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贬与夺 bāo biǎn yǔ duó
褒贬与夺的意思
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1. 【解释】: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2. 【出自】: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准格。”
3. 【示例】:若使修著一代之典,褒贬与夺,诚一时之俊也。 ◎《晋书·祖逖传》
成语词典:褒贬与夺
荣辱与共:光荣与耻辱共同分享与承担。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形容增长得很快。
与世长辞:指人去世(多用于敬仰的人)。
患难与共: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的高超(多指工艺美术)。元赵孟《赠放烟火者》诗:“人间巧艺夺天工。”
光彩夺目:形容光泽颜色耀眼好看。
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夺眶而出:眶:眼眶。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喧宾夺主:客人的声音比主人的还要大,比喻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侵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
璀璨夺目:璀璨:美玉发光。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咸与维新:指一切除旧更新。
生杀予夺:指有权势的人所掌握的能任意处置别人生命财产的权力。生杀:让人活或把人杀死。予夺:给予或剥夺财物等。
强词夺理: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
与人为善:跟别人一同做好事。《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后指善意地帮助别人:批评同志要采取~的态度。
生死与共:生一起生,死一起死,形容情谊很深。
争权夺利:争夺权柄和利益。
争分夺秒: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
巧取豪夺:用欺诈的手段取得或凭强力夺取(财物、权利)。
与虎谋皮:也说与狐谋皮。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是绝对办不到的。《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高土堆)之下。”
争名夺利:争夺名位和利益。
事与愿违: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晋嵇康《幽愤》诗:“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夺人所好: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
褒贬不一:对人或事物的评价有的赞扬,有的批评,说法不一。
无与伦比:没有能够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丰取刻与:丰:多;刻:刻薄;与:给予。取之于民的多,用之于民的少。多形容残酷地剥削。
孤立寡与:指没有人扶持,没有人援助。
扑击遏夺:扑击:打击。指拦路打劫。
选贤与能: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应病与药:对症下药。
光耀夺目:形容颜色鲜艳耀眼。
与日俱积: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
与世靡争:和世上的人没有争执。形容脱俗拔尘的达观态度。
与时偕行:变通趋时。
取与不和: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物。
与年俱进: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
石赤不夺:石质坚硬,丹砂色鲜红,均不可改变。比喻意志坚定不移。
与民偕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
色授魂与:色:神色;授、与:给予。形容彼此用眉目传情,心意投合。
与时消息:指事物无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兴盛衰亡。消,消亡。息,孳生。
搜神夺巧:多指园林景致非常精妙。
笔削褒贬: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你夺我争:指相互争夺。亦作“你争我斗”、“你争我夺”。
鳌里夺尊:犹言出类拔萃。
负乘斯夺:指才德不称其职会招致祸患。
夺人风采:非常的引人注目。
箪食与饿:含义为用箪盛饭给与饥饿的人。
不置褒贬: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光采夺目:形容鲜艳耀眼。同“光彩夺目”。
岁不与我:与:给。岁月不能再给我。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潜移阴夺:指不露形迹地改变或取得。
莫之与京: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高。大得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形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亦作“大莫与京”。
扼吭夺食:扼:用力掐着;吭:咽喉。扼住喉咙,夺走吃的东西。比喻使人处于绝境。
横抢硬夺:指用强力夺取。
諠客夺主: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
褒善贬恶:褒:赞扬;贬:批评。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善与人交:善于与别人交朋友。
天与人归:旧指帝王受命于天,并得到人民拥护。
示贬于褒:犹言寓批评于表扬。
一字褒贬:褒:赞扬,夸奖;贬:给予不好的评价。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泛指记事论人,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目眩神夺: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虚与委蛇:指对人假意相待,敷衍应酬。《庄子·应帝王》:“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委蛇(wēiyí):敷衍。
恶紫夺朱:紫:古人认为紫是杂色;夺:乱;朱:大红色,古人认为红是正色。原指厌恶以邪代正。后以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
扯鼓夺旗:形容作战勇敢。
虎口夺食: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
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光辉夺目:夺目:耀眼。形容光采极为鲜明,令人眼花缭乱。
与世偃仰:偃仰:俯仰。指没有一定的主张,随大流。
魂丧神夺: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褒贤遏恶:赞扬好的,阻止坏的。
福与天齐:形容福气极好。
与子偕老:和你一起变老。原意用在战友之间,后来用来指夫妻!
喧客夺主: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
相与一口:串通一气,异口同声。《韩非子·孤愤》:“朋黨比周,相與一口,惑主敗法,以亂士民。”
夺席谈经:《后汉书 儒林列传》记载,光武帝刘秀有一次让许多讲经的学者公开辩难。辩输的人把坐的席子拿下来交给辩赢的人,有一个叫戴凭的,在辩论中赢得了五十多条席子。后来用“夺席谈经”指在公开辩难中压倒众人。
鸿鹄与鸡:指人的区别。
大节不夺: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衣褒带博:宽衣大带。古代儒生的服式。
先人夺人:先于别人去夺取别人的心。
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