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侯九伯 wǔ hóu jiǔ bó
1. 拼音:wǔ hóu jiǔ bó
2. 意思:原指古代天子所分封的诸侯(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九伯:九州之长),后泛指各地诸侯或高级官员。
3. 出处:出自《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指周天子赋予齐侯征伐诸侯的权力)。
4. 近义词:
诸侯百官:指各地诸侯与朝中官员,侧重统治阶层的整体构成。
封疆大吏:指管辖一方疆域的高级官员,如总督、巡抚等,强调地方军政要员。
王公贵族:指王爵、公爵等贵族阶层,侧重身份显贵的统治阶级。
九牧诸侯:“九牧”指九州长官,与“诸侯”并称,泛指天下各地的统治者。
卿相王侯:指朝廷重臣与封爵贵族,涵盖中央与地方的高级官员。
5. 反义词:
庶民百姓:指普通平民,与权贵阶层相对,无官职爵位。
布衣黔首:“布衣”指平民服饰,“黔首”指百姓,均指无身份地位的普通民众。
草芥之民:比喻地位低微的百姓,与“权贵”形成鲜明对比。
匹夫匹妇:指普通男女,强调平民身份,与“王侯”的权贵身份对立。
闾巷细民:指居住在街巷的普通百姓,侧重底层民众,与“五侯九伯”的统治阶层相反。
6. 例句:
周室衰微,五侯九伯各怀异心,天下遂成纷争之势。
史书中记载,齐桓公凭“五侯九伯,实得征之”的天命,成就霸业。
古画中描绘的宫廷盛宴,座上多是五侯九伯般的显贵。
他在奏折中写道:“五侯九伯当以忠君为国,非可私揽权柄。”
戏曲舞台上,五侯九伯的形象常象征着王朝的权力格局。
考古发现的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天子分封五侯九伯的典故。
乱世之中,五侯九伯并起,百姓苦不堪言。
文人笔下的“五侯九伯”,既显威仪,亦藏权谋之争。
历史讲座中,学者详解“五侯九伯”的分封制度与周代政治结构。
这部小说以春秋为背景,刻画了五侯九伯之间的合纵连横。
成语词典:五侯九伯
五花八门 [ wǔ huā bā mén ] 原指“五花阵”与“八门阵”,这是古代兵法中的阵名,后又把它用作比喻各行各业的暗语。现常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
一五一十 [ yī wǔ yī shí ] 形容叙述时清楚有序而无遗漏。
五谷丰登 [ wǔ gǔ fēng dēng ] 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五彩缤纷 [ wǔ cǎi bīn fēn ] 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九牛一毛 [ jiǔ niú yī máo ]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五颜六色 [ wǔ yán liù sè ] 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三山五岳 [ sān shān wǔ yuè ] 五岳: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和嵩山。三山: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五光十色 [ wǔ guāng shí sè ] 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颜色光彩鲜艳多色。
五湖四海 [ wǔ hú sì hǎi ] 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五湖:一般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四海: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隔三差五 [ gé sān chà wǔ ] 比喻时常发生,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怎样。
九霄云外 [ jiǔ xiāo yún wài ] 九霄:高空。在九重天的外面。比喻无限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
三番五次 [ sān fān wǔ cì ] 指屡次,多次。番、次:次数。
五脏六腑 [ wǔ zàng liù fǔ ]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三教九流 [ sān jiào jiǔ liú ] 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是一个用来概括众多不同类别人群或思想流派的词汇。
伯仲之间 [ bó zhòng zhī jiān ]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五体投地 [ wǔ tǐ tóu dì ]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这是佛教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三令五申 [ sān lìng wǔ shēn ] 多次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表达,说明。
三跪九叩 [ sān guì jiǔ kòu ] 双膝跪地下三次,磕九个头。这是最敬重的行礼方式。
十有八九 [ shí yǒu bā jiǔ ] 指绝大多数,大致不差,差不离。表示对某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或某种情况的普遍性有较高的估计。
五大三粗 [ wǔ dà sān cū ] 形容人高大粗壮,身材魁梧。也可用来形容物体粗大结实。现在有时也形容人过于鲁莽、粗俗。
九五之尊 [ jiǔ wǔ zhī zūn ] 原指《周易》中乾卦九五爻,象征天道运行至最高处,后用以指帝王的尊位,形容地位至高无上。
吆五喝六 [ yāo wǔ hè liù ] 形容大声喧哗、盛气凌人地呼喝指挥,也指赌博时掷骰子吆喝的样子,多含贬义,用于形容人言行粗野、态度嚣张。
五花大绑 [ wǔ huā dà bǎng ] 原指用绳索按特定方式将人身体多处捆绑(如脖颈、手臂、手腕等),使被绑者难以动弹,现多比喻被各种条件或规则束缚,也可形容事物被复杂因素牵制的状态。
学富五车 [ xué fù wǔ chē ] 形容人读书多,学识渊博(五车:指五车书)。
一言九鼎 [ yī yán jiǔ dǐng ] 形容所说的话分量极重,作用极大,能产生深远影响,多用来强调人说话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不分伯仲 [ bù fēn bó zhòng ] 指两人或事物水平相当,难分高下,比喻实力、能力、成绩等差距极小,无法区分优劣或胜负。
五味俱全 [ wǔ wèi jù quán ] 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都具备,形容味道丰富多样,也比喻生活、感受等复杂多样,各种滋味都有。
三五成群 [ sān wǔ chéng qún ] 指几个人、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形容人或物自然地聚集成若干小群体,并非大规模集中。
九死一生 [ jiǔ sǐ yī shēng ] 形容经历极大危险,几乎丧命,最终侥幸存活下来,强调生存的艰难与危险的程度。
含笑九泉 [ hán xiào jiǔ quán ] 指人死后在九泉之下(代指阴间)仍心怀宽慰,露出笑容,形容人去世后因心愿达成而无遗憾。
五马分尸 [ wǔ mǎ fēn shī ] 本指古代一种残酷的刑罚,用五匹马分别拴住人的头和四肢,将人撕裂致死;后多比喻把完整的事物分割得支离破碎,也用于夸张地形容人遭受极大痛苦或惩罚(多含诅咒意味)。
四分五裂 [ sì fēn wǔ liè ] 形容事物分裂成多个部分,不完整、不统一,也可指群体内部矛盾重重,无法团结。
五彩斑斓 [ wǔ cǎi bān lán ] 形容颜色非常丰富,灿烂多彩,多种色彩错杂耀眼,呈现出绚丽缤纷的视觉效果。
十拿九稳 [ shí ná jiǔ wěn ] 形容做事很有把握,成功率极高,几乎不会出现意外,侧重对事情结果的高度确定性。
一夕九徙 [ yī xī jiǔ xǐ ] 九:多次;徙:迁移。一夜之间迁移好几次。形容居住的地方极不安全。
言重九鼎 [ yán zhòng jiǔ dǐng ]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九泉之下 [ jiǔ quán zhī xià ] 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常用来形容人死后所处的境地,多在表达对逝者的追思或愿望时使用。
十室九空 [ shí shì jiǔ kōng ] 十家就有九家空无所有。形容因灾荒或战乱等百姓大量死亡或逃亡的凄凉景象。《宋史·余靖传》:“今自西陲用兵,国帑虚竭,民亡储蓄,十室九空。”
九流十家 [ jiǔ liú shí jiā ] 先秦到汉初各种学说派别的总称。
三等九格 [ sān děng jiǔ gé ] 犹三六九等。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隋侯之珠 [ suí hóu zhī zhū ] 隋:古国名。比喻珍贵的物品。
行比伯夷 [ xíng bǐ bó yí ] 形容品德高洁。
三年五载 [ sān nián wǔ zǎi ] 指三到五年的时间,形容一段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的时期。
一挥九制 [ yī huī jiǔ zhì ] 一提笔就能写出九道制书。指文思敏捷。
伯虑愁眠 [ bó lǜ chóu mián ] 伯虑:国名;愁:忧愁。伯虑国的人忧虑睡眠。形容太过忧虑。
数九寒冬 [ shǔ jiǔ hán dōng ] 从数九(俗称"冬至")开始就真正地进入一年中最冷的寒冬了。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大致包括了公历三个月的冬季时节。
三九之位 [ sān jiǔ zhī wèi ] 三:三公;九:九卿。指官位很高的人。
九年之蓄 [ jiǔ nián zhī xù ] 蓄:积聚,储藏。九年的储备。指国家平时有所积蓄,以备非常。
二旬九食 [ èr xún jiǔ shí ] 旬:十天。二十天中只吃九顿饭。形容生活极端困苦。
伯道无儿 [ bó dào wú ér ] 伯道:邓伯道。旧时对他人无子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