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王所忾 dí wáng suǒ kài
敌王所忾的意思
指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自己的敌人而加以讨伐。
1. 【解释】:指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自己的敌人而加以讨伐。
2. 【出自】:《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杨伯峻注:“王之所恨怒者,诸侯亦以之为仇敌而伐之。”
3. 【示例】:尔诸将尚迪果毅,一乃心力,各以其兵,敌王所忾。 ◎《宋史·度宗纪》
成语词典:敌王所忾
答非所问: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也说所答非所问。
尺有所短:比喻事物有其短处,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合适的。
寸有所长:寸比尺短,但用于更短处即显其长。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也会有他的长处。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面对突然情况,无法应付。《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所向披靡:比喻力量(多指军事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披靡(mǐ):草木被吹倒。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所向无敌:力量很强,到哪里都没有对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风劲勇,所向无敌。” 向:指向。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腹背受敌:前面和后面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闻所未闻:听到了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形容事情新奇。《史记·陆贾列传》:“至生来,令我日闻所未闻。”
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
力所能及:自己的能力所能办到的:让学生参加一些~的劳动。
流离失所:由于灾荒战乱等而流转离散在外,失掉安身的地方。
众所周知:大家全都知道。
混世魔王:比喻扰乱世界、给人民带来严重危害的恶人。
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多形容非常贫穷。
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忾(kài):愤恨,愤怒。
工力悉敌: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势均力敌:也说力敌势均。双方势力相当,不分高下。《南史·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jǔ)。” 敌:力量相当。
无所事事:什么事都不干。事事:做事情。
寡不敌众:人少的一方抵挡不住人多的一方。
匪夷所思:不是根据常 理所能想象到的。《周易·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夷(yí):平常。
精诚所至: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无所适从:不知跟从哪一个好。比喻不知怎么办才好。适:往。从:跟随。
一无所得:什么也没有得到。形容毫无收获。
强人所难:勉强别人做为难的事:他不会唱戏,你偏要他唱,这不是~吗?
大失所望:非常失望。
不出所料:事由变化,在预料之中。形容原先预料的准确。
在所难免:免:避免。指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于避免。
居无定所:没有固定居住的地方,形容人漂泊流浪。
克敌制胜:打败敌人,取得胜利。
一无所成:一点没有成就,指没有做出任何成绩。
所剩无几:剩:余留下来的。剩下的没有多少了。
张王赵李:泛指一些人,也指寻常之辈。
各得其所:《周易·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汉书·东方朔传》:“元元之民,各得其所。”
在所不辞: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
如临大敌:临:面临。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形容把本来不是很紧迫的形势看得十分严重。
投其所好:投:迎合;其:代词,他,他的;好:爱好。迎合别人的喜好。
无所不在: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矛盾的斗争~。
各有所长:各有各的长处、优点。一般指人的技能或事物的特性各有其优势。
一无所长:没有一点儿专长。常用来形容人在技能、才能方面的欠缺。
各取所需: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
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所作所为:指人所做的事。
无所畏惧: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目无王法:不把国家的法律放在眼里。指人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
无所不能: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能做。
不知所云: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原意是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现多用来形容言语杂乱或不着边际。
一无所求:指没有什么要求或需要。
夺人所好: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
千夫所指:《汉书·王嘉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形容众怒难犯。千夫:很多人。指:指责。
敌众我寡:敌方人数多,我方人数少。形容双方对峙,众寡悬殊。
大敌当前:当:面对。面对着强敌。形容形势严峻。
天王老子: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威的人。
大势所趋:整个形势发展的趋向:国家的统一是~,人心所向。趋:向,往。
学非所用:所学的不是将来用得着的东西。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所见所闻:看到的和听到的。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也说忘其所以。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所:处所,地方):一个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
所宝惟贤:宝:以为珍宝,尊重。所尊重的只是贤人。
十目所视: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同“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八面受敌:谓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
摧坚陷敌:击败敌人的精锐,摧毁敌军的阵地。
霸王风月:比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的事情。
一无所获: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
王公贵人:泛指达官贵人。
耻居王后:指在文名上耻于处在不及己者之后。
圣帝明王:本指上古道德智能卓越的君主。后泛称历代英明的帝王。
一无所知:什么也不知道。
亲眼所见: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
畅所欲为:痛痛快快地做想做的事。
张王李赵:四者皆最常见的姓,连用泛指一般人。
滥觞所出:觞:酒器;滥觞:使酒杯浮起来。原指江河的发源之处水很小,只能浮起酒杯。后用以指事物的起源。也比喻事物所起源的地方。
所向克捷:军队所去之处,都能取得胜利。
二帝三王:指 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或 周武王)。
所向风靡:比喻畏惧强敌,闻风溃败。犹言所向披靡。
另有所图:指有别的目的。
黜周王鲁:汉 代《公羊》学家因《春秋》用 鲁 记年,认为这是贬降 周 而以 鲁 为王。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所书之王,即 平王 也;所用之历,即 周 正也;所称之公,即 鲁隐 也;安在其黜 周 而王 鲁 乎?”孔颖达 疏:“若黜 周 王 鲁,则 鲁 宜称王,周 宜称公。此言 周 王而 鲁 公,知非黜 周 而王 鲁 也。”《晋书·王接传》:“《公羊》附经立传…… 任城 何休 训释甚详,而黜 周 王 鲁,大体乖硋。”
王公大人:国君重臣。后泛指高官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