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良能 liáng zhī liáng néng
良知良能的意思
《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古代唯心主义者认为人判断是非善恶的知识、才能是天赋的。
1. 【解释】:旧指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
2. 【出自】:《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3. 【示例】:孟子皆以仁义言之,言良知良能亦然。 ◎清·恽敬《读孟子二》
成语词典:良知良能
一知半解: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面对突然情况,无法应付。《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明知故犯:明明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或违法的,却故意去做。
知己知彼:也说知彼知己。《孙子兵法·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意思是对敌我双方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后也用“知己知彼”泛指了解自己和对方。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指没有能力去做或力量达不到。
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知难而退: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将要来了。比喻从事物的某些细微迹象就预料到事物的发展趋向和变化。《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宋唐庚《文录》:“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嫉贤妒能: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嫉妒。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为能见微而知著。” 微:微小。著:显著。
力所能及:自己的能力所能办到的:让学生参加一些~的劳动。
不能自已: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难能可贵:做到了难于做到的事,其行动很可贵,值得赞赏。宋苏轼《荀卿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不得而知:得:能够。没有办法知道。
能工巧匠:工艺技术高明的人。
真知灼见:正确的认识,透辟的见解。灼(zhuó):明白。
恬不知耻:做了坏事满不在乎,不以为耻。
众所周知:大家全都知道。
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宜人的景色。
昏聩无能: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能屈能伸:能弯曲也能伸展,指人在不得志的时候能忍耐,在得志的时候能施展才干、抱负。
素不相能: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
能说会道:指善于用言辞表达,很会说话。
熟能生巧:对工作、技能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
爱莫能助:《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指有心帮助,但因力量不够或条件所限而做不到。
不知不觉:没有觉察到,没有意识到:玩得高兴,~已是中午时分。
不知死活:形容不知厉害,冒昧从事。
居心不良:居心:存心;良:善。存心不善。指内心存在着恶意或阴谋。
知法犯法:懂得某项法令、规章而故意违犯。
迷途知反:迷途:迷路;反:反回。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
能者多劳:能干的人多劳累一些。《列子·列御寇》:“巧者劳而知(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 能:能干。劳:劳苦,劳累。
坐失良机:不主动及时行动而失去好机会。
不能自拔:拔:摆脱。不能主动地从痛苦、错误或罪恶中解脱出来。
能掐会算:迷信的人指会掐诀算卦,泛指能推测事物的发展,预知未来。
知恩报恩: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报答人家的恩惠。
丧尽天良:丧:丧失;天良:良心。没有一点良心。形容恶毒到了极点。
金玉良缘: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后泛指美好的姻缘。
可想而知:能够经过推想而知道;可以想见。
不知好歹: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逼良为娼:逼迫良家妇女当娼妓,也比喻迫使正直安分的人去做坏事。
无所不能: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能做。
欲罢不能:主观上想停止却不可能。《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罢:停止。
不知所云: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原意是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现多用来形容言语杂乱或不着边际。
良辰吉日:良:好;辰:时日;吉:吉利。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
贤妻良母:既是丈夫的好妻子,又是子女的好母亲。用来称赞妇女贤惠。
除暴安良:铲除暴徒,安抚人民。
金玉良言: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或教诲。
良药苦口:治病的好药,味苦难吃。常比喻有益而尖锐的批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知遇之恩: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未卜先知:没有占卜就知道事情发展的结果。原来是古代一种用神道和迷信骗人的说法。后来有时用以比喻有预见性。
略知皮毛:比喻稍知表面的情况或稍有肤浅的知识。
知足常乐: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知难而进:明知困难,却敢于向前。指迎着困难上。
不知去向:向:方向。不知道哪里去了。
广结良缘:多做善事,以得到众人的赞赏。
妒贤嫉能:妒、嫉:因别人好而忌恨。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知人善任:了解人并且善于任用人。
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
能文能武:文的武的都行。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
略知一二:一二:形容为数不多。略微知道一点。
先知先觉:知:认识;觉:觉悟。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
碌碌无能:碌碌:平庸、无能的样子。形容人平平庸庸,没有能力。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妇孺皆知: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格物致知: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论命题。《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朱熹承认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但又认为心被人欲所蒙蔽,所以知识不够完备。只要通过格物的功夫,去掉人欲,对于天地万物之理就无所不知了。颜元把格物解释为“犯手(动手)实做其事”,认为“手格其物而后知至”,肯定行先于知,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自知之明:《老子·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后用以指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人贵有~。
知易行难:知:懂得。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
以一知万: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谬托知己:指假托为知心朋友。
选贤与能: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逞强称能:炫耀卖弄自己的才能和本事。
覩始知终: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汉 袁康《越绝书·德序外传记》:“故聖人見微知著,覩始知終。”
好天良夜:美好的时节。
知无不为:知道是应该做的,就一定去做。形容尽心竭力。《左传·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無不爲,忠也。”林尧叟 注:“凡可以利益國家者,苟知其事,莫不盡心力而爲之。”《南史·张弘策传》:“弘策 盡忠奉上,知無不爲。”宋 秦观《任臣上》:“其人自以曠世遭遇,莫不悉心竭力,知無不爲,言無不盡。”
知命安身:服从命运,安于自身所处的地位。
概莫能外:一概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一概不能例外:这是共同的道理,古今中外,~。
天纵多能:天纵:天所放任,意思是上天所赋予。旧指上天使之成为杰出的人物。
压良为贱:旧指强买平民女子为奴婢。
荏弱无能:荏弱:软弱。软弱且没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