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昭宋聋 zhèng zhāo sòng lóng

1. 拼音:zhèng zhāo sòng lóng

2. 意思:指郑国(郑)处事明智,而宋国(宋)则糊涂昏聩,比喻双方对事情的认知或处理态度截然不同,一方精明清醒,另一方则愚昧迟钝,多用来形容国家或集团间的强弱智愚对比。

3. 出处:出自《左传·宣公十四年》,原文为“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后以“郑昭宋聋”喻指明智与昏聩的对立。

4. 近义词:

智愚分明:智慧与愚昧的界限清晰,形容双方在认知或能力上差距显著,侧重对比中的明显差异。

明暗殊途:一方清醒明智(明),一方昏聩糊涂(暗),行事道路完全不同,侧重处事态度的对立。

贤愚迥异:贤能者与愚钝者的表现截然不同,多形容人在品德、能力上的悬殊,侧重个体素质的差异。

清醒昏聩:一方头脑清醒、判断准确,另一方则昏聩糊涂、是非不辨,直接点明两种对立的状态。

明察暗惑:明察者洞悉事理,暗惑者迷惑不清,形容对事物的理解程度有天壤之别,侧重认知深度的差异。

5. 反义词:

智愚相当:智慧与愚昧程度相近,形容双方能力、认知水平相当,无明显优劣之分,侧重均衡性。

明暗一致:双方对事物的认知或处事态度一致,均清醒或均糊涂,侧重立场与判断的统一性。

贤愚不分:无法分辨贤能与愚钝,形容判断模糊,不辨是非,侧重缺乏辨别能力的状态。

昏明同轨:无论清醒或昏聩,行事轨迹相同,比喻不同认知者却做出相似行为,侧重行为的一致性。

智愚齐平:智慧与愚笨的程度相当,强调双方处于同一水平,无明显智愚对比,侧重平等性。

6. 例句:

两国交锋,郑昭宋聋之态尽显,明智者步步为营,昏聩者屡失先机。

历史上的争霸故事,常可见郑昭宋聋之例,清醒者终成霸业,糊涂者自取败亡。

朝堂之上,臣工们或郑昭宋聋——有人谏言救国,有人谄媚误国。

这部剧作巧妙刻画了郑昭宋聋的两类人物:智者洞察全局,愚者自陷困境。

谈判桌上,一方郑昭宋聋的态度,让明智者占尽主动,昏聩者处处被动。

古人云“郑昭宋聋”,今观此事,果然是智者谋远,愚者短视。

团队管理中若出现郑昭宋聋之象,明智者需引导方向,避免昏聩者误事。

史书中的典故常警示后人:当学“郑昭”之智,勿做“宋聋”之愚。

面对危机,郑昭宋聋的应对方式,直接决定了事态的走向。

世人皆叹郑昭宋聋之悬殊,却不知清醒与昏聩,皆在一念之间的抉择。

郑昭宋聋

成语词典:郑昭宋聋

郑重其事 [ zhèng zhòng qí shì ] 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震耳欲聋 [ zhèn ěr yù lóng ]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振聋发聩 [ zhèn lóng fā kuì ] 发出巨响,让耳聋的人也能听到。比喻唤醒糊涂麻木之人。

昭然若揭 [ zhāo rán ruò jiē ] 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臭名昭著 [ chòu míng zhāo zhù ] 坏名声人人都知道。昭著:明白,显著。

装聋作哑 [ zhuāng lóng zuò yǎ ] 假装耳聋口哑。形容故意不理睬,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罪恶昭彰 [ zuì è zhāo zhāng ] 指犯罪的行为和恶劣的行径非常明显、显而易见,形容罪恶极大且证据确凿,无法掩盖。

班香宋艳 [ bān xiāng sòng yàn ] 班固和宋玉均善辞赋,以富丽见称,后以之泛称辞赋之美者。

燕昭好马 [ yān zhāo hǎo mǎ ] 燕昭王喜爱骏马。后作求贤之典。

沉冤昭雪 [ chén yuān zhāo xuě ] 指长期积累的冤屈得以洗清,被诬陷或冤枉的人最终得到公正的对待,使真相大白于天下。

启瞶振聋 [ qǐ guì zhèn lóng ] 比喻唤醒糊涂与麻木不仁者。

众目昭彰 [ zhòng mù zhāo zhāng ] (对坏人坏事)大家都看得非常清楚。昭彰:明显。

诈哑佯聋 [ zhà yǎ yáng lóng ] 假装哑巴聋子。指置身事外。

眼瞎耳聋 [ yǎn xiā ěr lóng ] 比喻对周围情况全不了解。京剧《平原作战》第八场:“日本 鬼子眼瞎耳聋,就靠汉奸给他当拐棍。”

昭然著闻 [ zhāo rán zhù wén ] 指明明白白,大家都知道。

发瞽披聋 [ fā gǔ pī lóng ] 张开瞽目,打通聋耳。犹言恢复视觉和听觉能力。汉 枚乘《七发》:“當是之時,雖有淹病滯疾,猶將伸傴起躄,發瞽披聾而觀望之也。”

跌宕昭彰 [ diē dàng zhāo zhāng ] 跌宕:放纵不拘;昭彰:昭著,明显。指气势放纵不拘,文意显明。

天理昭彰 [ tiān lǐ zhāo zhāng ] 昭彰: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警愦觉聋 [ jǐng kuì jué lóng ] 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聩的人觉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冥昭瞢闇 [ míng zhāo méng àn ] 指昼夜未分的混沌状态。闇,同“暗”。

宋才潘面 [ sòng cái pān miàn ] 宋玉的才华,潘岳的容貌。比喻才华出众,仪容俊美。

聋者之歌 [ lóng zhě zhī gē ] 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並不了解其中真义。

不痴不聋 [ bù chī bù lóng ]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昭昭在目 [ zhāo zhāo zài mù ] 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东墙窥宋 [ dōng qiáng kuī sòng ] 比喻美貌女郎倾心于男子。

杞宋无征 [ qǐ sòng wú zhēng ] 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昭昭之明 [ zhāo zhāo zhī míng ] 昭昭:明亮。形容人能够明察秋毫,明辨是非。

昭德塞违 [ zhāo dé sè wéi ] 彰明美德,杜绝错误。

天理昭然 [ tiān lǐ zhāo rán ] 昭然: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推聋做哑 [ tuī lóng zuò yǎ ] 指故意不理睬,假做不知。

三日耳聋 [ sān rì ěr lóng ] 三天失去听觉。极言受震动之烈。

衙官屈宋 [ yá guān qū sòng ] 衙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

燕昭市骏 [ yān zhāo shì jùn ] 指战国时郭隗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劝说燕昭王真心求贤的事。

众人昭昭 [ zhòng rén zhāo zhāo ] 昭昭:明显。众人对某事非常清楚。

下塞上聋 [ xià sāi shàng lóng ] 塞:堵塞不通。聋:耳朵的听觉失灵。下边堵塞不通,上边听觉失灵。比喻真实情况不能上传下达。

使人昭昭 [ shǐ rén zhāo zhāo ] 贬义。

金昭玉粹 [ jīn zhāo yù cuì ] 指如金玉之明美。

昭昭之宇 [ zhāo zhāo zhī yǔ ] 昭昭:光明;宇:宇宙,指世界。指光明的世界。

舌敝耳聋 [ shé bì ěr lóng ] 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宋画吴冶 [ sòng huà wú yě ] 用以作为精巧神妙之物的代称。

推聋装哑 [ tuī lóng zhuāng yǎ ] 装聋作哑,比喻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

天道昭彰 [ tiān dào zhāo zhāng ] 指老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宋襄之仁 [ sòng xiāng zhī rén ] 仁:仁慈。指对敌人讲仁慈的可笑行为。

发瞽振聋 [ fā gǔ zhèn lóng ] 比喻言论文章使人清醒感奋。

郑昭宋聋 [ zhèng zhāo sòng lóng ] 杜预注:“昭,明也。聋,暗也。”比喻情况不同。

耳聋眼黑 [ ěr lóng yǎn hēi ] 人糊涂,昏聩。,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明昭昏蒙 [ míng zhāo hūn méng ] 昭:明白;蒙:愚昧无知。聪明而通晓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

恶迹昭著 [ è jì zhāo zhù ] 昭著:显著,明显。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

才过屈宋 [ cái guò qū sòng ] 屈、宋: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极高。

宋斤鲁削 [ sòng jīn lǔ xuē ] 宋国产的斧头和鲁国产的曲刀。比喻当地特产的精良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