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三戒 jūn zǐ sān jiè
君子三戒的意思
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解释】: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成语词典:君子三戒
炎黄子孙:炎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有熊氏,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族的后代。亦作“黄炎子孙”。
再三再四:重复好几次。
三心二意:形容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定或用心不专一:既然决定了,就不能~。
张三李四: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两面三刀: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火冒三丈:形容怒气特别大。
约法三章:刘邦(汉高祖)占领秦都城咸阳后,为了收揽人心,废除秦朝的一些严刑苛法,召集“关中诸县父老、豪杰”宣布“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表示“余悉除去秦法”,史称“约法三章”。后泛指订立共同遵守的简要条款。
三山五岳:三山:黄山、庐山、雁荡山,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封妻荫子:君主时代功臣的妻子得到封号,子孙世袭官职。
君子之交: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徒子徒孙:徒弟和徒弟的徒弟。比喻一脉相承的人。也泛指党羽(含贬义)。
不三不四:不正派:不要跟那些~的人来往。
凡夫俗子:泛指平庸的人。
挑三拣四:挑肥拣瘦。
隔三差五:每隔不久;时常:她~回娘家看看。也作隔三岔五。
浪子回头:浪子:二流子。不务正业的人改邪归正。
退避三舍:春秋时,晋国同楚国在城濮(在今山东鄄城西南)作战,晋文公遵守以前的诺言,把军队撤退九十里(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用来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三番五次:屡次。
孺子可教: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
天之骄子:骄子:父母溺爱骄纵的儿子。老天爷的宠儿。原指强盛的北方民族胡人,后也指为父母溺爱、放肆不受管束的儿子。
三教九流: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也用来泛称江湖上各种各样的人。也说九流三教。
纨绔子弟:指衣着华丽,游手好闲,什么事也不能干的富贵人家子弟。《宋史·鲁宗道传》:“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 纨绔:细绢做的裤子。
低三下四:形容卑贱没有骨气。
颠三倒四:(说话、做事)错乱,没有次序。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 反:类推。
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和告诫。
入木三分: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
丢三落四:形容马虎或记忆力不好而好(hào)忘事。
才子佳人:泛指有才貌的男女。
父债子还:父亲生前的债务,由子女负责偿还。也指父辈的过错累及子女。
断子绝孙:绝了后代(常用作咒骂的话)。
三姑六婆: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占卦的),六婆指牙婆(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取利的妇女)、媒婆、师婆(女巫)、虔婆(鸨母)、药婆(给人治病的妇女)、稳婆(以接生为业的妇女)(见于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卷十)。旧社会里三姑六婆往往借着这类身份干坏事,因此通常用“三姑六婆”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
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遵守道德的人。也用于讽刺伪善的人。
三跪九叩:叩:磕头。最敬重的礼节。
二道贩子:指从商店或别人手中买进货物,转手倒卖,从中牟利的人(多含贬义)。
请君入瓮:《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记载,有人告发周兴谋反,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审问周兴,周兴还不知道。来俊臣问周兴:“犯人不肯认罪怎么办?” 周兴说:“这个好办,拿个大瓮,周围用炭火烤,把犯人装进去,什么事他会不承认呢?” 来俊臣叫人搬来一个大瓮,四面加上火,对周兴说:“我奉命来审老兄,请兄入此瓮吧。” 周兴吓得连忙叩头认罪。后来比喻拿某人整治别人的法子来整治他自己。
华夏子孙:华夏是中国的古称,华夏子孙即指中华民族的后代,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一种统称,体现了民族传承和文化延续的内涵,承载着对民族身份的认同和归属感。
赤子之心: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一二三四:常指数目字,按顺序排列的前四个数字;也可形容条理分明、按部就班等。
父慈子孝: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三生有幸:客套话,表示难得的好运气(佛教称前生、今生和来生为三生)。
五大三粗:形容人身体高大粗壮;魁梧:这个~的青年人,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三头六臂:《景德传灯录》卷一三:“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 后用来形容有特别大的本领。
戒备森严:戒:警戒;备:防备。警戒防备极严密。
三朝元老: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智子疑邻:主人家看来,儿子是非常机智的,邻居的老人是非常值得怀疑的。通常拿来做交浅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训。听别人的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对人不可以持偏见。
三宫六院:泛指帝王的妃嫔。
君辱臣死:封建礼教认为,帝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
一波三折:原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后形容文章结构曲折起伏,也比喻事情进行中阻碍、变化很多。
屡次三番:形容反复多次。
三三两两: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多指人):傍晚,人们~地在河边散步。
望子成龙:希望儿子能成为出人头地或有作为的人。
老八辈子:形容年代久远或古老、陈腐:这是~的话了,没人听了。
接二连三:一个接着一个,形容接连不断:喜讯~地传来。
三言两语:指很少的几句话: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说得清楚的。
妻离子散:形容一家人由于战乱、自然灾害等变故被迫四处离散。
子子孙孙:子孙后裔;世世代代的意思。
一时三刻:指很短的时间。
花花公子:指富贵人家中不务正业,只知吃喝玩乐的子弟。
小家子气:形容人的举止、行动等不大方。也说小家子相。
一鼻子灰:比喻碰壁或受斥责。
三五成群:几个人、几个人在一起。
戒骄戒躁:警惕自己,防止骄傲和急躁。
三从四德:封建社会为妇女制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意思是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至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垂涎三尺:涎:口水。口水挂下三尺长。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热。
推三阻四: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形容人不愿承担责任或接受任务,故意找理由推辞。
朝三暮四:有个玩猴子的人拿橡实喂猴子,他跟猴子说,早上给每个猴子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所有的猴子听了都急了;后来他又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所有的猴子就都高兴了(见于《庄子·齐物论》)。原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子虚乌有: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三天两头: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狼子野心:比喻凶暴的人用心狠毒,野性难改。《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说三道四:随意评论;乱加议论。
事不过三: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睁眼瞎子:比喻不识字的人;文盲。也说睁眼瞎。
三足鼎立:像鼎的三条腿那样站立着,比喻三方面的势力对峙。
三妻四妾:妻妾众多的意思。
引以为戒:以他人或自己犯错误的教训作为警戒。
父严子孝: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天王老子: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威的人。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祸事,也是对人的死亡的一种婉转说法(多用于假设、虚拟):老人病得这样重,万一有个~怎么办?
误人子弟:误:耽误。指因无才或不负责任而耽误人家后辈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