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雄守雌 zhī xióng shǒu cí
知雄守雌的意思
雄:雄强;雌:雌伏,不倔强。弃刚守柔。比喻与人无争。
1. 【解释】:雄:雄强;雌:雌伏,不倔强。弃刚守柔。比喻与人无争。
2. 【出自】:《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奚。”
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词典:知雄守雌
一知半解: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面对突然情况,无法应付。《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明知故犯:明明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或违法的,却故意去做。
知己知彼:也说知彼知己。《孙子兵法·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意思是对敌我双方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后也用“知己知彼”泛指了解自己和对方。
雄心壮志:远大的理想,宏伟的志向。
知难而退: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将要来了。比喻从事物的某些细微迹象就预料到事物的发展趋向和变化。《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宋唐庚《文录》:“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守望相助:为了防御外来的侵害,邻近的村落协同看守瞭望,遇警互相帮助。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为能见微而知著。” 微:微小。著:显著。
不得而知:得:能够。没有办法知道。
真知灼见:正确的认识,透辟的见解。灼(zhuó):明白。
恬不知耻:做了坏事满不在乎,不以为耻。
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子善于守城,后称善于防守者为墨守。成规,现成的规则、方法。形容死守老规矩,保守固执,不求改进。
众所周知:大家全都知道。
安分守己:指规矩、本分,不做违规、违纪、违法之事。分(fèn):本分。
雄姿英发:姿容威武雄壮。
雄才大略:杰出的才智和宏大的谋略。
英雄辈出:英雄层出不穷。
英雄本色: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守身如玉: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
不知不觉:没有觉察到,没有意识到:玩得高兴,~已是中午时分。
不知死活:形容不知厉害,冒昧从事。
奉公守法:奉行公事,遵守法令。指以公事为重,不徇私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 平。”
一决雌雄:雌雄:比喻胜负、高下。决一胜负,比个高下。
知法犯法:懂得某项法令、规章而故意违犯。
迷途知反:迷途:迷路;反:反回。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
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原作口中雌黄。《晋书·王衍传》记载,王衍能言,“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时人都称他为“口中雌黄”。雌黄:黄色矿物,可做颜料。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后重写。
知恩报恩: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报答人家的恩惠。
魂不守舍: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惊恐万分。
玩忽职守:不认真、不负责地对待本职工作。
英雄气短:指有才能的人因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
可想而知:能够经过推想而知道;可以想见。
不知好歹: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守口如瓶:形容说话非常谨慎,严守秘密。
不知所云: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原意是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现多用来形容言语杂乱或不着边际。
英雄豪杰:指才能超众或勇武超群的人。
雄伟壮观:气势伟大美丽。
知遇之恩: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未卜先知:没有占卜就知道事情发展的结果。原来是古代一种用神道和迷信骗人的说法。后来有时用以比喻有预见性。
略知皮毛:比喻稍知表面的情况或稍有肤浅的知识。
知足常乐: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知难而进:明知困难,却敢于向前。指迎着困难上。
不知去向:向:方向。不知道哪里去了。
无名英雄:姓名不为世人所知的英雄人物。
以守为攻:用防御作为击破敌人的手段。
监守自盗:也说主守自盗。盗取自己负责看管的财物。《汉书·刑法志》:“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 颜师古注:“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 监守:看管。
知人善任:了解人并且善于任用人。
略知一二:一二:形容为数不多。略微知道一点。
先知先觉:知:认识;觉:觉悟。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妇孺皆知: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格物致知: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论命题。《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朱熹承认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但又认为心被人欲所蒙蔽,所以知识不够完备。只要通过格物的功夫,去掉人欲,对于天地万物之理就无所不知了。颜元把格物解释为“犯手(动手)实做其事”,认为“手格其物而后知至”,肯定行先于知,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自知之明:《老子·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后用以指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人贵有~。
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每个公务员都应该~。
知易行难:知:懂得。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
沉雄古逸:沉雄:深沉雄健。
以一知万: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谬托知己:指假托为知心朋友。
逆取顺守:逆:背叛;顺:合理。背叛国君夺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国家。
覩始知终: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汉 袁康《越绝书·德序外传记》:“故聖人見微知著,覩始知終。”
知无不为:知道是应该做的,就一定去做。形容尽心竭力。《左传·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無不爲,忠也。”林尧叟 注:“凡可以利益國家者,苟知其事,莫不盡心力而爲之。”《南史·张弘策传》:“弘策 盡忠奉上,知無不爲。”宋 秦观《任臣上》:“其人自以曠世遭遇,莫不悉心竭力,知無不爲,言無不盡。”
知命安身:服从命运,安于自身所处的地位。
知音识曲:指通晓音乐。
俾众周知:意为让大家都知道、了解。
天知地知:天知道,地知道。指人人都知道。亦指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没有别人知道。
不知丁董: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知一万毕:指理解本质,万事尽通。
一无所知:什么也不知道。
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东西,获得新的体会。《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也用以指吸取历史经验,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循途守辙:遵守规矩。同“循涂守辙”。
白首相知: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知而不争:争:通诤,劝阻。词语意思:明知这样做不智不仁却不去劝阻。形容不坚持原则。
不知轻重:不懂得事情要紧不要紧。
无知妄作:缺乏知识、不明事理而胡为。
拘俗守常:指受世俗平庸见解的束缚。
知白守黑: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落叶知秋: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
知名当世:知名:著名、有名。在当代很著名。
贵在知心:以知心交心为贵,指朋友之间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