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尸还魂 jiè shī huán hún
借尸还魂的意思
迷信传说人死以后灵魂可能借别人的尸体复活,比喻某种已经消灭或没落的思想、行为、势力等假托别的名义重新出现。
1. 【解释】:迷信者认为,人死后可将灵魂附于他人尸体而复活。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2. 【出自】:元·岳伯川《铁拐李·楔子》:“岳寿,谁想你浑家将你尸骸烧化了,我如今着你借尸还魂,尸骸是小李屠,魂灵是岳寿。”
3. 【示例】:可是地主就在那边,工作团刚刚走,斗争刚刚过后,人家就来报仇,也能够借尸还魂哩! ◎孙犁《诉苦翻心》
4.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借尸还魂的近义词
东山再起、借尸还阳、死灰复燃
成语词典:借尸还魂
魂牵梦萦:形容思念情切:他认出了这正是失散多年、日夜~的儿子。
魂不附体:形容人因受到重大震惊而惊恐万状,失去常态。
神魂颠倒:神魂:精神,神志。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
魂飞魄散:也说魂飞魄丧。形容惊恐万分,非常害怕。
惊魂未定: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尸横遍野:尸体到处横着。形容死者极多。
返老还童:老年人又恢复青春。形容老人充满了活力。
买椟还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有个楚国人把珍珠装在木匣子里,到郑国去卖。有个郑国人认为匣子漂亮,就买下木匣,把珍珠退给了卖主。比喻取舍不当,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椟(dú):木匣子。
借花献佛:比喻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衣锦还乡: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衣:旧读yì,穿衣)。也说衣锦荣归。
乍暖还寒:形容冬末春初气候忽冷忽热,冷热不定。
黯然销魂:心神沮丧得像丢了魂似的。多用于描写别离时极度愁苦或悲伤的凄然之情。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父债子还:父亲生前的债务,由子女负责偿还。也指父辈的过错累及子女。
行尸走肉:讽刺没有理想,无所作为的人。糊里糊涂混日子,虽然活着,同死人一样。《拾遗记·后汉》:“(任末)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行尸:会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肉体。
孤魂野鬼:比喻没有依靠,处境艰难的人。
告老还乡:年老辞职,回到家乡。
碎尸万段:极言对罪大恶极者予以严厉的惩罚。
借题发挥:借谈论另一个题目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思。
魂不守舍: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惊恐万分。
欲拒还迎:心理上是想要拒绝,但在行动上却表现出欢迎的样子,常用来形容人的一种矛盾心理和行为表现,带有一定的暧昧意味。
魂牵梦绕:形容万分思念,在梦中都牵挂。常用来表示对某人、某地或某种经历有着深深的眷恋和难以忘怀之情。
失魂落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讨价还价:买卖双方要价还价。也比喻接受某项任务前或举行谈判时提出种种条件,斤斤计较。
借酒浇愁:用喝酒来浇灭郁积在心中的气愤或愁闷。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助或利用别人去害人。
阴魂不散:比喻坏人、坏事已经不存在,但是其恶劣影响还毒害着人们。
五马分尸:车裂的俗称。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还原反本: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流血飘尸:形容伤亡极大。
遗魂亡魄:指抛弃思虑,停止精神活动。
运筹借箸:指运筹计谋。
目断魂消:因望不到而内心伤悲。
色授魂与:色:神色;授、与:给予。形容彼此用眉目传情,心意投合。
以泽量尸:指尸体遍野,可以沼泽为单位计量。极言死人之多。
借尸还魂:迷信传说人死以后灵魂可能借别人的尸体复活,比喻某种已经消灭或没落的思想、行为、势力等假托别的名义重新出现。
断还归宗:指出嫁或被卖的女子由官府判决归还母家。
雨魄云魂:指男女欢会。宋 赵令畤《清平乐》词:“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明 张凤翼《红拂记·奇逢旧侣》:“去年绣户朱门,今宵雨魄云魂。”
借寇赍盗:赍:资助。把武器借给了贼兵,把粮食送给了盗匪。比喻帮助自己的敌人增强力量。
尸居余气:余气:最后一口气。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指人将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
安魂定魄:魂、魄:人的灵气、精神。指使人心安定。
目断魂销:目断:竭尽目力所见。指竭尽目力也看不见,因而内心十分悲痛。形容因离别而十分伤心。亦作“目断魂消”。
借面吊丧:意谓虚有其表。
驰魂宕魄:形容振撼心灵。
尸鸠之平:尸鸠:亦作“鸤鸠”,即布谷鸟,传说它哺育群雏时能平均如一。比喻一视同仁。亦作“尸鸠之仁”。
返魂乏术:比喻人死无法救活,不能死而复生。
鞭墓戮尸:鞭,鞭打;戮,杀戮。
尸鸠之仁:比喻君主公平对待臣民。
往渚还汀:指往返都须渡水。
还顾之忧:还顾:回过头来照看。指身在前方或在前进过程中,还担心后方会出现问题或乱子。
还年却老:恢复年轻,长生不老。
还珠返璧:宝物失而复得。
尸山血海:形容杀人之多。
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白吃饭。《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尸位:有职位不做事。素餐:吃闲饭。
神魂荡扬:形容精神飘忽。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添香侍香似風狂,執磬的頭陀呆了半晌,作法的闍黎神魂蕩颺,不顧那本師和尚,聒起那法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宣教方在神魂蕩颺之際,恰像身子不是自己的,雖然聽得有些詫異,没工夫得疑慮别的,還只一味癡想。”
冰魂雪魄: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便还就孤:就撤回到我这里.
逐物不还:指沉湎于世俗。
魂驰梦想:形容思念万分。
探丸借客:比喻游侠杀人报仇。
尸居龙见: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摄魄钩魂:摄:收取。旧时传说,妖魔鬼怪或某种迷信邪术,能钩取人的魂魄,来祸害人。
锦囊还矢:指凯旋告捷。
尸位误国:指占着职位不做事,使国家受到损失。
神魂飘荡:形容精神飘忽。
返本还源: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竦魂骇目:极言惊骇之状。竦,通“悚”。明 高攀龙《三时记》:“從山之右翼,臨不測而觀之,竦魂駭目,亦天下之一奇也。”
魂丧神夺: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以牙还牙:用牙咬来对付牙咬。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
破胆丧魂:形容极其害怕。
倦鸟知还: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神魂潦乱:心神不安的样子。
魂摇魄乱:神魂颠倒,不能自持。
还我河山:表示决心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国土。
返朴还淳:返:返回,还。朴:朴实。淳:诚实,厚道。指恢复原始的诚实和朴实厚道的社会风气。
梦断魂劳:睡梦中也在思想着,弄得神魂不宁。亦作“梦断魂消”。
翦纸招魂:旧俗,剪纸为幡,以招死者之魂,亦有为病人招魂者。或用为对远行之人表示慰藉。
梦寐魂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一还一报: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