屠郑酤”喻指逆袭,正是对奋斗精神的最好诠释。

滕屠郑酤

成语词典:滕屠郑酤

郑重其事 [ zhèng zhòng qí shì ] 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椎埋屠狗 [ chuí mái tú gǒu ] 杀人宰狗。指为非作歹和从事低贱的职业。

郑玄家婢 [ zhèng xuán jiā bì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郑玄 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説,玄 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復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后以“郑玄家婢”指知书的婢仆。

屠狗卖浆 [ tú gǒu mài jiāng ] 浆:酒浆。以卖酒、杀狗为业的人。过去指职业卑贱的阶层。

右翦左屠 [ yòu jiǎn zuǒ tú ] 指歼灭净尽。

郑虔三绝 [ zhèng qián sān jué ] 谓 唐 郑虔 诗、书、画皆精妙。

枉学屠龙 [ wǎng xué tú lóng ] 枉:徒然,白白地;

屠所牛羊 [ tú suǒ niú yáng ] 比喻临近死亡的人。

朝歌屠叟 [ cháo gē tú sǒu ] 比喻未被赏识的贤德之士。

郑庄好客 [ zhèng zhuāng hào kè ] 《史记·汲郑列传》:“郑当时 者,字 庄 …… 孝景 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马 长安 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徧。”后用为好客之典。

屠肠决眼 [ tú cháng jué yǎn ] 形容死得异常惨烈。

饭牛屠狗 [ fàn niú tú gǒu ] 喻指从事低贱之事。

郑卫之声 [ zhèng wèi zhī shēng ]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郑声乱雅 [ zhèng shēng luàn yǎ ] 郑国靡乱的音乐扰乱了优雅的音乐。比喻邪扰乱了正。

郑人争年 [ zhèng rén zhēng nián ] 年:年龄。比喻争论的事情既无根据,又无意义。

过屠大嚼 [ guò tú dà jué ] 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同“过屠门而大嚼”。

屠毒笔墨 [ tú dú bǐ mò ] 用笔墨毒害人。比喻内容不好的书。

屠龙之技 [ tú lóng zhī jì ] 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郑公听履 [ zhèng gōng tīng lǚ ] 同“郑履”。明 李东阳《弘治己酉十月恭陪茂陵禫祭途次次韵答谢方石赠别》:“郑公 听履星俱下,列子 乘风气可骑。”

屠门大嚼 [ tú mén dà jiáo ] 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郑卫之音 [ zhèng wèi zhī yīn ]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滕屠郑酤 [ téng tú zhèng gū ] 宋 王安石 对 滕元发(初名 甫)和 郑獬(字 毅夫)的鄙称。

谏尸谤屠 [ jiàn shī bàng tú ] 向尸体劝谏,向屠伯指责杀牲的过失。比喻劝谏无济于事。

郑昭宋聋 [ zhèng zhāo sòng lóng ] 杜预注:“昭,明也。聋,暗也。”比喻情况不同。

卖浆屠狗 [ mài jiāng tú gǒu ] 浆:酒浆。以卖酒、杀狗为业的人。过去指职业卑贱的阶层。

郑人买履 [ zhèng rén mǎi lǚ ]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郑卫桑间 [ zhèng wèi sāng jiān ] 指亡国之音。

韫椟未酤 [ yùn dú wèi gū ] 韫椟:藏在柜子里;酤:卖。藏在匣子里尚未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生老病死 [ shēng lǎo bìng sǐ ] 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事,也指人的生存、成长和消亡的过程。

残花败柳 [ cán huā bài liǔ ] 指凋残的花朵、衰败的柳树,原形容残败的春日景象,后多比喻生活作风不好或经历坎坷、失去青春光彩的女性,含贬义,侧重其失去原有美好状态的境遇。

火眼金睛 [ huǒ yǎn jīn jīng ] 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经八卦炉锻炼后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现形容人眼光锐利,能洞察事物真相或识别伪装,多用于比喻观察力极强。

妄自尊大 [ wàng zì zūn dà ] 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眼里。

秀外慧中 [ xiù wài huì zhōng ] 外表秀丽,内心聪明。秀:秀丽;慧:聪明。

势单力薄 [ shì dān lì bó ] 指力量不足。

无妄之灾 [ wú wàng zhī zāi ] 无妄:意想不到的。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

喜气洋洋 [ xǐ qì yáng yáng ] 形容充满喜悦的神色或气氛,洋溢着欢乐、愉快的情绪,多用来形容人开心的状态或热闹的场景。

乔装打扮 [ qiáo zhuāng dǎ bàn ] 指进行伪装,隐藏身份。

学富五车 [ xué fù wǔ chē ] 形容人读书多,学识渊博(五车:指五车书)。

哑口无言 [ yǎ kǒu wú yán ] 形容因理屈词穷、惊讶、尴尬或无话可说而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的状态。

难上加难 [ nán shàng jiā nán ] 指在原本困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困难,形容事情的难度层层叠加,达到了极难解决的程度。

解甲归田 [ jiě jiǎ guī tián ] 脱下铠甲,返回农田,指军人退伍还乡或官吏辞官归隐,比喻放下军事或官职身份,回归平民生活。

各尽所能 [ gè jìn suǒ néng ] 指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或特长,为共同的目标或事情贡献力量。

大慈大悲 [ dà cí dà bēi ] 慈: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悲: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慈悲:佛家语,救人苦难。形容人心肠慈善。

身体发肤 [ shēn tǐ fà fū ] 指身躯、四肢、毛发、皮肤,代指自身的一切,旧时认为身体是父母赐予的,应珍惜爱护,不可轻易损伤。

炙手可热 [ zhì shǒu kě rè ] 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兢兢业业 [ jīng jīng yè yè ] 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断壁残垣 [ duàn bì cán yuán ] 指倒塌残破的墙壁,形容建筑物遭受破坏后的荒凉破败景象,多用来描绘战争、灾害或岁月侵蚀后的废墟状态。

光彩夺目 [ guāng cǎi duó mù ] 光彩极为鲜明,令人眼花缭乱;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息息相关 [ xī xī xiāng guān ] 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汗流浃背 [ hàn liú jiā bèi ] 汗水流得满背都是。原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现常用来形容满身大汗。浃:湿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