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猫丢牛

争猫丢牛 zhēng māo diū niú

争猫丢牛的意思

为了争夺猫而丢了牛。比喻贪小失大。

1. 【解释】:为了争夺猫而丢了牛。比喻贪小失大。

2. 【出自】: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回:“真正是争得猫儿丢了牛。”

争猫丢牛的近义词

争鸡失羊

成语词典:争猫丢牛

九牛一毛jiǔ niú yī máo: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汗牛充栋hàn niú chōng dòng: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意思是藏书极多,存放时能充满整个屋宇,外运时能累得牛流汗。后以“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充:装满。栋:房屋。

争先恐后zhēng xiān kǒng hòu: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吴牛喘月wú niú chuǎn yuè:据说江浙一带的水牛害怕酷热,见到月亮也以为是太阳,因此发喘。《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后用以比喻因遇到类似的事物而胆怯。也借指天气酷热。

百花争艳bǎi huā zhēng yàn: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争奇斗艳zhēng qí dòu yàn:竞相展示形貌、色彩的奇异、艳丽,以比高下:百花盛开,~。各式时装~。

牛毛细雨niú máo xì yǔ:指细而密的小雨。

据理力争jù lǐ lì zhēng: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牛山濯濯niú shān zhuó zhuó:濯濯:光秃,无草木的样子。牛山上光秃秃的。形容寸草不生的荒山。

百家争鸣bǎi jiā zhēng míng:指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百家”林立、互相争辩的现象。当时学术派别很多,著名的有儒、法、道、墨、名、阴阳、纵横、农、杂等家。他们著书立说,游说争辩,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对当时思想、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深刻影响。

对牛弹琴duì niú tán qín:比喻对不能 理解的人白费口舌、力气。有看不起对方的意思。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弘明集 理惑论》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丢人现眼diū rén xiàn yǎn:丢脸,出丑。

丢三落四diū sān là sì:形容马虎或记忆力不好而好(hào)忘事。

争强好胜zhēng qiáng hào shèng:争:争夺;强:优胜;好:喜爱。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争权夺利zhēng quán duó lì:争夺权柄和利益。

争分夺秒zhēng fēn duó miǎo: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

龙争虎斗lóng zhēng hǔ dòu:形容双方势均力敌,斗争十分激烈。

分秒必争fēn miǎo bì zhēng: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抓紧时间。

寸土必争cùn tǔ bì zhēng:即使是一点点土地,也要和敌人争夺。形容对敌斗争毫不退让。

钻牛角尖zuān niú jiǎo jiān: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的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比喻固执地坚持某种意见或观点,不知道变通。也说钻牛角、钻牛犄角。

争名夺利zhēng míng duó lì:争夺名位和利益。

庖丁解牛páo dīng jiě niú: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丢卒保车diū zú bǎo jū:象棋战术用 语。后用来比喻丢掉次要的,保住主要的。车(jū)。

争风吃醋zhēng fēng chī cù:指因追求同一异性而互相忌妒争斗。

牛郎织女niú láng zhī nǚ:指牛郎星和织女星。

牛头马面niú tóu mǎ miàn:迷信传说阎王手下的两个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头像马。比喻各种阴险丑恶的人。

明争暗斗míng zhēng àn dòu:明里暗里都在进行争斗。

牛刀小试niú dāo xiǎo shì: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见〖割鸡焉用牛刀〗。

牛鬼蛇神niú guǐ shé shén:唐杜牧《李贺集序》:“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原比喻李贺的诗虚幻怪诞。后用来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牛鬼:佛教指地狱中的牛头鬼。蛇神:指蛇精。

鞭打快牛biān dǎ kuài niú:比喻对工作越勤奋、贡献越大的人或单位越是高要求、压任务,而爱护不够:如果再不解决~问题,消极作用将会更大。

吹牛拍马chuī niú pāi mǎ:吹牛:吹牛皮;拍马:拍马屁。指爱说大话,喜欢自我吹嘘和一味逢迎巴结别人的行为。

牛高马大niú gāo mǎ dà: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

鸡口牛后jī kǒu niú hòu:《战国策·韩策一》:“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意思是宁可在小者之前,不在大者之后。后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受人支配。

阿猫阿狗ā māo ā gǒu:泛指某类人或随便什么人(含轻蔑意)。

气冲斗牛qì chōng dǒu niú: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牛骥共牢niú jì gòng láo:骥:好马。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共处。

与世靡争yǔ shì mǐ zhēng:和世上的人没有争执。形容脱俗拔尘的达观态度。

滕薛争长téng xuē zhēng zhǎng:《左传·隐公十一年》:“滕侯、薛侯 来朝,争长。”后以“滕薛争长”为典,谓竞相生长。宋 杨万里《看笋》诗:“笋如 滕 薛 争长,竹似 齐 夷 独清。”

斗艳争芳dòu yàn zhēng fāng:竞相比赛艳丽、散发芳香。常用来形容花朵盛开或女子争奇斗艳的情景。

知而不争zhī ér bù zhēng:争:通诤,劝阻。词语意思:明知这样做不智不仁却不去劝阻。形容不坚持原则。

争乱不休zhēng luàn bù xiū:互不相让。

争斤论两zhēng jīn lùn liǎng:指在细枝末节上与人相争理论。

壮气吞牛zhuàng qì tūn niú: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争长争短zhēng cháng zhēng duǎn:多指在不大重要的事情上过于计较。

目无全牛mù wú quán niú:《庄子·养生主》记载,一个初杀牛的人,看见的是整个的牛,三年以后,技术熟练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后用以比喻技艺到了纯熟的、得心应手的境界。也比喻未看到整体情况。

牛鼎烹鸡niú dǐng pēng jī: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谏争如流jiàn zhēng rú liú:谏争:争同“诤”,直言相劝。劝谏的话如同流水一样,滔滔不绝。

破烂流丢pò làn liú diū:破烂不堪的样子。

你夺我争nǐ duó wǒ zhēng:指相互争夺。亦作“你争我斗”、“你争我夺”。

对泣牛衣duì qì niú yī:牛衣:也称牛被。

蚁斗蜗争yǐ dòu wō zhēng:比喻微末的争斗。

猫哭老鼠māo kū lǎo shǔ:比喻假慈悲;假装同情。也说猫哭耗子。

斗大如牛dǒu dà rú niú:又比喻牛,给予更加夸张的修饰“斗大如牛”。

炫异争奇xuàn yì zhēng qí:指夸奇斗异。

必争之地bì zhēng zhī dì: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牵牛下井qiān niú xià jǐng:比喻事情棘手,使不出力。

以羊易牛yǐ yáng yì niú:易:更换。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

扛鼎抃牛gāng dǐng biàn niú:扛鼎:把鼎举起来。抃牛: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能把鼎举起来,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带牛佩犊dài niú pèi dú: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牛蹄之涔niú tí zhī cén:涔:雨水。牛蹄印中的积水。形容水量极少。也比喻处在不能有所作为的境地。

牛听弹琴niú tīng tán qín:比喻听不懂。

气吞斗牛qì tūn dǒu niú:形容精力旺盛,意气高昂,精神焕发的样子。

百鸟争鸣bǎi niǎo zhēng míng:千百种鸟一起鸣唱。

牛刀割鸡niú dāo gē jī: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羞以牛后xiū yǐ niú hòu: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的地位。指不愿处在从属地位,为人牵制。

牛头阿旁niú tóu ē páng:亦作“牛头阿傍”。亦作“牛首阿旁”。佛教谓地狱中的鬼卒。语本《五苦经》:“狱卒名阿帝,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法苑珠林》卷八四引《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牛头阿傍,以三股铁叉,叉人内著鑊汤中,煮之令烂。”宋洪迈《夷坚乙志·李孝寿》:“贵人就坐,女妓环列左右,忽拊掌一声,悉变为牛头阿旁之属,奇形丑貌,可怖可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薨》:“﹝魏经歷﹞言一出,即有牛首阿旁执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吕湛恩注:“牛首阿旁,恶鬼名。”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之谈,则在印度的佛经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

屠所牛羊tú suǒ niú yáng:比喻临近死亡的人。

捉鼠拿猫zhuō shǔ ná māo:拿:抓住。捉住老鼠和猫。比喻能制服敌手。

面折廷争miàn zhé tíng zhēng: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指直言敢谏。

茧丝牛毛jiǎn sī niú máo:形容功夫细密。

桃李争妍táo lǐ zhēng yán: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偷猫盗狗tōu māo dào gǒu:指偷窃。也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青牛道士qīng niú dào shì:汉 方士 封君达的别号。《后汉书·方术传下·封君达》“君达 号‘青牛师’”李贤 注引《汉武帝内传》:“封君达,陇西 人。初服黄连五十餘年,入 鸟举山,服水银百餘年,还乡里,如二十者。常乘青牛,故号‘青牛道士’。”北周 庾信《谢明皇帝赐丝布等启》:“是知 青牛道士,更延将尽之命;白鹿真人,能生已枯之骨。”唐 裴铏《传奇·封陟》:“我所以恳恳者,为是 青牛道士 之苗裔。况此时一失,又须旷居六百年,不是细事。”

多如牛毛duō rú niú máo:形容极多。

囚牛好音qiú niú hào yīn:刻在胡琴头上的兽,表现出一副喜爱音乐的样子。比喻冒充内行。

敲牛宰马qiāo niú zǎi mǎ:指宰杀牲畜。

函牛之鼎hán niú zhī dǐng:大鼎。

万壑争流wàn hè zhēng liú:壑:深沟,借指溪流。许多溪水竞相奔流。形容山中胜景。

踊跃争先yǒng yuè zhēng xiān:积极争着赶在前头,不甘落后。

槌牛酾酒chuí niú shāi jiǔ:杀牛滤酒。指备肴酒以燕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