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 huà lóng diǎn jīng
1. 拼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2. 意思: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3.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4. 近义词及意思:
锦上添花(在锦上再绣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与画龙点睛类似,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让事物更出色)
点石成金(比喻把不好的文字改好。也可形容在关键处使事物发生本质变化,和画龙点睛都有使事物升华的意思)
5. 反义词及意思: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与画龙点睛相反,是破坏了原本的完美)
弄巧成拙(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突出原本想做好却适得其反,和画龙点睛的正面效果相反)
6. 例句:
这篇文章的结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升华了主题。
他在演讲中那几句精彩的话语真是画龙点睛。
设计师在房间的装饰上添加了一幅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评语画龙点睛,让学生明白改进方向。
这个方案已经很不错了,你的建议简直是画龙点睛。
画家在这幅山水画上添了几笔飞鸟,有画龙点睛之妙。
广告语中的一个关键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吸引了顾客。
在表演中,最后的一个动作设计堪称画龙点睛。
文章中间插入的那段话有画龙点睛之效,使逻辑更清晰。
她在服装搭配上选了一条亮色的围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成语词典:画龙点睛
诗情画意:富有诗画的意境。形容自然环境或文艺作品给人以美感。
星星点点:形容数量很少或很零散:深夜的村庄,只有~的几处灯光。
画龙点睛:传说梁代张僧繇(yóu)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不点眼睛,说点了就会飞走。听到的人不相信,偏叫他点上。刚点了两条,就雷电大发,震破墙壁,两条龙乘云上天,只剩下没有点眼睛的两条(见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龙飞凤舞: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宋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后多形容书法笔势有力,活泼舒展。
指手画脚:形容一边说话一边比画。也形容乱加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
一点一滴:形容微小零星。
龙潭虎穴:比喻危险的境地。也说虎穴龙潭。
斑斑点点:物体的表面颜色不纯净。
雕梁画栋:在栋梁等 木结构上雕刻花纹并加上彩绘,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艺术。后来也指豪华的建筑。
目不转睛:指眼珠子一动不动地注视。形容注意力集中。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画地为牢: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监狱。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 后用以比喻只许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活动。
降龙伏虎:形容力量强大,能够战胜一切。
煽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指坏的)。
点头哈腰:形容恭顺或过分客气。
龙争虎斗:形容双方势均力敌,斗争十分激烈。
龙的传人:中国人自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传人指的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力量和悠久文化传承,承载着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龙凤呈祥:指吉庆之事。
望子成龙:希望儿子能成为出人头地或有作为的人。
车水马龙:《后汉书·马后纪》:“前过濯龙(园名)门上,见外家(马后的娘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后用来形容车马来往不断,非常热闹。
龙马精神:唐代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后用来比喻健旺的精神。
指东画西: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叶公好龙:据说古代有个叶公,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真龙知道了,就到叶公家来,把头探进窗户。叶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见于汉代刘向《新序·杂事》)。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来龙去脉:山形地势像龙一样连贯着。本是迷信的人讲风水的话,后来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二》记载,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一个人先画成,左手拿过酒准备喝,同时用右手为蛇画脚,并说:“我还能给蛇画脚呢!” 脚还没有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给它添上脚呢?” 于是拿过酒一饮而尽。后用“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人中之龙:比喻人中豪杰。
攀龙附凤:比喻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麟,附凤翼。”
画饼充饥:用画的饼解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dàn)也。” 后用“画饼充饥”比喻以空想来安慰自己。也用以比喻只有虚名而没有实惠。
蜻蜓点水: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唐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一丁点儿:数量词。极少的或极小的一点儿。
生龙活虎: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
火眼金睛:《西游记》第七回写孙悟空被放在八卦炉里锻炼,他那一双被炉烟熏红的眼叫做火眼金睛,能识别各种妖魔鬼怪。借指能洞察一切的眼力。
卧虎藏龙: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群龙无首:比喻众人中没有领头的人。《周易·乾》:“群龙无首。”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阁试》:“至丙辰而群龙无首,文坛丧气。”
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可圈可点: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泥金万点:指菊花名。
拟规画圆:按照圆规画圆形。比喻照老规矩办事,不知道变通。
铄金点玉:熔化金属,玷污美玉。比喻毁谤为害之烈。
鳌愤龙愁: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蛟龙戏水: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虎跃龙骧:形容威武雄壮。明 方孝孺《尚友五赞·诸葛武侯》:“惟 忠武公,千載一人。綜覈萬變,以義而動。虎躍龍驤,天下震恐。”京剧《将相和》第七场:“蒙敖(唱)好似虎跃与龙骧。”
人中龙虎:比喻人中豪杰。
龙门笔法:指史传笔法。
矫若惊龙: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画虎刻鹄: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
点头会意:形容机灵乖觉。
描神画鬼:描画鬼神,指凭臆想描写不存在的事物。
点金作铁: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同“点金成铁”。
龙威燕颔: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云起龙骧: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雕龙画凤:刻绘龙凤。
亢龙有悔:亢:至高的;悔:灾祸。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飞龙乘云:龙乘云而上天,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得势。
能书善画:擅长书法(写文章)又擅长画画,形容多才多艺。
车龙马水: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龙钟老态: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又作老态龙钟。
描龙绣凤:指精美的手工刺绣。泛指古代女红。亦作“描鸾刺凤”、“描龙刺凤”。
一星半点:形容极少。
较如画一:指规章法令一致。
龙跃虎卧:比喻笔势纵横驰骋,自在有力。
烹龙炮凤: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毁瓦画墁:打碎屋瓦,涂灭已画好的田地界线。比喻一种无益不害的行为。
伏龙凤雏:潜藏着的蛟龙,初生的凤鸟。原专指诸葛亮和庞统,后泛指才能出众的俊杰。
鼓眼努睛:眼睛张大、凸起的样子。指使眼色。
龙首豕足:犹言牛头不对马嘴。指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鱼龙曼衍: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
如诗如画:好像诗和画一样美丽。
点头之交:指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而已。
龙江虎浪: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蝉蜕龙变:犹言蝉蜕蛇解。《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序》:“蟬蜕龍變,棄俗登仙。”吕延济 注:“蟬蜕,謂脱殼出其身,龍變,謂解其骨而騰形,棄俗登仙,有如此者。”
点头称善:道:说;善:好。表示赞同。
放龙入海: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龙阳泣鱼:后以之为失宠之典。
青蝇点素:青蝇:苍蝇,比喻进谗言的人;素:白色的生绢。苍蝇玷污素练。指小人用谗言诬害好人。
画中有诗:指画里富有诗意。
龙雏凤种:指帝王后裔。
出画入画:电影艺术处理镜头结构的一种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