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节礼士 zhé jié lǐ shì
折节礼士的意思
指屈己待人。
成语词典:折节礼士
盘根错节:树根木节盘旋交错,不易砍伐。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处理。《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不折不扣: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的伪君子。对会议精神要~地贯彻执行。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礼贤下士:指帝王、大臣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敬重、结交有德有才的人。礼贤:尊敬贤者。下士:降低自己的身份结交一般有才能的人。
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
厉行节约: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礼尚往来:礼节上讲求有来有往。现在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用相同的方式回报你。
百折不挠:也说百折不回。形容意志坚强,屡受挫折而不屈服。汉蔡邕《太尉乔玄碑》:“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挠(náo):弯曲。
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摧眉折腰:低眉弯腰。形容卑躬屈膝的媚态。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高风亮节:也说高风峻节。形容人品格高尚,有坚贞的节操。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心也。”
不拘小节:不为无关原则的琐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先礼后兵:指在和对方交涉时,先讲道理;如果行不通,再采取强硬手段。兵:武力,这里泛指强硬手段。
开源节流:开辟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支出。《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馀,而上不忧不足。”
分庭抗礼: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后用来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等或互相对立。《庄子·渔 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抗)礼。” 抗:对等。
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故意岔出新的问题(含贬义)。
礼仪之邦: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火居道士:不出家,可娶妻的道士。
晚节不保:晚节:指晚年的节操。已经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自己的节操。也指事情快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
一波三折:原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后形容文章结构曲折起伏,也比喻事情进行中阻碍、变化很多。
蜿蜒曲折:迂回弯曲地,常用来形容道路、河流、山脉等事物的曲折形态。
以礼相待:用应有的礼节接待。
损兵折将:兵士和将领都有损失,指作战失利。
身先士卒:作战时将帅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多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有识之士:有见识的人;有眼光的人。
节哀顺变:节制哀痛,顺应变故。对父母或其他亲人去世的人的慰唁之辞。《礼记·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
饱学之士: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傲慢无礼: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顶礼膜拜:佛教徒的最高敬礼。合掌举过头,然后跪下用头来叩人的脚。
却客疏士:比喻囿于地方观念,不用外来的人,也不用有才能的人。指妒贤嫉能。
情礼兼到:情感和礼节同时表露出来。
推贤下士: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
尽诚竭节: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轻财敬士:指轻视钱财,重视士人。同“轻财重士”。
完名全节:指名节得以保全。
謇谔之节:謇谔:忠诚直言;节:节操。忠诚直言的节操。
恭而有礼: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处士横议:处士:古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横议:放肆地进行议论。没有做官的读书人纵论时政。
东撙西节:指从各方面节省。
深文曲折:歪曲地援引法律条文,不露痕迹地陷人于罪。
规旋矩折:形容回旋转折的态势。
单则易折:势孤力单,容易受人欺负;人多气壮,别人不敢欺侮。
志士仁人:也说仁人志士。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选士厉兵:厉:磨;兵:武器。挑选士兵,磨利武器。
过庭闻礼: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
敦诗说礼: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折鼎覆餗:铂鼎内食物。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卑礼厚币:谦恭的礼节,丰厚的币帛。表示聘请人的郑重殷切。《史记·魏世家》:“惠王数败于军旅,卑礼厚币以招贤者。”
高人雅士: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端人正士:指端庄正直的人。
上下有节:节:节度。不论职位高低都有法度约束。
衣冠礼乐: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
诗礼人家: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忠孝节义: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首肯心折:心里佩服,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之至。
傲贤慢士: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礼乐刑政:指礼法、乐教、刑罚以及各项政令等。
贫士市瓜:比喻以言谈和外貌取人。
礼度委蛇:礼度:礼数;委蛇:庄重而从容自得的样子。比喻彬彬有礼,不卑不亢。
一士之智:智:智慧。一个人的智慧。形容有限的才智。
群轻折轴:许多不重的东西累积起来也能压断车轴。比喻小的坏事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也能造成严重后果(语出《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
磕头礼拜: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头碰地。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
士别三日:指别人有进步眼光看待别人。
折胶堕指:极言天气寒冷。
砥砺风节:磨炼品格、节操。
诗礼传家:指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
折衷是非:指对双方争执不下的事情进行调和。
礼先壹饭: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壹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
青钱学士:以之誉称才学之士。
鹤鸣之士: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
难至节见:指只有大难当头时,才能显出人的节操,常比喻人们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贞。
国士无双:才能超群,国内无人可比。《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国士:国内杰出的人物。
折冲之臣:指忠勇之臣。
遒文壮节:指文辞刚劲有力,节奏雄壮。
博士买驴: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一支半节:指一小部分。
仁人义士:有德行并信守节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