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臂三公 shé bì sān gōng

1. 拼音:zhé bì sān gōng

2. 意思:指晋代殷浩因梦臂折而预知将官至三公,后以“折臂三公”比喻人有预卜前程的灵异能力,也指官运亨通的征兆,现多含典故引申义。

3. 出处:出自《晋书·殷浩传》:“浩父羡,字洪乔……浩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诏策皆浩所作。又梦犬齿尽落,以问占梦,曰:‘齿者,年也;落者,堕也。公年五十当位至三公,而犬齿者,谓犬马齿衰,亦不逾五十。’浩大悦。后因北伐失败被废,竟如其梦。”后亦有“折臂”相关典故引申此义。

4. 近义词:

预知天命:指能预先知晓事物发展的命运或趋势,强调对未来的预判能力。

梦兆先知:因梦境而预先知晓事情,侧重通过梦境获得预示的灵异体验。

官运亨通:指仕途顺利,官职晋升迅速,与“折臂三公”中官至三公的结局相符。

吉人天相:好人会得到上天的保佑,多形容人有好的机遇或前程,含命运顺遂之意。

料事如神: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如同神明,侧重对事物发展的精准判断。

5. 反义词:

命途多舛:指一生经历坎坷,遭遇不顺,与“折臂三公”的顺遂官运相反。

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强调厄运连连,无预兆吉祥之意。

茫然无知:形容对事物完全不了解,毫无预知能力,与“折臂三公”的预知属性对立。

时运不济:指时机和命运不佳,做事不顺,与官运亨通的状态相悖。

造化弄人:指命运作弄人,事情发展与预期相反,强调人力难抗天命的无奈。

6. 例句:

古籍中记载的折臂三公典故,虽带神秘色彩,却反映了古人对命运的想象。

他常以折臂三公自比,笑称早年梦境早已预示今日仕途,旁人只当玩笑。

戏文中的角色因折臂之梦官至高位,台下观众感叹命运的奇妙隐喻。

读史至此,方知折臂三公不仅是预兆,更暗含古人对因果循环的思考。

相士以折臂三公之说预言他未来显贵,他却只当作江湖术士的奉承之辞。

这部小说里,主角因一场怪梦走上仕途,恰似折臂三公的现代演绎。

学者考证,折臂三公的典故在唐宋诗词中多被引用,以喻官运或宿命。

民间传说中,那位隐士曾以折臂之兆指点少年,后其果然位列三公。

剧中谋士借折臂三公的故事劝谏主公,暗示天命与人为需相契而行。

他收藏的古画中,有幅描绘折臂三公典故的作品,笔触间尽是宿命的苍凉感。

折臂三公

成语词典:折臂三公

再三再四 [ zài sān zài sì ] 一次又一次,形容反复多次。

三心二意 [ sān xīn èr yì ]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张三李四 [ zhāng sān lǐ sì ] 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两面三刀 [ liǎng miàn sān dāo ] 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阴险狡诈。

火冒三丈 [ huǒ mào sān zhàng ] 形容愤怒到极点。

约法三章 [ yuē fǎ sān zhāng ] 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三山五岳 [ sān shān wǔ yuè ] 五岳: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和嵩山。三山: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不三不四 [ bù sān bù sì ] 指不正派,也指不像样子。

挑三拣四 [ tiāo sān jiǎn sì ] 指挑挑拣拣,嫌这嫌那。

不折不扣 [ bù zhé bù kòu ] 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开诚布公 [ kāi chéng bù gōng ]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公布、发表。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隔三差五 [ gé sān chà wǔ ] 比喻时常发生,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怎样。

退避三舍 [ tuì bì sān shè ]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失之交臂 [ shī zhī jiāo bì ] 胳膊碰胳膊,指擦肩而过。形容当面错过好机会。

三番五次 [ sān fān wǔ cì ] 指屡次,多次。番、次:次数。

百折不挠 [ bǎi zhé bù náo ] 折:挫折;挠:弯曲。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三教九流 [ sān jiào jiǔ liú ] 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是一个用来概括众多不同类别人群或思想流派的词汇。

低三下四 [ dī sān xià sì ] 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常表示一个人在言行举止上过分谦卑、讨好别人,没有尊严。

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大家奉献。

颠三倒四 [ diān sān dǎo sì ] 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没有次序。

举一反三 [ jǔ yī fǎn sān ]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强调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

三令五申 [ sān lìng wǔ shēn ] 多次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表达,说明。

入木三分 [ rù mù sān fēn ] 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袒胸露臂 [ tǎn xiōng lù bì ] 敞开上衣,露出胳膊。常用来形容人着装过于暴露或豪放不羁的样子。

丢三落四 [ diū sān là sì ] 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

假公济私 [ jiǎ gōng jì sī ] 假:借;济:帮助。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三姑六婆 [ sān gū liù pó ]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旧指各行各业的妇女。现在常指社会上各式市井女性。也指不务正业的妇女。

三跪九叩 [ sān guì jiǔ kòu ] 双膝跪地下三次,磕九个头。这是最敬重的行礼方式。

奉公守法 [ fèng gōng shǒu fǎ ] 奉行公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公平合理 [ gōng píng hé lǐ ] 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不偏袒任何一方,使各方利益得到平衡。

一二三四 [ yī èr sān sì ] 常指数目字,按顺序排列的前四个数字;也可形容条理分明、按部就班等。

三生有幸 [ sān shēng yǒu xìng ] 三生都很幸运,形容极为难得的好机遇。

五大三粗 [ wǔ dà sān cū ] 形容人高大粗壮,身材魁梧。也可用来形容物体粗大结实。现在有时也形容人过于鲁莽、粗俗。

愚公移山 [ yú gōng yí shān ] 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故事讲述了愚公面对门前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下定决心要把山移走,他的精神感动了天帝,最终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了两座山。

三头六臂 [ sān tóu liù bì ] 原指佛、道神话中神祇的一种法相,后用来形容人本领极大,能力非凡,能够同时处理多方面的事务。

三朝元老 [ sān cháo yuán lǎo ] 指历经三代帝王的资深大臣,后泛指在同一机构或领域长期任职、资历深厚的人,多含敬重或调侃意味,既可用于政界,也可用于其他领域。

左膀右臂 [ zuǒ bǎng yòu bì ] 原指身体的左侧和右侧的膀臂,后比喻在工作或事业中得力的助手,强调其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

一臂之力 [ yī bì zhī lì ] 指一点点帮助或力量,多用作谦辞,表示自己能提供的帮助有限,也可指给予他人部分助力。

三宫六院 [ sān gōng liù yuàn ] 原指中国古代帝王的宫殿建筑群,后泛指帝王的妃嫔众多,代指帝王的后宫妃嫔体系。

自有公论 [ zì yǒu gōng lùn ] 指事情的是非曲直,自然会有公众的公正评判,无需个人过多争辩。

一波三折 [ yī bō sān zhé ] 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过程不顺利。

屡次三番 [ lǚ cì sān fān ] 形容反复多次。

三三两两 [ sān sān liǎng liǎng ] 形容人或事物数量不多,零零散散,三个两个地聚集在一起,多用来指人稀疏、不集中的状态。

接二连三 [ jiē èr lián sān ] 指事物或事件接连不断地发生,强调连续性和密集性,多用来形容相同或类似的情况频繁出现,不含贬义,侧重客观描述事件的频发状态。

三言两语 [ sān yán liǎng yǔ ] 指用很少的几句话就能说完,形容言语简短精炼,不繁琐。

蜿蜒曲折 [ wān yán qū zhé ] 迂回弯曲地,常用来形容道路、河流、山脉等事物的曲折形态。

一时三刻 [ yī shí sān kè ] 指很短的时间,形容时间不长,强调时间的短暂性,通常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中表示事情在短期内发生或完成。  

花花公子 [ huā huā gōng zǐ ] 指衣着华丽、生活放荡、不务正业的富家子弟,侧重形容其追求享乐、缺乏责任感的生活态度。  

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完全为集体利益着想,毫无个人图谋。

公事公办 [ gōng shì gōng bàn ] 指处理公家或官方事务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原则办理,不掺杂私人情感或私心,强调办事的公正性和原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