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洒洒 xiāo xiāo sǎ sǎ
1. 拼音:xiāo xiāo sǎ sǎ
2. 意思:形容人的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行动洒脱不拘束,也可形容做事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或文字、画面等风格洒脱奔放。
3. 出处:该成语由“潇洒”重叠而来,“潇洒”一词出自唐代李白《王右军》诗:“潇洒出风尘,飘逸思不群。”“潇潇洒洒”在清代曹雪芹《红楼梦》中多次出现,如第六十二回:“宝玉先迎着黛玉笑道:‘妹妹身上好了?好些天不见了,盖着房子,就把人忘了。’黛玉也笑道:‘你如今也学坏了,专会调三窝四。’说着,二人潇潇洒洒的别处去了。”
4. 近义词:
洒脱不羁:指行为自然随性,不受约束,充满自由奔放的气质。
落落大方:形容人的言谈举止自然得体,不扭捏羞怯,风度优雅。
英姿飒爽:形容姿态英勇威武,精神焕发的样子,多含豪迈洒脱之意。
5. 反义词:
畏首畏尾:指做事顾虑重重,犹豫不决,缺乏洒脱的气度。
扭扭捏捏:形容举止言谈不自然、不大方,显得拘谨羞怯。
束手束脚:比喻做事受到限制,放不开手脚,无法洒脱行事。
6. 例句:
他挥毫泼墨,几笔就画出山河壮丽,字迹潇潇洒洒,气势非凡。
毕业典礼上,她穿着学士服,潇潇洒洒地走上台领取证书。
秋风起,落叶潇潇洒洒地飘落在石板路上,宛如一幅动态画卷。
这位舞者在舞台上潇潇洒洒地旋转跳跃,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张力。
他辞去高薪工作,背起行囊潇潇洒洒地踏上了环游世界的旅程。
诗人笔下的文字潇潇洒洒,将江湖豪情与人生感悟写得淋漓尽致。
运动员冲过终点线后,潇潇洒洒地向观众挥手致意,尽显自信风采。
她处理工作难题时总能潇潇洒洒,三言两语就理清了复杂的关系。
老画家站在山崖边,潇潇洒洒地对着云海写生,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年轻人就该潇潇洒洒地追求梦想,别让犹豫束缚了前行的脚步。
成语词典:潇潇洒洒
洋洋洒洒 [ yáng yáng sǎ sǎ ] 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也指规模或气势盛大。
洒泪而别 [ sǎ lèi ér bié ] 流着泪告别。
潇潇洒洒 [ xiāo xiāo sǎ sǎ ] 形容人的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行动洒脱不拘束,也可形容做事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或文字、画面等风格洒脱奔放。
洒心更始 [ sǎ xīn gèng shǐ ] 犹言改过自新。自改正错误,重新做起。
风潇雨晦 [ fēng xiāo yǔ huì ] 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也比喻形势险恶。
敲髓洒膏 [ qiāo suǐ sǎ gāo ] 比喻倾家荡产。
洒酽春浓 [ sǎ yàn chūn nóng ] 形容美好圆满的时刻。
洒扫应对 [ sǎ sǎo yìng duì ] 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风流潇洒 [ fēng liú xiāo sǎ ] 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
挥洒自如 [ huī sǎ zì rú ] 挥:挥笔;酒:洒墨。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
相门洒埽 [ xiāng mén sǎ sào ]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魏勃 少時,欲求見 齊 相 曹參,家貧無以自通,乃常獨早夜埽 齊 相舍人門外……於是舍人見 勃 曹參,因以爲舍人。”后因以“相門灑埽”形容干求有术。清 钱谦益《吉水公总宪诣阙》诗:“世路揶揄誠有鬼,相門灑埽豈無人。”
挥洒淋漓 [ huī sǎ lín lí ] 形容运笔自然酣畅。
满山遍野 [ mǎn shān biàn yě ] 指布满山岭和田野,形容数量极多或范围极广,到处都是,多用来形容自然景物、人或事物密集分布的状态。
熙熙攘攘 [ xī xī rǎng rǎng ]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货真价实 [ huò zhēn jià shí ] 货物不是冒牌的,价钱也是实在的,形容实实在在,一点儿不假,多用来强调事物真实可靠,没有虚假成分。
买椟还珠 [ mǎi dú huán zhū ] 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椟:木匣;珠:珍珠。
拈轻怕重 [ niān qīng pà zhòng ] 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开门揖盗 [ kāi mén yī dào ] 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揖:拱手作礼。
吹角连营 [ chuī jiǎo lián yíng ] 指军队中号角声连续不断,形容军营相连、军容整肃的壮阔场景,多用来描绘战争时期的紧张氛围或军队的严整气势。
感恩戴德 [ gǎn ēn dài dé ] 戴:尊奉,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勤能补拙 [ qín néng bǔ zhuō ] 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回心转意 [ huí xīn zhuǎn yì ] 指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不再固执或坚持己见,重新产生认同、接纳或悔悟的心理,多形容放弃先前的决定、立场或情感倾向。
偷天换日 [ tōu tiān huàn rì ] 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前车之鉴 [ qián chē zhī jiàn ] 指不能兑现,即取不到钱的支票。比喻不准备实现的诺言。
丰衣足食 [ fēng yī zú shí ] 指穿的衣服丰厚,吃的食物充足,形容生活富裕、温饱无忧的状态。
甘拜下风 [ gān bài xià fēng ] 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下风:风向的下方,比喻劣势地位。
坚壁清野 [ jiān bì qīng yě ] 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坚壁:坚固壁垒;清野:清除郊野。
华夏子孙 [ huá xià zǐ sūn ] 华夏是中国的古称,华夏子孙即指中华民族的后代,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一种统称,体现了民族传承和文化延续的内涵,承载着对民族身份的认同和归属感。
不肖子孙 [ bù xiào zǐ sūn ] 指不能继承祖先遗志或违背家族传统的子孙,多形容品行不好、没有出息的后代。
绰绰有余 [ chuò chuò yǒu yú ] 形容人力、财力、能力等很宽裕,用不完,足以应对所需。
喜怒哀乐 [ xǐ nù āi lè ] 指高兴、愤怒、哀伤、快乐四种基本情感,泛指人的各种情绪和感受。
各种各样 [ gè zhǒng gè yàng ] 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
不可或缺 [ bù kě huò quē ] 表示不能有一点点缺失,形容事物非常重要,是无法替代或缺少的,在整体中具有必不可少的地位。
落井下石 [ luò jǐng xià shí ] 看见人要掉进陷阱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难以挽回 [ nán yǐ wǎn huí ] 指事情发展到某种程度后,无法再扭转局势或恢复原状,形容已成定局,无法补救挽回,常用于形容损失、错误、局面等无法逆转的情况。
任人唯贤 [ rèn rén wéi xián ] 指选拔、任用人才时只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而非凭借关系亲疏、身份背景等其他因素,强调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
大喊大叫 [ dà hǎn dà jiào ] 指大声呼喊、吵闹,形容情绪激动或故意宣扬、夸张地表达某种状态,多含贬义。
疲心竭虑 [ pí xīn jié lǜ ] 形容耗尽心思和精力,非常疲惫和忧虑。
无疾而终 [ wú jí ér zhōng ] 没有生病却去世了,指人自然衰老死亡;也比喻事情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终止,没有结果或成效。
阿弥陀佛 [ ē mí tuó fó ] 原为佛教用语,指西方极乐世界的佛名,后多用作感叹词,表示祈祷、祝福、感激、庆幸或无奈等情绪,也常用于表达希望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心愿。
公私分明 [ gōng sī fēn míng ] 指对待公事和私事界限清晰,不混淆两者的利益,在处理事务时能严格区分公与私的范畴,不利用公权力或公共资源谋取私利,也不因私人关系影响公事处理。
不修边幅 [ bù xiū biān fú ] 形容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也指不拘小节,不在意外表的修饰,侧重行为上的随意或邋遢。
斜风细雨 [ xié fēng xì yǔ ] 形容微风轻拂、细雨濛濛的天气,多用来描绘轻柔、细密的雨景,也可比喻做事方式温和、不粗暴。
重整旗鼓 [ chóng zhěng qí gǔ ] 指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比喻遭受挫折后重新振作,积蓄力量再出发。
不分上下 [ bù fēn shàng xià ] 指双方实力、水平、程度等相当,难以分出高低优劣,也形容关系密切或处于同等地位。
嗜杀成性 [ shì shā chéng xìng ] 指沉溺于杀害生灵,形成了习性,形容人极端凶残,好杀人。
畏首畏尾 [ wèi shǒu wèi wěi ] 前也怕,后也怕。形容顾虑重重,胆小怕事。
逼上梁山 [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 原指《水浒传》中林冲等好汉因遭逼迫而投奔梁山;后比喻被迫走上反抗或采取某种行动的道路,多形容在无奈或绝境下做出选择。
碌碌无为 [ lù lù wú wéi ] 碌碌:平庸的样子。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哑口无言 [ yǎ kǒu wú yán ] 形容因理屈词穷、惊讶、尴尬或无话可说而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