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穿秋水 wàng chuān qiū shuǐ
望穿秋水的意思
比喻盼望得十分殷切。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 穿:穿透。秋水:眼睛。
1. 【解释】: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2.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3. 【示例】: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嗑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 ◎清·蒲松龄这《聊斋志异·凤阳士人》
4.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对远方亲友的殷切盼望
望穿秋水的近义词
望眼欲穿、令人神往、望眼将穿
成语词典:望穿秋水
青山绿水:泛称美好山河。
落花流水:形容暮春衰败的景色。比喻被打得大败。
水深火热:比喻百姓生活异常艰难痛苦。
山清水秀:形容山水风景优美。也说山明水秀。
千秋万代: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华:花。
大禹治水: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东张西望: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背水一战:在不利情况下和敌人作最后决战,比喻面临绝境,为求得出路而作最后一次努力。
杯水车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薪:柴草。
秋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将要来了。比喻从事物的某些细微迹象就预料到事物的发展趋向和变化。《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宋唐庚《文录》:“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望尘莫及:远远望着前面人马行走时扬起来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常用作和人比较时自谦的话。《后汉书·赵咨传》:“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莫:不。及:到,赶上。
滴水不漏:形容说话、做事十分周密,没有漏洞:她能言善辩,说出的话~。
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
大喜过望:所得超过了所 希望的,因而特别高兴。《汉书 英布传》:“布又大喜过望。”
守望相助:为了防御外来的侵害,邻近的村落协同看守瞭望,遇警互相帮助。
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宋苏轼《与李之仪》之二:“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又 有很高的声望。
水落石出: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明察秋毫:《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形容目光敏锐,连极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出来。察:看出。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
望风披靡:形容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见对方的一点影子,没有交锋便溃败了。披靡(pīmǐ):草木随风倒伏。
望而却步:一看就往后退缩。形容十分害怕困难和危险。
流觞曲水:把酒杯放在弯曲的水道中,任其漂流,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
萍水相逢:比喻本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唐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萍:浮萍,生于水面,随水漂泊,聚散不定。
望帝啼鹃: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百步穿杨:相传春秋时楚国的将领养由基,善于射箭,能射中一百步外杨柳树的叶子。后来就用“百步穿杨”形容枪法或箭法非常高明。参见〔百发百中〕
山重水复:指山峦重迭,水流盘曲。
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望洋兴叹:《庄子·秋水》记载,河伯(黄河神)自以为大得了不得。后来到了海边,望见无边无际的海洋,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于是仰望着海神,发出了叹息。后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能为力。望洋:仰望的样子。
水乳交融: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细水长流:比喻一点一滴坚持不间断地做一件工作。
覆水难收:泼在地上的水 再也不能收回了。相传汉时朱买臣,原来家境贫穷,其妻要求离异。后买臣做了大官,其妻又要求复婚。买臣取一盆水泼在地上,让她再收回来,表示夫妻关系已无可挽回。后用来比喻某事已成定局,无可 挽回。
得陇望蜀:东汉光武帝刘秀下命令给岑彭:“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教他平定陇右(今甘肃一带)以后领兵南下,攻取西蜀(见于《后汉书·岑彭传》)。后来用“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绿水青山:泛称美好山河。
水土不服: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游山玩水:游览玩赏自然风景。也说游山逛水。
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秋后算账:比喻等事情发展到最后阶段再判断谁是谁非,也比喻事后等待时机进行报复。
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也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穷:尽。
大失水准:指表现远远低于平时或正常的水平,在能力、发挥等方面出现严重的失误或失常情况。
大失所望:非常失望。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渠。比喻条件成熟了,事情自然会成功。《景德传灯录》卷一二:“僧曰:‘如何是妙用一句?’师曰:‘水到渠成。’”
水静无波:水安静没有波澜,常用来形容平静、稳定的状态或氛围。可以指自然环境中的水面平静,也可引申为局势、心情等方面没有波动。
洞察秋毫: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万箭穿心:犹万箭攒心。形容万分伤痛。
浑水摸鱼:也说混水摸鱼。比喻乘着混乱捞取利益。
各有千秋:原意是都有流传下去的价值。后引申为各有所长,各有优点。千秋:流传久远。
竹篮打水: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高山流水:也说流水高山。《列子·汤问》记载,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琴时,琴声时若高山,时若流水,只有钟子期能领会其中的含意。后来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比喻乐曲的高雅精妙。
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因多在开头和结尾部分,所以说穿靴戴帽。也说穿鞋戴帽。
顺风顺水:比喻运气好,做事顺利,没有阻碍。
望子成龙:希望儿子能成为出人头地或有作为的人。
水性杨花:水性流动,杨花轻飘。比喻妇女作风轻浮。
心如止水: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车水马龙:《后汉书·马后纪》:“前过濯龙(园名)门上,见外家(马后的娘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后用来形容车马来往不断,非常热闹。
功高望重:功劳大而名望高。
万古千秋:形容延续的时间极久。
似水流年:时间像水一样地流过。形容光阴迅速。
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麦浪翻滚,~。
如鱼得水: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千山万水: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水涨船高:也作水长船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景德传灯录》:“水长船高,泥多佛大。” 涨(zhǎng)。
水中捞月:也说水中捉月。比喻某种事情根本做不到,白费力气。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暗送秋波:原指女子暗中以眉目传情。现也比喻暗中勾勾搭搭。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美女的眼神。
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洪水猛兽:比喻极大的祸害。《孟子·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记载,三国时,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喝,曹操便说:“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
清水芙蓉:指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镜花水月:镜中之花,水中之月。比喻诗中自有美妙的意境。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后也比喻虚幻的景象。
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不负众望: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顺水人情:不费力的人情;顺便给人的好处。
蜻蜓点水: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唐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遥遥在望:在望:可看见。远远地可以看到。
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一潭死水:比喻没有生气或停滞不前的沉闷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