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下怀 zhèng zhòng xià huái
正中下怀的意思
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愿。中(zhòng)。
1. 【解释】:正合自己的心意。
2. 【出自】:《后汉书·刘玄传》:“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3. 【示例】:不想他那里来请,正中下怀。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回
4.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形容符合心意
正中下怀的近义词
心满意足、称心如意、如愿以偿
正中下怀的反义词
大失所望、出乎意料
成语词典:正中下怀
百发百中:射箭、打枪、打炮等每次都能打中目标。《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后也用来形容料事有充分把握。中(zhòng)。
瓜田李下:古诗《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后用“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目中无人: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谁都看不起。
古今中外: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登泰山而没能看到日出,总觉得~。
七上八下:也说七上八落。形容心神不定。
声泪俱下:边说边哭。形容非常悲痛。《晋书·王彬传》:“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每况愈下:原作每下愈况。《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 意思是验猪的肥瘦,越踏在猪的股脚处,其肥瘦状况越明显。后多作每况愈下,形容情况越来越坏。
不怀好意:怀:包藏。没安好心。
管中窥豹:《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意思是从竹管里看豹,有时也能看见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后来常与“可见一斑”连用,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也比喻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只能是片面的了解。
中流砥柱:也说砥柱中流。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晏子春秋·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中流:河流中间。砥柱:三门峡东的一个石岛,屹立于黄河的激流中。
拨乱反正:《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汉书·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 指治理混乱的局面,恢复正常的秩序。
普天之下:指整个天下;遍天下。
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
寄人篱下:《南史·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原指写诗作文因袭他人。后转指在别人的势力庇护之下或依附别人过活。寄:依附。篱:篱笆。
雪中送炭:在大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不在话下: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属当然,用不着说:这点小事对他来说~。
风华正茂:风采和才 华正在美好的时候。
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正儿八经:很正经;严肃认真:他是个~的庄稼人。咱们~地请他来吃顿饭。
驰名中外: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中西合璧:合璧:圆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圆形的叫半璧,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圆叫“合璧”。比喻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块。
居高临下: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
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那样的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老子·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谷:山谷。
礼贤下士:指帝王、大臣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敬重、结交有德有才的人。礼贤:尊敬贤者。下士:降低自己的身份结交一般有才能的人。
潸然泪下: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
上吐下泻:呕吐与腹泻。指人患病。
关怀备至:关心得无微不至。
义正词严:道理正当,措辞严肃。也作义正辞严。
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身怀六甲:六甲,传说为天帝造物之日。后因以“身怀六甲”谓妇女怀孕。
宽大为怀:待人接物胸怀开阔,态度宽容厚道。
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低声下气:形容恭顺小心的样子。
低三下四:形容卑贱没有骨气。
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对症下药:比喻针对具 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名正言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意思是,名分不正,讲起话来就不顺当、不合理;说话不顺当、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后以“名正言顺”泛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改邪归正:离开邪路,回到正路上来。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秀外慧中:容貌清秀,内心聪慧(多指女子)。
下车伊始:《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指官吏刚到任。后泛指刚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伊始:开始。
甘拜下风:原指甘心服从、听命(古 代出令的人站在上风的地位,听令的人站在下风的地位)。后泛指真心佩服,自认不如。
火中取栗: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个栗子,自己脚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都被猴子给吃了(见于法国拉·封登[Jean de La Fontaine]的寓言)。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天下大乱:天下:指中国或世界。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
恶意中伤:出自恶毒用心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
正大光明:行为正派,襟怀坦白。
上窜下跳:比喻四处奔走,多方串连,策划活动。
天下第一: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言归正传:说话或写文章回到正题上来(评话和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射不中的:射箭不能射中靶子,常用来比喻做事没有明确目标或达不到预期目的。
胸怀大志: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
话中带刺:指在话语中包含着讥讽、挖苦的意味。
落井下石:也说落井投石、投井下石。比喻乘人危难时加以陷害。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遵守道德的人。也用于讽刺伪善的人。
中华民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共同文化与心理特征的民族共同体,体现了民族多样性下的统一性。
中华儿女:指所有中华民族的子女,包括56个民族的同胞,是对中华民族成员的统称,体现了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强调中华各民族在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共同体意识。
外强中干:《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张脉偾兴,外强中干。” 意思是打仗时乘用异国的马,紧急时马就会血脉张动,外表很强大,实际内里很空虚。后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而实际虚弱的事物。
纵横天下: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中饱私囊: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
上蹿下跳:(动物)到处蹿蹦:小松鼠~,寻找食物。
无中生有:把没有说成有。指凭空捏造。
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骑虎难下: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又不能停止,进退两难。《新五代史·郭崇韬传》:“俚语曰:‘骑虎者势不得下。’”
委决不下:迟疑而决定不下来:他一时~,跑来要我出主意。
字正腔圆:(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他的念白、唱腔都~,表演得声情并茂。
堂堂正正:形容光明正大:做一个~的男子汉。
下不为例:指某件事做了以后,下次不能再这样做。有提醒、警告、只能通融这一次的意思。
个中滋味:个中:其中;滋味:味道,情味。其中的味道。指切身体会的甘苦。
坐怀不乱: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逐鹿中原: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下落不明:下落:着落,去处。指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
相持不下:彼此争持,不肯让步。也指斗争双方势均力敌,谁也难于在短时间内取胜。
上下交困:上面下面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手下留情:下手的时候留点情面。比喻处理事情不要太苛刻。
恶语中伤:用恶毒的语言污蔑、伤害人。
光明正大:原指明白不偏邪。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形容一个人做事、为人没有私心,公正无私。
中庸之道:待人处世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矣,其至矣乎!”
明媒正娶:旧时指有媒人说合,按传统结婚仪式迎娶的婚姻。
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