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君行道 dé jūn xíng dào
得君行道的意思
旧指有才识的人得到开明君主的信任,得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计划。
成语词典:得君行道
头头是道:明圆极居顶《续传灯录》卷二六:“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后用以形容一个人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求之不得:想找都找不到(多用于意外地得到时):这真是~的好事啊!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明归有光《题仕履重光册》:“大司寇箬(ruò)溪顾公、大司空南坦刘公,方与石翁为湖南社会,志同道合,其称许之固宜。”
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得意洋洋: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羊肠小道:指狭窄曲折的小路(多指山路)。
君子之交: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悠然自得:悠然: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
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跑。比喻行动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完全相反。
一意孤行:《史记·酷吏列传》:“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本谓谢绝请托,坚持自己的主张。后多指不顾客观条件,无视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孤行:独自行事。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得天独厚:具有特殊优越的条件。多指人的资质或自然环境特别好。天:自然的,天然的。
心安理得:自以为道理上过得去,心里很坦然。
行色匆匆: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
津津乐道: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乐道:喜欢谈讲。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贪得无厌:对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含贬义)。
迫不得已:迫于无奈,不由得不那样(做)。
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汉刘向《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 祸:灾难。
横行无忌:胡作非为,毫无顾忌。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自以为了不起。
道听途说:路上听到的 传闻,随后就在路上传播出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论语 阳货》:“道听而塗(途)说,德之弃也。”
说长道短:评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倒行逆施:《史记 伍 子胥列传》记载,春秋时伍子胥为父报仇,领吴兵攻打楚国,挖出楚平王的尸体,鞭尸三百。申包胥责 备他,子胥回答说:“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指做事违背常理。
左道旁门: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也借用在学术上。也说旁门左道。
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春风得意:唐代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形容考上进士后得意的心情。后来用“春风得意”称进士及第,也用来形容人官场腾达或事业顺心时扬扬得意的样子。
离经叛道:原指不遵循经书所说的道理,背离儒家的道统。现多比喻背离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或传统。
不得而知:得:能够。没有办法知道。
并行不悖:同时进行,不相冲突。《礼记·中庸》:“道并行而不相悖。” 悖(bèi):违反。
分道扬镳:也说分路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北史·魏宗室河间公齐传》:“洛阳,我之 丰沛,自应分路扬镳。” 扬镳:驱马前进。镳(biāo):马嚼子。
读书得间: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探骊得珠:《庄子·列御寇》上说,黄河边上有人泅入深水,得到一颗价值千金的珠子。他父亲说:“这样珍贵的珠子,一定是在万丈深渊的黑龙下巴底下取得,而且是在它睡时取得的。”后来用“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扣紧主题,抓住要领(骊:黑龙)。
渔翁得利: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同“渔人得利”。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惨无人道:残酷到了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
利害得失: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
厉行节约: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便宜行事:不必请示,自行决断处置。宋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公乞以便宜行事。”
倍道而行: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行将就木: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奔狄,娶季隗,“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木:棺材。
动辄得咎:动不动就 遭到责怪或受到处分。唐韩愈《进学解》:“跋前疐(zhì)后,动辄得咎。” 动辄(zhé):往往,动 不动就。咎(jiù):罪过。
得不偿失:所得的利益补 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偿(cháng)。
道貌岸然:神态庄重严 肃。多指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岸然:严峻的样子。
得陇望蜀:东汉光武帝刘秀下命令给岑彭:“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教他平定陇右(今甘肃一带)以后领兵南下,攻取西蜀(见于《后汉书·岑彭传》)。后来用“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各行其是:指思想不统一,各人按照自己的意见、主张去做。其是:他自己以为对的。
雷厉风行: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执行政策、命令等要求严,行动快。《新唐书·韩愈传》:“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飞。”
嘉言懿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论功行赏: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能说会道:指善于用言辞表达,很会说话。
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不得善终: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独断专行: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也说独断独行。
仙风道骨:骨:气概。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一无所得:什么也没有得到。形容毫无收获。
大逆不道:原指犯上谋反。现也指罪大恶极。《汉书 杨恽传》:“称引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 逆:叛逆。不 道:不合正轨,不合道德。
行尸走肉:讽刺没有理想,无所作为的人。糊里糊涂混日子,虽然活着,同死人一样。《拾遗记·后汉》:“(任末)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行尸:会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肉体。
谨言慎行:说话小心,做事谨慎。《礼记·缁衣》:“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用舍行藏:《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是儒家对于出处进退的态度。也说用行舍藏。
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遵守道德的人。也用于讽刺伪善的人。
二道贩子:指从商店或别人手中买进货物,转手倒卖,从中牟利的人(多含贬义)。
不可多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火居道士:不出家,可娶妻的道士。
请君入瓮:《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记载,有人告发周兴谋反,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审问周兴,周兴还不知道。来俊臣问周兴:“犯人不肯认罪怎么办?” 周兴说:“这个好办,拿个大瓮,周围用炭火烤,把犯人装进去,什么事他会不承认呢?” 来俊臣叫人搬来一个大瓮,四面加上火,对周兴说:“我奉命来审老兄,请兄入此瓮吧。” 周兴吓得连忙叩头认罪。后来比喻拿某人整治别人的法子来整治他自己。
得意忘形: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
称兄道弟:朋友间以兄弟相称,表示关系亲密。
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了道路。形容民众普遍不满。载(zài):充满。
成败得失: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罪有应得:得到了应该得到的惩罚。形容处罚恰当,并非冤枉。
尊师重道: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胡说八道:胡说
生财有道:很有发财的办法(多含贬义)。
一举两得:做一件事,能同时得到两方面的好处。汉刘珍等《东观汉记·耿弇传》:“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 举:动作,举动。
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 天。形容胸无大志,苟且偷安。也指对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一五:“寒号 虫…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kòu)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且:暂 且。
君辱臣死:封建礼教认为,帝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
说东道西:说东家,讲西家。形容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得意门生: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后泛指学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势在必行:指某事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必须做。
各得其所:《周易·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汉书·东方朔传》:“元元之民,各得其所。”
得寸进尺:得到一寸就想 进一尺。比喻贪得无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