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剑买牛 mài jiàn mǎi niú

卖剑买牛的意思

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1. 【解释】: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2. 【出自】:《汉书·龚遂传》:“民有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椟。”

3. 【示例】:惟有躬耕差可为,~悔不早。 ◎宋·陆游《贫甚作短歌排闷》诗

4.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卖剑买牛的近义词

偃武修文、马放南山、买犁卖剑、买牛卖剑、买牛息戈、刀枪入库

卖剑买牛的反义词

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投笔从戎

卖剑买牛

成语词典:卖剑买牛

九牛一毛 [ jiǔ niú yī máo ]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砸锅卖铁 [ zá guō mài tiě ] 砸了锅去卖废铁。表示倾其所有,尽其所能。常用来形容为了做某件事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汗牛充栋 [ hàn niú chōng dòng ] 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吴牛喘月 [ wú niú chuǎn yuè ] 吴地(江淮一带)的水牛害怕酷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大口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

牛毛细雨 [ niú máo xì yǔ ] 指细而密的小雨。

买椟还珠 [ mǎi dú huán zhū ] 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椟:木匣;珠:珍珠。

牛山濯濯 [ niú shān zhuó zhuó ] 濯濯:光秃,无草木的样子。牛山上光秃秃的。形容山区林木被砍伐殆尽。也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头顶光秃秃的样子。

倚老卖老 [ yǐ lǎo mài lǎo ] 仗着岁数大,摆老资格。轻视别人,认为自己了不起。

对牛弹琴 [ duì niú tán qín ]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该成语体现出一种沟通双方无法相互理解的状态,一方的话语或行为没有得到另一方的回应或理解。

唇枪舌剑 [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双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

刻舟求剑 [ kè zhōu qiú jiàn ] 舟:船;求:寻找。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招兵买马 [ zhāo bīng mǎi mǎ ] 原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刀光剑影 [ dāo guāng jiàn yǐng ] 隐约显现出刀的闪光和剑的影子,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

钻牛角尖 [ zuān niú jiǎo jiān ] 比喻固执地陷入某一狭窄的思路或问题中,不知灵活变通,过分纠结于无意义的细节或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上方宝剑 [ shàng fāng bǎo jiàn ] 原指皇帝御用的宝剑,象征皇权,大臣持有可代表皇帝行使权力;现多比喻上级特许的权力或可凭借的权威、凭证。

剑拔弩张 [ jiàn bá nǔ zhāng ] 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也指双方态度对立、气势汹汹,如同拔出剑、拉开弩般充满火药味。

庖丁解牛 [ páo dīng jiě niú ] 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尚方宝剑 [ shàng fāng bǎo jiàn ] 原指皇帝御用的宝剑,古代大臣被赐予后,具有先斩后奏的权力;现多比喻上级特许的权力或可以凭借的重要依据、手段。

装疯卖傻 [ zhuāng fēng mài shǎ ] 指故意装作疯癫、傻气的样子,以掩饰真实想法或逃避责任,通过假装神志不清或愚钝来达到某种目的,如蒙混过关、避免冲突等。

牛郎织女 [ niú láng zhī nǚ ] 原指神话中由牵牛星和织女星演化而来的一对恋人,后用来比喻因种种原因分隔两地、难以相聚的夫妻或情侣,也泛指爱情受阻、聚少离多的情感关系,蕴含对分离的无奈与对团聚的期盼。

牛头马面 [ niú tóu mǎ miàn ] 原指佛教中地狱里的鬼卒,现多用来比喻容貌怪异、行为凶恶的人,含贬义。

自卖自夸 [ zì mài zì kuā ] 指自己贩卖东西却自己吹嘘其好,比喻自我吹嘘、夸大优点,含贬义。

牛刀小试 [ niú dāo xiǎo shì ] 比喻有大本事的人先在小事情上施展才能,也指初次尝试就展现出不凡的能力,含褒义。

牛鬼蛇神 [ niú guǐ shé shén ] 原指虚幻怪诞的形象,后多用来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或丑恶事物。

鞭打快牛 [ biān dǎ kuài niú ] 指越是走得快的牛,越是用鞭子打它,让它走得更快,比喻对能力强的人要求更高,加重其负担,或过度使用有能力的人,导致其压力过大。

吹牛拍马 [ chuī niú pāi mǎ ] 指用虚假的言语夸大自己或他人,以阿谀奉承的方式讨好别人,形容说话浮夸、刻意谄媚的行为。

牛高马大 [ niú gāo mǎ dà ] 形容人身材高大强壮。

鸡口牛后 [ jī kǒu niú hòu ] 《战国策·韩策一》:“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意思是宁可在小者之前,不在大者之后。后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受人支配。

气冲斗牛 [ qì chōng dǒu niú ] 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牛骥共牢 [ niú jì gòng láo ] 骥:好马。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共处。

故剑之求 [ gù jiàn zhī qiú ] 比喻结发之妻。

行财买免 [ xíng cái mǎi miǎn ] 行:从事。花费钱财,买得免罪。指用金钱贿赂以逃避惩罚。

刀山剑树 [ dāo shān jiàn shù ]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壮气吞牛 [ zhuàng qì tūn niú ] 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买空卖空 [ mǎi kōng mài kōng ] 一种商业投机行为,投机的对象多为股票、公债、外币、黄金等,或者预料价格要涨而买进后再卖出,或者预料价格要跌而卖出后再买进,买时并不付款取货,卖时也并不交货收款,只是就一进一出间的差价结算盈余或亏损。

目无全牛 [ mù wú quán niú ] 《庄子·养生主》记载,一个初杀牛的人,看见的是整个的牛,三年以后,技术熟练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后用以比喻技艺到了纯熟的、得心应手的境界。也比喻未看到整体情况。

盘水加剑 [ pan shui jia jian ] 汉代大臣自杀处死的一种表示。加剑:自杀。

牛鼎烹鸡 [ niú dǐng pēng jī ] 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问天买卦 [ wèn tiān mǎi guà ] 求问上天以卜吉凶。

对泣牛衣 [ duì qì niú yī ] 牛衣:也称牛被。

买王得羊 [ mǎi wáng dé yáng ] 指想买王献之字,却得到了羊欣的字。意为差强人意。

斗大如牛 [ dǒu dà rú niú ] 又比喻牛,给予更加夸张的修饰“斗大如牛”。

丰城剑气 [ fēng chéng jiàn qì ] 同“丰城剑”。《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丰城 剑气衝天表,雷焕、张华 分宝。”清 王诒寿《答施均父书》:“夫 丰城 剑气,待 茂先 而始腾;雒阳 玉检,遇 子伯 而增寳。”参见“丰城剑”。

买笑追欢 [ mǎi xiào zhuī huān ] 嫖娼狎妓,寻欢作乐。

刀头剑首 [ dāo tóu jiàn shǒu ] 极喻危险的境遇。

牵牛下井 [ qiān niú xià jǐng ] 比喻事情棘手,使不出力。

以羊易牛 [ yǐ yáng yì niú ] 易:更换。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

扛鼎抃牛 [ gāng dǐng biàn niú ] 扛鼎:把鼎举起来。抃牛: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能把鼎举起来,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带牛佩犊 [ dài niú pèi dú ] 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博士买驴 [ bó shì mǎi lǘ ] 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