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裘尨茸 hú qiú méng róng
狐裘尨茸的意思
用以比喻国政混乱。尨茸,蓬乱的样子。同“狐裘蒙戎”。
1. 【解释】:用以比喻国政混乱。尨茸,蓬乱的样子。同“狐裘蒙戎”。
2.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成语词典:狐裘尨茸
狐假虎威:狐假虎威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集腋成裘:把许多狐腋缝在一起就可做成一件皮袄。比喻聚少成多,积小为大。《慎子·知忠》:“庙廊之材,非一木之枝;狐白之裘,非一狐之腋。” 腋:腋下,这里指狐腋下的皮毛。裘:皮袄。
兔死狐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含贬义)。明田艺蘅《玉笑零音》:“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
狐朋狗友:比喻品行不端的朋友。
野狐外道:犹言野狐禅。
雉头狐腋:以雉头狐腋做成的裘衣。形容穿着讲究,生活奢侈。
城狐社鼠:也说社鼠城狐。城墙洞里的狐狸,土地庙里的老鼠。《晋书·谢鲲传》:“王敦谓鲲曰:‘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比喻凭借权势为非作歹的坏人。
狐疑不定: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披裘带索:形容衣着粗陋。
黑貂之裘:豪华昂贵的衣服。
狐媚魇道:指行为妖邪。
振裘持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
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貂裘换酒:《晋书 阮孚传》:“(孚)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 形容挥霍无度或豪纵不羁。
软裘快马:轻暖的毛皮衣服和善跑的马,喻生活豪奢。
进退狐疑:进退两难,迟疑不决。
轻裘朱履:形容闲适安逸的生活。
狐死首丘:传说狐狸死时,头还向着巢穴所在的土丘。比喻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楚辞·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大寒索裘: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十分慌乱。
狐绥鸨合:绥:独来独往,急于求偶的样子;鸨:比雁略大的一种鸟;合:融洽。比喻男女之间发生不正当的关系。
五月披裘:比喻清高廉洁。
鼠迹狐踪:比喻人行踪鬼祟。
披裘负薪: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鬼火狐鸣:鬼火闪烁。
狐凭鼠伏:像狐狸、老鼠一样,凭借洞穴掩护而潜伏着。《广东军务记·三元里平夷录》:“逆夷各狐凭鼠伏,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狐听之声:指冰下水流之声。
花狸狐哨:亦作“花里胡哨”。亦作“花里胡绍”。亦作“花丽狐哨”。亦作“花黎胡哨”。形容颜色错杂、艳丽。现多用于贬义。《西游记》第十二回:“我家是清凉瓦屋,不像这个害黄病的房子,花狸狐哨的门扇!”《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墙上的画年代也很多,所以看不清楚,不过是些花里胡绍的人物便了。”老舍《四世同堂》六九:“大赤包 无论在什么时节都打扮得花狸狐哨吗?”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三章:“眨眼工夫,他那身蓝臻臻的衣服,倒让泥染得花里胡哨了。”
衣狐坐熊:穿狐裘坐熊席。形容生活奢侈。《宋书·王僧达传》:“臣感先聖格言,思在必効之地,使生獲其志,死得其所。如使臣享厚禄,居重榮,衣狐坐熊,而無事於世者,固所不能安也。”
冬裘夏葛: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狐狸尾巴:古代传说某些狐狸能够变成人形来迷惑人,但它的尾巴却始终不能变掉,成为妖怪原形的标志或辨认妖怪的实证。后因用“狐狸尾巴”比喻坏主意或坏行为的证据。
虎党狐侪:比喻凶恶狡黠之辈。
克嗣良裘: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同“克绍箕裘”。
狐埋狐搰:《国语·吴语》:“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意思是狐性多疑,才埋藏的东西,又掘出来看看。比喻人疑虑太多,不能成事。搰(hú):挖掘。
克绍箕裘:比喻能继承先辈的事业。《尚书·冏命》:“俾克绍先烈。”《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克绍:能够继承。箕裘:祖先的事业。
一狐之腋: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史记·赵世家》:“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腋:胳肢窝,此特指狐狸腋下的皮毛。
狐兔之悲: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狐死兔泣: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夏裘冬葛:即“冬日之葛”、“夏日之裘”——夏天的裘衣,冬天用葛布制成的单衣。后用来比喻世事的不断反复变化,并且向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狐裘尨茸:用以比喻国政混乱。尨茸,蓬乱的样子。同“狐裘蒙戎”。
狗走狐淫:比喻卑劣淫乱。
狐媚猿攀:像狐狸那样善于迷惑人,像猿猴那样善于攀高。比喻不择手段地追求名利。
轻裘缓带:穿着轻暖的毛皮衣服,束着宽松的衣带。形容从容闲适的风度。《晋书·羊祜传》:“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
反裘伤皮: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本末。
肥马轻裘:骑着肥壮的 骏马,穿着轻暖的皮衣。形容生活豪奢。《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唐白居 易《闲适》诗:“肥马轻裘还粗有,粗歌薄酒亦相随。”
鹿裘不完:比喻检朴节俭。
狐鸣鱼出:指动员众人起事。
箕引裘随: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之业。
狐裘羔袖:狐狸皮的大衣,用小羊羔皮配做两只袖子。比喻大处很好,小处与之不相称。《左传·襄公十四年》:“余狐裘而羔袖。” 裘:皮衣。
箕裘相继:箕:簸箕。裘:皮袍。比喻子继父业。
宵狐之腋:小狐狸腋下的毛皮。
狼顾狐疑:指左顾右昐,存有畏惧和犹豫之心。狼顾,狼走路时常常回头看;狐疑,狐狸本性多疑。
反裘负薪: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同“反裘负刍”。
狐不二雄:比喻两雄不可并存。
众毛攒裘:攒:聚;裘:皮衣。聚集许多小块皮毛,能够缝成一件皮衣。比喻积少成多。
狐虎之威: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
狐媚惑主:比喻做出各种媚态来讨好迷惑主人。
简落狐狸:抓住狐狸。落,通“络”。比喻制裁奸邪小丑。
狐假鸱张:比喻倚仗别人,虚张声势。
箕裘之业:指子承父业。
篝火狐鸣:原指陈涉用竹笼罩住火,若隐若现,又学狐狸叫声,假托狐鬼之事以鼓动人们起事。后比喻筹划起事。《史记·陈涉世家》:“ 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篝:笼子。
狐踪兔穴:喻指坟墓。
两脚野狐:比喻奸诈的人。
安问狐狸:比喻有巨盗枭首在位,却只敢拿宵小之徒试刀。
冬日黑裘:裘:皮袄。冬天穿黑皮袄。比喻仅能御寒,不尚奢华。出处:《礼记·檀弓》:“孙叔敖冬日黑裘,夏日葛衣。”
狐鸣枭噪:比喻小人气势嚣张。
归老菟裘:菟裘:古邑名。本指鲁隐公想归老于菟裘。后用以指归隐。
业绍箕裘:绍:继承;箕:畚箕;裘:兽皮袄。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
豺狐之心:指有豺狼和狐狸那样的凶残、狡猾的心肠。
狐疑未决:传说狐狸多疑,所以称多疑叫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集翠成裘:比喻积少成多。
鱼帛狐篝:指借助鬼神制造舆论,以便起事。
狐唱枭和:比喻坏人互相呼应。
为裘为箕:用以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的事业。
犬迹狐踪:比喻低弱的身手。
狐疑不断: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满腹狐疑:狐疑:象狐狸那样多疑。一肚子的疑惑。比喻疑惑不解的神态。
董狐直笔: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爱毛反裘:反裘:反穿皮衣,指皮毛朝里。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反裘负刍: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鸨合狐绥:合:融洽;绥:独来独往,急于求偶的样子;鸨:比雁略大的一种鸟。比喻男女之间发生不正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