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尾巴 hú li wěi ba
狐狸尾巴的意思
古代传说某些狐狸能够变成人形来迷惑人,但它的尾巴却始终不能变掉,成为妖怪原形的标志或辨认妖怪的实证。后因用“狐狸尾巴”比喻坏主意或坏行为的证据。
1. 【解释】:古时传说狐狸能够变成人形来迷惑人,但它的尾巴却始终变不了,成为妖的标志。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人的罪证。
2. 【出自】: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孙岩娶妻三年,不脱衣而卧。岩私怪之,伺其睡,阴解其衣,有尾长三尺似狐尾。岩惧而出之。”
3. 【示例】:但是他的话未免说的太露骨,已经明明白白把他的狐狸尾巴显露出来了。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一章
4.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成语词典:狐狸尾巴
狐假虎威:狐假虎威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街头巷尾:指大街小巷。
彻头彻尾:从头到尾,完完全全:~的谎言。
结结巴巴:形容说话不流利。也比喻凑合,勉强。
尾大不掉:尾巴太大,难以摆动。比喻部下势力强大,无法指挥调度。《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也比喻机构臃肿,不好调度。掉:摆动。
畏首畏尾:前也怕,后也怕。比喻顾虑重重。《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兔死狐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含贬义)。明田艺蘅《玉笑零音》:“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
摇头摆尾:形容得意或轻狂的样子。
吃哑巴亏:吃了亏无处申诉或不敢声张,叫吃哑巴亏。
有头无尾:只有开头,没有结尾,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
从头到尾:从开头到结尾,指某件事物的全过程或全部内容。
老实巴交:状态词。形容人老实、本分:他是个~的人,从不惹是生非。
藏头露尾:形容说话办事故意藏一点儿露一点儿,不完全表露出来。
摇尾乞怜:狗摇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媚态,求取别人的欢心。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虎头蛇尾: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就马马虎虎,劲头越来越小。
狐朋狗友:比喻品行不端的朋友。
衔尾相随:后面一匹马的嚼子和前面一匹马的尾巴相接。形容马一匹跟着一匹成单行前进。《汉书·匈奴传》:“如遇险阻,衔尾相随。”
野狐外道:犹言野狐禅。
雉头狐腋:以雉头狐腋做成的裘衣。形容穿着讲究,生活奢侈。
城狐社鼠:也说社鼠城狐。城墙洞里的狐狸,土地庙里的老鼠。《晋书·谢鲲传》:“王敦谓鲲曰:‘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比喻凭借权势为非作歹的坏人。
巴山蜀水:巴、蜀一带的山水,指重庆、四川一带。
狐疑不定: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狐媚魇道:指行为妖邪。
巴巴急急:指勉强,凑合。同“巴巴结结”。
首尾相救:比喻互相救援。
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进退狐疑:进退两难,迟疑不决。
虎尾春冰:《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踩虎尾,走春冰。比喻十分危险。
眉尖眼尾:同“眉頭眼尾”。宋 石孝友《卜算子》词:“一剪艶波横,兩點愁山重。收拾眉尖眼尾情,作箇鴛鴦夢。”
首尾夹攻:前后两方面同时攻击。
末尾三稍:本指头发、手指、足趾三端。引申谓归宿;着落。
狐死首丘:传说狐狸死时,头还向着巢穴所在的土丘。比喻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楚辞·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巴高望上: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摇头掉尾:原形容鱼悠然自在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人摇头晃脑、轻浮得意的样子。
巴三览四: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
正儿巴经:正经的;严肃认真的。
依头顺尾:指对上下各方都听从、依顺。
狐绥鸨合:绥:独来独往,急于求偶的样子;鸨:比雁略大的一种鸟;合:融洽。比喻男女之间发生不正当的关系。
鼠迹狐踪:比喻人行踪鬼祟。
年头月尾:指从岁首到腊月底,泛指一年之中。也指《春秋》三传每年首尾的文字。唐时试官常撷取以试应试明经科士子是否熟谙经传本文。
鬼火狐鸣:鬼火闪烁。
发屋求狸:拆除房屋以求捕得狸猫。比喻因小失大。
狐凭鼠伏:像狐狸、老鼠一样,凭借洞穴掩护而潜伏着。《广东军务记·三元里平夷录》:“逆夷各狐凭鼠伏,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曳尾涂中:原意是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银钩虿尾:比喻书法的钩、挑等笔画遒劲有力,有如银钩和蝎尾。一说虿尾指指蝎子的尾巴,能揵然上卷,写“乙”、“丁”、“亭”等字之末趯,须驻锋而后趯出,故遒劲有力。
贪蛇忘尾: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以附骥尾:比喻因沾别人光而成名。
狐听之声:指冰下水流之声。
妄口巴舌:比喻胡言乱语。有时也指造谣污蔑。
花狸狐哨:亦作“花里胡哨”。亦作“花里胡绍”。亦作“花丽狐哨”。亦作“花黎胡哨”。形容颜色错杂、艳丽。现多用于贬义。《西游记》第十二回:“我家是清凉瓦屋,不像这个害黄病的房子,花狸狐哨的门扇!”《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墙上的画年代也很多,所以看不清楚,不过是些花里胡绍的人物便了。”老舍《四世同堂》六九:“大赤包 无论在什么时节都打扮得花狸狐哨吗?”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三章:“眨眼工夫,他那身蓝臻臻的衣服,倒让泥染得花里胡哨了。”
倦尾赤色:比喻困苦之极。
吴头楚尾: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像首尾互相衔接。
穷鼠啮狸:啮:咬;狸:狸猫。无路可逃的老鼠也会咬猫。比喻受人欺压,虽然敌不过,也会拼死抵抗。
衣狐坐熊:穿狐裘坐熊席。形容生活奢侈。《宋书·王僧达传》:“臣感先聖格言,思在必効之地,使生獲其志,死得其所。如使臣享厚禄,居重榮,衣狐坐熊,而無事於世者,固所不能安也。”
通首至尾:从开始到结尾。犹言原原本本。
街头市尾:泛指大街小巷。
凤头豹尾:指作文中好的开头和好的结尾。
大头小尾:犹“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狐狸尾巴:古代传说某些狐狸能够变成人形来迷惑人,但它的尾巴却始终不能变掉,成为妖怪原形的标志或辨认妖怪的实证。后因用“狐狸尾巴”比喻坏主意或坏行为的证据。
老实巴脚:〈方〉谨慎小心,平庸厚道的样子。
乌焦巴弓:乌:黑色;焦:火力过猛,使东西烧成炭样。原是《百家姓》中的四个姓氏。比喻烧得墨黑。
道头会尾: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同“道头知尾”。
尾生抱柱: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典出《庄子·盗跖》。后用以比喻坚守信约。
虎党狐侪:比喻凶恶狡黠之辈。
狐埋狐搰:《国语·吴语》:“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意思是狐性多疑,才埋藏的东西,又掘出来看看。比喻人疑虑太多,不能成事。搰(hú):挖掘。
蚕头燕尾: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蛇头蝎尾:指蛇蝎之毒。蛇之毒在牙咬,蝎螫毒在尾刺,故称。亦泛指毒害人的东西。唐 卢仝《忆金鹅山沈山人》诗之一:“暫時上天少問天,蛇頭蝎尾誰安著。”宋 邵雍《感事吟》:“蛇頭蝎尾不相同,毒殺人多始是功。”
一狐之腋: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史记·赵世家》:“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腋:胳肢窝,此特指狐狸腋下的皮毛。
狐兔之悲: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狐死兔泣: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虎头鼠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老鼠。
一眨巴眼:方言。一眨眼。
少头没尾:比喻事物残缺不全或办事不周到。
雄鸡断尾:断尾:断去尾巴。本指雄鸡因怕做祭祀的牺牲而自残其身。后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
东野巴人:古代楚国民间通俗歌曲,又称《下里巴人》。
麈尾之诲:指高明的教诲。
狐裘尨茸:用以比喻国政混乱。尨茸,蓬乱的样子。同“狐裘蒙戎”。
首尾受敌:前后皆受到敌人的攻击。
巴山夜雨: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