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锋挺锷 dǐ fēng tǐng è
砥锋挺锷的意思
磨刀拔剑。指以武力反抗。
1. 【解释】:磨刀拔剑。指以武力反抗。
2. 【出自】:《宋书·傅隆传》;“向使石厚之子、日磾之孙,砥锋挺锷,不与二祖同戴天日,则石碏、秺侯何得流名百代以为美谈者哉?”
成语词典:砥锋挺锷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中流砥柱:也说砥柱中流。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晏子春秋·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中流:河流中间。砥柱:三门峡东的一个石岛,屹立于黄河的激流中。
冲锋陷阵:向敌人冲击,深入敌阵。《北齐书·崔暹传》:“冲锋陷阵,大有其人。” 形容勇敢地战斗。陷:深入,攻破。
挺身而出:勇敢地站出来(承担某种较大的责任或冒较大的风险)。
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意见、观点等尖锐对立。也比喻在斗争中对准对方的言论行动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蹈锋饮血:形容勇敢,不怕牺牲。
磨砻砥砺: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
砥砺名行:砥砺:磨砺。
砥砺风节:磨炼品格、节操。
傲然挺立:形容坚强而不可动摇地站立着。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困难、压力等面前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姿态。
权变锋出:随机应变,锋芒毕露。形容言辞辩捷锐利。
临锋决敌:谓面对兵锋与敌决胜。《後汉书·郑太传》:“孔公緒 清談高論,嘘枯吹生。並無軍旅之才,執鋭之幹。臨鋒決敵,非公之儔。”《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謂臨兵鋒而與敵人決勝負也。”
含章天挺:指内怀美质而挺秀。同“含章挺生”。
小试锋芒:稍微显示一下本领。
猬锋螗斧:比喻微弱的力量。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蝟鋒螗斧,潢池盗弄,何爲哉!”参见“蝟鋒”。
登锋履刃: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含章挺生:指内怀美质而挺秀。同“含章天挺”。
深自砥砺:出自《三国志·魏志·贾诩传》,形容自己努力磨练自己,以期大有所为。
开路先锋:古指军队中先行开路或打头阵的将领。现比喻带头前进的人。
砥行立名:磨砺德行,建树功名。
挺胸凸肚:凸:凸出。形容身壮力强,神气活现的样子。
砥砺德行: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奋发向上。
砥志研思:专心致志,深思钻研。
攒锋聚镝:受到众多的刀箭围攻。比喻备受舆论斥责。
砥兵砺伍:砥:细的磨刀石;砺:粗的磨刀石,指磨练;伍:队伍。磨练军队。
砥节砺行:指磨砺操守和品行。同“砥节励行”。
屹然挺立:屹然:高耸的样子。像山峰一样高耸而坚定地直立着。
砥名砺节:磨炼自己,以保持名誉和节操。
砥节守公:砥:磨刀石;节:节操。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砥砺琢磨:琢磨:雕刻和打磨玉石。比喻磨练自己的品德,在学业上不断上进。
挺身独出: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磨砥刻厉:磨练砥砺。形容刻苦钻研。
藏锋敛锷:锷:剑刃。比喻人不露锋芒。
锋镝之苦:比喻饱受战争的苦难。
及锋而试:趁士气高昂时,及时作战。后泛指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采取行动。《汉书·高帝纪上》:“吏卒皆山东之人,日夜企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及:当,趁着。锋:锋利,比喻士气旺盛。
初露锋芒:比喻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
及锋一试:及:趁着;锋:锋利。趁锋利的时候用它。比喻乘可行之机而行事。
砥锋挺锷:磨刀拔剑。指以武力反抗。
舌锋如火:比喻话说得十分尖锐。
砥节奉公: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推锋争死:指冲锋陷阵,争先恐后,不怕牺牲。
口角锋芒:言词尖锐,不让人。
砥砺廉隅:指磨练节操。同“砥厉廉隅”。
锋镝余生:锋:锋芒。镝:箭镞。指从刀箭下逃生或经过战乱后而活下来。
敛锷韬光:比喻隐匿锋芒,才气不外露。
砥名励节:砥: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名:名誉;励:通“砺”,磨炼;节:节操。砥砺磨炼自己,立名立节。
锋发韵流:指文章笔锋犀利,情韵欲流。
不露锋芒:锋芒:比喻锐气或才干。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砥廉峻隅:经过磨砺,使棱角更加分明。
砥砺清节:磨炼自己,以保持清廉名节。
挺胸突肚:挺起肚皮。
挺身而斗:形容勇敢地投入战斗。
锋芒所向:向:指向。指斗争中矛头所指的地方。
锋芒逼人:锋:刀锋;芒:枪头。比喻言词锋利,给人以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