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节礼士 zhé jié lǐ shì
折节礼士的意思
指屈己待人。
成语词典:折节礼士
盘根错节 [ pán gēn cuò jié ] 盘:盘旋;错:交错;节:枝节。树根盘绕,枝节交错。比喻事情复杂,纠缠不清。
细枝末节 [ xì zhī mò jié ] 末节:小事情,小节。细小的树枝,微末的环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不折不扣 [ bù zhé bù kòu ] 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节衣缩食 [ jié yī suō shí ] 节、缩:节省。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彬彬有礼 [ bīn bīn yǒu lǐ ] 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礼贤下士 [ lǐ xián xià shì ] 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礼:以礼相待;贤: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下士:降低身份结交有才能的人。
繁文缛节 [ fán wén rù jié ] 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繁、缛:繁多;文:仪式;节:礼节。
厉行节约 [ lì xíng jié yuē ] 严格地实行节约。
礼尚往来 [ lǐ shàng wǎng lái ] 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百折不挠 [ bǎi zhé bù náo ] 折:挫折;挠:弯曲。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仁人志士 [ rén rén zhì shì ]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高风亮节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用于赞美那些在品德、操守方面表现卓越,坚守正义、廉洁奉公、不图私利等高尚品质的人。
不拘小节 [ bù jū xiǎo jié ] 拘:拘泥。不为小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表示一个人在行为、态度等方面比较豁达,不会在细枝末节上过分计较,更注重大事或主要目标。
克己复礼 [ kè jǐ fù lǐ ]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西周之礼)。这是一种道德修养的理念,要求人们通过自我克制来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礼仪制度。
先礼后兵 [ xiān lǐ hòu bīng ] 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开源节流 [ kāi yuán jié liú ] 开:开辟;源:水源。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分庭抗礼 [ fēn tíng kàng lǐ ] 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节外生枝 [ jié wài shēng zhī ] 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礼仪之邦 [ lǐ yí zhī bāng ] 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形容国家注重以礼治国,国民行为举止有礼貌。
火居道士 [ huǒ jū dào shi ] 有妻室的道士。火居道士可以饮酒食肉,过家庭生活。
晚节不保 [ wǎn jié bù bǎo ] 指人到晚年不能保住自己的节操,也泛指到了最后关头未能保持住应有的品德。
一波三折 [ yī bō sān zhé ] 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过程不顺利。
蜿蜒曲折 [ wān yán qū zhé ] 迂回弯曲地,常用来形容道路、河流、山脉等事物的曲折形态。
以礼相待 [ yǐ lǐ xiāng dài ] 指用礼貌和礼节对待他人,强调以尊重、客气的态度与人相处,体现待人处事的文明规范。
损兵折将 [ sǔn bīng zhé jiàng ] 指作战或做事时损失了兵力和将领,形容战斗或行动遭受重大损失,也泛指实力受损。
身先士卒 [ shēn xiān shì zú ] 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后多形容领导或长辈在危难或工作中率先示范,走在众人前面,起模范带头作用。
有识之士 [ yǒu shí zhī shì ] 指具有卓越见识、高明智慧和敏锐洞察力的人,多形容在某一领域或对事物有深刻理解的贤能之人。
节哀顺变 [ jié āi shùn biàn ] 抑制哀伤,顺应变故(多用于劝慰遭遇丧事的人),侧重表达对逝者亲属的安慰,希望其减轻悲痛、接受现实。
饱学之士 [ bǎo xué zhī shì ] 指学识渊博的人。
傲慢无礼 [ ào màn wú lǐ ] 指态度骄傲自大,对人不讲礼节,举止轻狂无礼。
顶礼膜拜 [ dǐng lǐ mó bài ] 双手合掌举过头顶行跪拜礼,原指佛教中最高的敬礼,后形容对人或事物极度崇敬、崇拜(多含贬义)。
却客疏士 [ què kè shū shì ] 比喻囿于地方观念,不用外来的人,也不用有才能的人。指妒贤嫉能。
情礼兼到 [ qíng lǐ jiān dào ] 情感和礼节同时表露出来。
推贤下士 [ tuī xián xià shì ] 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
尽诚竭节 [ jìn chéng jié jié ]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轻财敬士 [ qīng cái jìng shì ] 指轻视钱财,重视士人。同“轻财重士”。
完名全节 [ wán míng quán jié ] 指保全自己的名誉和节操,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损害自身的道德声誉与品格操守,多用以形容人坚守道义、重视名节的行为。
謇谔之节 [ jiǎn è zhī jié ] 指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节操,形容人正直敢言、勇于进谏的品格,多用以赞扬敢于直言规劝的忠正之士。
恭而有礼 [ gōng ér yǒu lǐ ] 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处士横议 [ chǔ shì héng yì ] 处士:古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横议:放肆地进行议论。没有做官的读书人纵论时政。
东撙西节 [ dōng zǔn xī jié ] 指从各方面节省。
志士仁人 [ zhì shì rén rén ] 也说仁人志士。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选士厉兵 [ xuǎn shì lì bīng ] 厉:磨;兵:武器。挑选士兵,磨利武器。
过庭闻礼 [ guò tíng wén lǐ ] 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
敦诗说礼 [ dūn shī shuō lǐ ] 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卑礼厚币 [ bēi lǐ hòu bì ] 谦恭的礼节,丰厚的币帛。表示聘请人的郑重殷切。《史记·魏世家》:“惠王数败于军旅,卑礼厚币以招贤者。”
高人雅士 [ gāo rén yǎ shì ] 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端人正士 [ duān rén zhèng shì ] 指端庄正直的人。
上下有节 [ shàng xià yǒu jié ] 节:节度。不论职位高低都有法度约束。
衣冠礼乐 [ yī guàn lǐ lè ] 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