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用爱民 jié yòng ài mín
节用爱民的意思
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1. 【解释】: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2. 【出自】:《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 【示例】:汉之文帝,史称其节用爱民,方内安宁,家给人足。 ◎清·汪琬《太子太保礼部尚书王公行状》
成语词典:节用爱民
省吃俭用:形容生活简朴,吃用节俭。
盘根错节:树根木节盘旋交错,不易砍伐。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处理。《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泰:平安,安定。
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民生凋敝:民生:人民的生计;凋敝:衰败,艰苦。社会穷困,经济衰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大材小用:大的材料用在小处。多指人事安排上不恰当,屈才。
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
厉行节约: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高风亮节:也说高风峻节。形容人品格高尚,有坚贞的节操。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心也。”
不拘小节:不为无关原则的琐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意气用事:只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
爱憎分明:指爱什么、恨什么的态度和立场非常鲜明。
爱不释手:因喜爱某物而舍不得放下。
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人民遭殃。
开源节流:开辟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支出。《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馀,而上不忧不足。”
爱莫能助:《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指有心帮助,但因力量不够或条件所限而做不到。
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故意岔出新的问题(含贬义)。
用舍行藏:《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是儒家对于出处进退的态度。也说用行舍藏。
爱财如命:形容非常吝啬或贪财。
相亲相爱: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百无一用: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中华民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共同文化与心理特征的民族共同体,体现了民族多样性下的统一性。
晚节不保:晚节:指晚年的节操。已经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自己的节操。也指事情快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浪费钱财。
嫌贫爱富:嫌弃贫穷,喜爱富有。指对人的好恶以其贫富为准。
别有用心: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为国为民: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刚愎自用:固执己见,不接受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愎(bì):固执,任性。
学以致用: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
为民除害:替百姓除祸害。
谈情说爱:男女之间诉说情爱。
国富民安: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自尊自爱:首先自己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同时自己也懂得爱护自己,珍惜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节哀顺变:节制哀痛,顺应变故。对父母或其他亲人去世的人的慰唁之辞。《礼记·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
物尽其用:尽量发挥出各种东西的效用。指不浪费一点东西。
滥用职权:指过分地或非法地行使自己掌握的权力。
感情用事:不冷静考虑,凭个人好恶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
爱答不理:(~的)像是理睬又不理睬,形容对人冷淡、怠慢:别人跟她说话,她~的。
男欢女爱:男女亲昵欢爱之词。
学非所用:所学的不是将来用得着的东西。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黎民百姓:“黎”,《尔雅》释为“众”,故“黎民”即众民,乃西周开始对庶民百姓之俗称。
为民请命:为老百姓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泛指替百姓说话。《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
政荒民弊:政治荒废,百姓劳困。
自爱自怜:比喻改正错误。
民不畏死: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尽诚竭节: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文武并用:文臣武将一起任用。
完名全节:指名节得以保全。
謇谔之节:謇谔:忠诚直言;节:节操。忠诚直言的节操。
东撙西节:指从各方面节省。
物阜民熙:阜:多;熙:安乐。百姓安乐,物资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尊主泽民:尊崇君主,泽惠生民。
末作之民:末作: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业,工商各业为末业。指从事农业以外的经营者。
削职为民:撤掉官职,降为平民。
人民城郭:城郭:城墙。城郭还是旧有的,可人都不是原来的。感叹事态变迁,物是人非。
与民偕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
广土众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分情破爱:指对原所爱之人不忠,移情于新欢。
施谋用计:施:施行;计:计谋。运用策略计谋。
上下有节:节:节度。不论职位高低都有法度约束。
厮敬厮爱:厮:互相。即互敬互爱。
忠孝节义: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解民倒悬:《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后用“解民倒悬”比喻把人民从困苦危难的处境中解救出来。
自用则小:自用:只凭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不虚心向人求教。主观武断,就办不成大事。
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敬授民时:指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同“敬授人时”。
省用足财:减省费用,积聚财富。
急吏缓民: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民不聊生:老百姓无以为生,没有办法生活下去。《史记·春申君列传》:“人民不聊生,族类离散。” 聊:依赖。
病民蛊国:也说病国病民、病民害国。害人民,害国家。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吾辈病民蛊国,不能仇现在之执法者也。” 病:损害,祸害。蛊(gǔ):相传为人工培养成的毒虫,引申为毒害。
古为今用:吸收古代的优点,扬弃缺点,以使现代更进步。
深得民心:得到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
济世安民: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伤化虐民:伤:伤害;化:风俗;虐:残害。破坏传统的风尚习俗,残害平民百姓。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魏晋春秋》:“司空曹操,祖父腾,故中常侍,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
敬上爱下:敬:尊敬。尊敬在己之上者,爱护在己之下者。形容待人谦恭有礼。
砥砺风节:磨炼品格、节操。
爱理不理:不爱答理。比喻对人冷漠,没礼貌。
元元之民:众百姓;善良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