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愆纠缪 shéng qiān jiū miù

绳愆纠缪的意思

改正过失,纠正错误。绳:纠正。愆:过失。谬:错误。

【解释】:改正过失,纠正错误。绳:纠正。愆:过失。谬:错误。

绳愆纠缪

成语词典:绳愆纠缪

绳之以法 [ shéng zhī yǐ fǎ ] 根据法律制裁。

未雨绸缪 [ wèi yǔ chóu móu ] 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侧重提前规划以应对潜在风险。

纠缠不清 [ jiū chán bù qīng ] 形容互相缠绕或搅扰,无法理清关系,多指向某人或某事牵扯不清,难以解决。

绳头小利 [ shéng tóu xiǎo lì ] 指非常微小的利益,侧重强调利益的微不足道,多含轻视之意,也作“蝇头小利”(“绳”为“蝇”的误写,规范写法应为“蝇头小利”)。

伤廉愆义 [ shāng lián qiān yì ] 伤廉:损害廉洁;愆:丧失。指某种行为损害廉洁,丧失道义。

三风十愆 [ sān fēng shí qiān ] 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指巫风二:舞、歌;淫风四:货、色、游、畋;乱风四: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合而为十愆。

绳营狗苟 [ shéng yíng gǒu gǒu ] 形容为了追逐名利而不择手段,像绳子一样缠绕不休,像狗一样苟且钻营,含贬义,指人不顾廉耻、卑贱地谋求私利。

绳愆纠缪 [ shéng qiān jiū miù ] 改正过失,纠正错误。绳:纠正。愆:过失。谬:错误。

山川相缪 [ shān chuān xiāng liǎo ] 形容山与河流相互交错。山水环绕,一片翠绿。缪,盘绕。

纠合之众 [ jiū hé zhī zhòng ] 指纠集起来的百姓。

绸缪牖户 [ chóu miù yǒu hù ] 犹绸缪未雨。宋 范成大《枕上六言》诗之一:“一老綢繆牖户,幾人顛倒衣裳。”参见“綢繆未雨”。

桑土绸缪 [ sāng tǔ chóu miù ] 比喻勤于经营,防患未然。

矜纠收缭 [ jīn jiū shōu liáo ] 形容骄傲、急躁、暴戾。

绸缪帷幄 [ chóu móu wéi wò ] 指运筹帷幄,在军营帐幕之中谋划军国大事。

重纰貤缪 [ chóng pī yí miù ] 指谬误重出。

好恶不愆 [ hào è bù qiān ] 好:善;恶:坏;愆:失误,差爽,差错。指好坏、是非、善恶分明,没有差错。意指做事应当有善恶的标准,遵循正义(一定的伦理道德),而非实用主义的唯利是图,不问是非。

亟须纠正 [ jí xū jiū zhèng ] 必须紧急改正错误。

蟠屈缭纠 [ pán qū liáo jiū ] 弯曲缠绕。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三节:“不見夫花匠乎?以松柏之健勁,而能蟠屈繚糾之,使如盤、如梯、如牖、如立人、如卧獸、如蟠蛇,何也?自其勾萌莖達之時而戕賊之也。”

收离纠散 [ shōu lí jiū sàn ] 收集离散者。

交横绸缪 [ jiāo héng chóu móu ] 绸缪:缠绕。交错缠绕在一起。

惹罪招愆 [ rě zuì zhāo qiān ] 愆:过失。给自己招致罪过。

绸缪束薪 [ chóu móu shù xīn ] 绸缪:紧紧缠绕。紧紧地把柴草捆扎成捆儿。古代束薪比喻婚姻的结合。

省愆寡过 [ shěng qiān guǎ guò ] 减少过错。清 林则徐《通饬各属命盗各案赶紧审解札》:“要知早結一日,少拖一人,皆可省愆寡過,復何憚而不爲乎?”

花花草草 [ huā huā cǎo cǎo ] 原指可供观赏的花草植物,后多泛指花草;也可比喻琐碎或无关紧要的事物,有时亦含贬义,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或风流之事。

扶摇直上 [ fú yáo zhí shàng ] 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损兵折将 [ sǔn bīng zhé jiàng ] 指作战或做事时损失了兵力和将领,形容战斗或行动遭受重大损失,也泛指实力受损。

忙里偷闲 [ máng lǐ tōu xián ] 在忙碌中抽出一点空闲时间。

能者为师 [ néng zhě wéi shī ] 指有能力、有专长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强调以实际才能作为择师的标准,而非年龄、身份等外在因素。

精神焕发 [ jīng shén huàn fā ] 形容人的精神饱满振奋,情绪高涨,容光焕发,展现出积极向上的活力与生气。

天下为家 [ tiān xià wéi jiā ] 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泛指天下统一,政权为一家所掌控,也指天下人都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

异曲同工 [ yì qǔ tóng gōng ] 不同的曲调却演奏得同样精彩。比喻不同的做法或说话取得同样的效果。

因果报应 [ yīn guǒ bào yìng ] 指事物的起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的相互报应关系,即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是佛教和民间信仰中关于行为与后果的观念。

三从四德 [ sān cóng sì dé ] “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束缚和规范妇女行为的道德准则,现多含贬义,指旧时代的礼教枷锁。

狂风怒号 [ kuáng fēng nù háo ] 怒:愤怒,发怒;号:号叫。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

千叮万嘱 [ qiān dīng wàn zhǔ ] 指再三再四地反复叮嘱,形容对人或事极为重视,反复强调注意事项,唯恐有疏漏。

摇旗呐喊 [ yáo qí nà hǎn ] 原指古代作战时摇着旗子,大声喊杀助威;现比喻给别人助长声势,多含贬义或中性,用于形容从旁帮腔或支持。

根深蒂固 [ gēn shēn dì gù ] 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忘乎所以 [ wàng hū suǒ yǐ ] 指因过度兴奋、得意或沉迷某事而忘记了应有的举止和分寸,失去了理智和常态。

首尾相接 [ shǒu wěi xiāng jiē ] 指事物的头部和尾部相互连接,形容连续不断、前后衔接的状态,也可指人或物体排列成环状或链式,首尾相连形成整体。

血口喷人 [ xuè kǒu pēn rén ] 比喻用恶毒的话污蔑或辱骂别人。

剩菜残羹 [ shèng cài cán gēng ] 吃剩的食物。比喻弃余无用之物。

心地狭窄 [ xīn dì xiá zhǎi ] 指人心胸不够宽广,容易计较小事,对他人的言行或利益得失过于在意,缺乏包容与豁达的心态。

近在咫尺 [ jìn zài zhǐ chǐ ] 咫尺:很近的距离。形容距离很近。

起早贪黑 [ qǐ zǎo tān hēi ] 起得早,睡得晚。形容辛勤劳动。

闭门塞听 [ bì mén sè tīng ] 关闭门窗,堵住耳朵,形容隔绝外界,不接触、不听取外界的信息或意见,比喻因固步自封而孤陋寡闻。

脱颖而出 [ tuō yǐng ér chū ] 原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现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兴师动众 [ xīng shī dòng zhòng ] 指发动大批人力、物力(多含不值得或不应该的意味),形容事情处理时规模大、动静大,有时也指故意制造声势。

非同小可 [ fēi tóng xiǎo kě ] 小可:寻常的。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

愤世嫉俗 [ fèn shì jí sú ] 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拉拉扯扯 [ lā lā chě chě ] 形容互相牵拉纠缠,动作不干脆;也指人与人之间互相牵扯、纠缠不清,或在事情处理上拖泥带水、不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