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襦纨绔 qǐ rú wán kù

1. 拼音:qǐ rú wán kù

2. 意思:指穿着华丽丝绸服饰的贵族子弟,多形容不事劳作、生活奢靡的富家子弟。

3. 出处:《汉书·叙传上》:“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绔之间,非其好也。”

4. 近义词:

纨绔子弟:指富贵人家中不务正业、沉迷享乐的子弟,侧重行为上的懒散与奢侈。

膏粱子弟:出身富贵、过着优裕生活的人,多含贬义,强调依赖家世而缺乏进取精神。

富贵公子: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常形容生活奢华、不谙世事的群体。

朱门绣户:借指富贵人家,此处引申为出身豪门、生活奢靡的人,侧重物质条件的优渥。

花花公子:指注重衣着打扮、沉迷享乐的男子,强调生活作风的轻浮与不稳重。

5. 反义词:

寒门子弟:出身贫寒家庭的人,侧重家境贫苦,与“绮襦纨绔”的富贵背景形成对比。

布衣之士:指平民百姓或未做官的读书人,强调身份平凡、生活简朴。

艰苦朴素:形容生活作风俭朴,不追求奢华,侧重对物质条件的淡泊态度。

克勤克俭:既勤劳又节俭,形容人生活严谨、不奢靡,与“绮襦纨绔”的挥霍习性对立。

筚路蓝缕:指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强调奋斗与节俭。

6. 例句:

古代文人常以“绮襦纨绔”讽刺那些只知享乐、不事学问的富家子弟。

他虽出身豪门,却厌恶绮襦纨绔的生活,一心投身于公益事业。

画卷中描绘的绮襦纨绔们正宴饮作乐,与街头百姓的贫苦形成鲜明对比。

小说里的反派角色多是绮襦纨绔,空有财富却无担当,最终自食恶果。

历史上的王朝兴衰常警示:若朝堂充斥绮襦纨绔,国势终将走向衰败。

这位青年拒绝做绮襦纨绔,凭借自身努力在科技领域闯出了一片天。

影视作品中,绮襦纨绔的形象往往用来反衬主角的坚韧与奋斗精神。

家族的败落让曾经的绮襦纨绔幡然醒悟,开始靠双手谋生。

诗中“绮襦纨绔不知忧”一句,道尽了富贵者对民生疾苦的漠然。

真正的贵族精神并非绮襦纨绔的奢靡,而是心怀天下的担当与责任。

绮襦纨绔

成语词典:绮襦纨绔

纨绔子弟 [ wán kù zǐ dì ] 纨绔:细绢做的裤子。旧指官僚、地主等有钱有势人家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用于形容那些凭借家族财富和地位,沉迷于享受,毫无上进心和责任感的年轻人。

绮襦纨绔 [ qǐ rú wán kù ] 绫绸衣裤。绫绸之类古代为显贵者所服,因用以指富贵子弟。多含贬义。《汉书·叙传上》:“﹝ 班伯 ﹞出與 王 許 子弟爲羣,在於綺襦紈絝之間,非其好也。”颜师古 注:“紈,素也,綺,今細綾也。並貴戚子弟之服。”亦作“綺襦紈袴”。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舉口不離綺襦紈袴之側,游步不去勢利酒客之門。”亦省作“綺襦”。唐 刘禹锡《荐处士王龟状》:“樂處士之號,不汩綺襦之間。”清 孙枝蔚《寿汪生伯先生闵老夫人》诗:“堂中綺襦集,門前華轂馳。”

绮纨之岁 [ qǐ wán zhī suì ] 指少年时代。

纨袴膏梁 [ wán kù gāo liáng ] 比喻富贵人家的子弟。

一襦五袴 [ yī rú wǔ kù ] 地方官吏治理有方而得百姓称颂。

纨扇之捐 [ wán shàn zhī juān ] 捐:弃。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秋风纨扇 [ qiū fēng wán shàn ] 秋日凉风至,扇子遂弃置不用。常以比喻女子色衰失宠。

齐纨鲁缟 [ qí wán lǔ gǎo ] 古代齐国和鲁国出产的白色绢。后亦泛指名贵的丝织品。

纨绔膏粱 [ wán kù gāo liáng ] 膏粱:精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借指只知享受,什么事也不能干的富贵人家子弟。

盛气凌人 [ shèng qì líng rén ] 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常用来指人仗着权势或优势盛气凌人,表现出高人一等的姿态。

克敌制胜 [ kè dí zhì shèng ] 指战胜敌人,取得胜利,常用于形容在军事、竞争或对抗中运用策略或实力击败对手,达成目标。

皮肉之苦 [ pí ròu zhī kǔ ] 指身体表面受到的疼痛,多为轻度的体罚或外伤带来的痛苦,强调疼痛局限于皮肤和肌肉表层,而非深层伤害或精神折磨。

感激涕零 [ gǎn jī tì líng ] 指因极度感激而流泪,形容情绪激动、感恩至深的状态。

大笔一挥 [ dà bǐ yī huī ] 形容书写或作画时笔势豪放、洒脱,也指快速果断地签署文件、写下文字或做出决定。

泄露天机 [ xiè lòu tiān jī ] 比喻泄露秘密。天机:旧指神秘不可知的天意,借指很秘密的事。

徇私舞弊 [ xùn sī wǔ bì ] 徇:曲从;舞:舞弄,耍花样。为了私人关系而用欺骗的方法做违法乱纪的事。

逆水行舟 [ nì shuǐ xíng zhōu ] 指顶着水流划船,比喻处境艰难或做事需克服阻力;也指不努力前进就会后退,强调持续奋斗的重要性。

含糊不清 [ hán hu bù qīng ] 指说话声音不清楚或事物没有分辨清楚,也指不能明辨是非。

东郭先生 [ dōng guō xiān sheng ] 指对恶人讲仁慈的糊涂人,比喻不分善恶、滥施仁慈,最终可能自身受害的人,侧重批判无原则宽容、不辨是非的行为。

与民同乐 [ yǔ mín tóng lè ] 指统治者或掌权者与百姓共同享受安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分享快乐,体现亲民、爱民的态度。

后患无穷 [ hòu huàn wú qióng ] 以后的祸害没有个完。

威震天下 [ wēi zhèn tiān xià ] 指威力和名望震慑天下,形容声势或影响力极大,令世人畏惧。

塞上江南 [ sāi shàng jiāng nán ] 指我国西北边境地区(如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因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被比作秀美的江南水乡。

礼尚往来 [ lǐ shàng wǎng lái ] 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和睦相处 [ hé mù xiāng chǔ ] 彼此和好地相处。指人与人、团体与团体、国家与国家之间相处融洽,没有矛盾和冲突。

忍痛割爱 [ rěn tòng gē ài ] 指忍受着内心的痛苦,放弃自己心爱的东西,多形容为了大局或某种需要而牺牲个人的情感或利益。

仪表堂堂 [ yí biǎo táng táng ] 形容人的容貌端正,风度威严。

有伤风化 [ yǒu shāng fēng huà ] 伤:妨碍、败坏;风化:风俗教化。败坏、损害社会的风俗和教化。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

防微杜渐 [ fáng wēi dù jiàn ] 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出苗头时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宋胡安国《春秋传·文公九年》:“故至而特书,以示防 微杜渐之意,其为世虑深矣。” 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堵。渐:事物发展的开端。

才疏学浅 [ cái shū xué qiǎn ] 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疏:浅薄。

欺行霸市 [ qī háng bà shì ] 指垄断市场、欺压同行、称霸市场,以不正当手段操控交易,侵犯他人利益的行为。

文武双全 [ wén wǔ shuāng quán ] 形容人能文能武,兼具文学才能与军事或武艺方面的能力,在文武两方面都很出色。

洪水猛兽 [ hóng shuǐ měng shòu ] 原指泛滥的洪水和凶猛的野兽,后比喻危害极大的事物或势力,多含贬义,用于形容对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威胁的人或事,强调其破坏性与危害性。

上了贼船 [ shàng le zéi chuán ] 比喻不慎陷入某种坏的境地或跟随坏人做事,难以脱身或后悔莫及,多含无奈、被动卷入不良处境的意味。

因势利导 [ yīn shì lì dǎo ] 指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使其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强调根据客观形势灵活应对。

爱憎分明 [ ài zēng fēn míng ] 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形容人在感情上对事物有着明确的区分,对待不同的事物表现出喜爱或者厌恶的态度很清晰,毫不含糊。

故弄玄虚 [ gù nòng xuán xū ] 故:故意;弄:玩弄;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

夜夜笙歌 [ yè yè shēng gē ] 指每晚都演奏音乐、歌舞享乐,形容沉迷于连续不断的奢靡娱乐生活,多含贬义。

非同小可 [ fēi tóng xiǎo kě ] 小可:寻常的。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

韬晦之计 [ tāo huì zhī jì ] 指隐藏才能、收敛锋芒,暂时隐蔽自己的真实意图或实力,以等待时机的策略或计谋。

目光如炬 [ mù guāng rú jù ] 形容人的眼光锐利如火炬,也可指见识深远、目光远大,多用来表现人洞察事物的能力或严厉的神态。

勤勤恳恳 [ qín qín kěn kěn ] 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披荆斩棘 [ pī jīng zhǎn jí ] 指拨开荆丛、斩断荆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难,清除障碍,也形容开创事业时的艰辛与奋斗精神。

周游列国 [ zhōu yóu liè guó ] 指走遍各个国家,原指春秋时期孔子及弟子游历各国,寻求政治理想的实践;现泛指人长途旅行,到不同国家或地区游历考察、增长见闻。

令人咋舌 [ lìng rén zé shé ] 形容某事物或行为让人感到极度惊讶、震惊,以至于说不出话或不敢置信,多含对超乎寻常的事物表示惊叹或难以置信的意味。

一日之长 [ yī rì-zhī cháng ] 原指年龄比别人稍大一些,后泛指在某方面比别人略有优势或能力稍强一点,多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只是在某一点上略优于他人。

避而不谈 [ bì ér bù tán ] 指故意回避而不谈论某个话题或事情,有意隐瞒或不提及。

正气凛然 [ zhèng qì lǐn rán ] 形容人刚正不阿,威严不可侵犯的样子,充满正义的气质和威严。

挖空心思 [ wā kōng xīn sī ] 指想方设法、费尽心机地谋划(多含贬义),强调用尽一切心思去思考或做某事,通常用于形容人试图通过不正当或复杂的手段达到目的。

就地正法 [ jiù dì zhèng fǎ ] 在犯罪现场或当地执行死刑(现多比喻对坏人或严重违规行为立即处理),侧重指对违法犯罪行为当场依法惩处,强调处理的即时性和严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