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法从事 jūn fǎ cóng shì
军法从事的意思
按照军法严办。
1. 【解释】:按照军法严办。
2. 【出自】:《汉书·王莽传》:“敢有趁灌犯法,辄以军法从事。”
3.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按照军法严办
军法从事的近义词
依法办事、严惩不贷
军法从事的反义词
法外施恩
成语词典:军法从事
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约法三章:刘邦(汉高祖)占领秦都城咸阳后,为了收揽人心,废除秦朝的一些严刑苛法,召集“关中诸县父老、豪杰”宣布“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表示“余悉除去秦法”,史称“约法三章”。后泛指订立共同遵守的简要条款。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他满脸挂笑,~地走上了讲台。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从天而降:降:下落。比喻出于意外,突然出现。
执法如山: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不省人事:指人昏迷,失去知觉。
煞有介事:像真有这么一回事似的。多指故作姿态。
从善如流:听从好的意见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人家的劝告。《左传·成公八年》:“从善如流,宜哉!”
无事生非:本来没有事却人为地引出麻烦、事端。
如法炮制:本指按照成法制造中药,引申为依照现成的方法办事(含贬义)。炮(páo)。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帮助或益处。济:补益。
少不更事:年纪轻,经历的事情不多。《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更(gēng):经历。
便宜行事:不必请示,自行决断处置。宋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公乞以便宜行事。”
择善而从:《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后来用“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意气用事:只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
贪赃枉法:公职人员收受贿赂,利用职权歪曲法律,以满足行贿人违法要求的行为。枉:歪曲,破坏。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绝不允许犯罪分子~。
从长计议:慢慢儿地多加商量:这个问题很复杂,应该~,不要马上就做决定。
无所事事:什么事都不干。事事:做事情。
现身说法:本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形,向人说法。现比喻用自己的经历遭遇为例证,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
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息事宁人:从中调解,使争端平息,彼此相安。
终身大事:终身:一生。关系一辈子的大事情,多指婚姻。
无所适从:不知跟从哪一个好。比喻不知怎么办才好。适:往。从:跟随。
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绳之以法:以法律为准绳,给以制裁或处治。
就事论事:按照事情本身的情况来评论是非得失。
事不宜迟: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唯命是从:唯命是听。也作惟命是从。
平安无事: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事无巨细: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同“事无大小”。
败军之将: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作法自毙:自己立法,自己受害。比喻自作自受。《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毙:死。
全军覆没: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
奉公守法:奉行公事,遵守法令。指以公事为重,不徇私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 平。”
以身试法:亲身去做触犯法令的事。指明知故犯。《汉书·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违法乱纪:违犯法律,破坏纪律: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分子必须坚决制裁。
敷衍了事:敷衍:做事不认真;了:完。指办事马马虎虎,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
年事已高:年事:年纪。指一个人的岁数已经很大了。
料事如神: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风流韵事:指吟诗、作画、下棋、弹琴等风雅而有情趣的事。也指男女间的私情。
知法犯法:懂得某项法令、规章而故意违犯。
事出有因:事情的发生有它的原因。
狗头军师:指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并 不高明的人(含贬义)。
心事重重:心里挂着很多沉重的顾虑。
区区小事:区区:小,少。形容很小很少的小事。
万事大吉:形容一切事情都很圆满顺利。
从古至今:从古代一直到现在,强调时间跨度大,涵盖了过去到当下的整个历程。
从头到尾:从开头到结尾,指某件事物的全过程或全部内容。
多管闲事:没有必要而插手管别人的事。
东窗事发:传说宋代秦桧曾与妻子在自己家的东窗下定计杀害了岳飞,后来秦桧得病而死。他妻子请方士做法事,方士看见秦桧在阴间身戴铁枷受苦,秦桧对他说:“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见于元刘一清《钱塘遗事·二·东窗事发》)后来用“东窗事发”指罪行、阴谋败露。也说东窗事犯。
事在人为:指事情是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成功与否决定于人的主观努力。
想方设法:想尽办法:~克服工作中的困难。
公事公办: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不讲私人情面。
军令如山: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旧时形容军队中上级发布的命令,下级必须执行,不得违抗。
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目无王法:不把国家的法律放在眼里。指人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
事与愿违: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晋嵇康《幽愤》诗:“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事必躬亲:事事都要亲自去做。躬(gōng):亲自。
三从四德:封建社会为妇女制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意思是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至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徇私枉法:迁就私情而违反法纪。
力不从心:心里想做,但力量或能力办不到。《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
好事多磨:好事情在实现、成功前常常会经历许多波折。
事半功倍:《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
于事无补:对事情毫无补益。
何去何从:离开哪里,走向哪里?指在重大问题上选择什么方向。《楚辞·卜居》:“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去:离开。从:跟随。
无法无天:形容人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逸闻趣事: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祸从口出:灾祸从口里产生出来。指说话不谨慎容易惹祸。
例行公事: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多借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
从中作梗:在事件进行中,故意为难,设置障碍,从中破坏。
就地正法:正法:执行死刑。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
言听计从:对某人说的话,出的主意,全都听信照办。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魏书·崔浩传》:“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遇既隆也。”
从轻发落:发落:处分,处置。指处罚从宽,轻予放过。
分内之事:分内:自己,本分。本分之内的事情。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