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唠叨叨 láo lao dāo dāo
1. 拼音:láo lao dāo dāo
2. 意思:说话啰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3. 出处:宋·郑思肖《答吴山人问远游观地理书》:“古人胸中高明,一见便了……未若后世唠唠叨叨,支支离离,弃本逐末,侈为乖谬。”
4. 近义词: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连续不断,又琐碎啰嗦。例如:奶奶总是絮絮叨叨地说着过去的事情。
婆婆妈妈:形容人行动缓慢、言语啰嗦或感情脆弱。如:你别这么婆婆妈妈的,快点做决定。
呶呶不休:唠唠叨叨,说个不停。比如:他在会议上呶呶不休,却没说到重点。
5. 反义词:
干净利落: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也形容动作熟练、敏捷准确。例如:他做事一向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
简明扼要: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像:汇报工作要简明扼要,不要浪费时间。
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比如: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不喜欢参与闲聊。
6. 例句:
妈妈总是唠唠叨叨地叮嘱我要好好学习。
他唠唠叨叨地说了半天,大家都没听明白他的意思。
每次出门前,奶奶都要唠唠叨叨地嘱咐我注意安全。
老师唠唠叨叨地强调考试规则,就怕我们出错。
妻子唠唠叨叨地抱怨丈夫不做家务。
那位老人唠唠叨叨地讲述着他年轻时的故事。
他在电话里唠唠叨叨地说了一个多小时。
阿姨唠唠叨叨地数落着孩子的不是。
导游唠唠叨叨地介绍景点的历史,有些游客都不耐烦了。
爸爸唠唠叨叨地让我少玩游戏,多锻炼身体。
成语词典:唠唠叨叨
唠唠叨叨 [ láo lao dāo dāo ] 说话啰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絮絮叨叨 [ xù xù dāo dāo ] 形容说话啰嗦、唠叨,不停地重复相同或琐碎的内容,让人感到厌烦。
叨在知己 [ tāo zài zhī jǐ ] 叨:谦词,表示辱没他人,自觉惭愧;知己:友谊深厚的朋友。有愧于作为您的知己朋友。
叨陪末座 [ tāo péi mò zuò ] 叨:谦词,受到(好处);陪:奉陪;末座:席中最后的座位。这是受人宴请的客气话。
忘年之交 [ wàng nián zhī jiāo ] 指年龄差距很大的人之间建立的深厚友谊,不因年龄差异而影响彼此的交往与情感,强调超越年龄界限的知心之交。
日月如梭 [ rì yuè rú suō ] 太阳和月亮像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投其所好 [ tóu qí suǒ hào ] 指迎合别人的喜好,主动做对方喜欢的事或说对方爱听的话,多含揣摩他人心思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意味。
一语成谶 [ yī yǔ chéng chèn ] 指一句不吉利的话竟变成了现实,多形容预言或无意中说的话最终应验,带有无奈或不祥的意味。
不足为训 [ bù zú wéi xùn ] 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训:准则。
不知大体 [ bù zhī dà tǐ ] 指不懂得从整体和大局出发考虑问题,缺乏宏观视野,只关注细节或局部,形容人见识短浅、处事欠缺全局观念。
委曲求全 [ wěi qū qiú quán ] 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委曲:曲意迁就。
左道旁门 [ zuǒ dào páng mén ] 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借指不正派的学术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
无亲无故 [ wú qīn wú gù ] 没有亲属和故旧。形容孤单一人,没有依靠。
舍我其谁 [ shě wǒ qí shuí ] 表示除了自己还有谁能担当,形容人敢于担当、自信满满,认为某事非自己莫属,侧重展现强烈的使命感与自信心。
天花乱坠 [ tiān huā luàn zhuì ] 原指佛教讲经时,诸天降下花雨;后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有言在先 [ yǒu yán zài xiān ] 指事先已经把话说在前头,强调事前已有明确的约定或提醒,事后不得反悔或抵赖。
咄咄逼人 [ duō duō bī rén ]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莞尔一笑 [ wǎn ěr yī xiào ] 形容微笑时含蓄、文雅的样子,通常指嘴角轻扬、笑意浅淡,多表现出温和、羞涩或略带调侃的神态。
夹枪带棒 [ jiā qiāng dài bàng ] 指言语中暗藏讽刺或攻击,说话时带着尖刻的讽刺或严厉的指责,含沙射影地伤人。
冷酷无情 [ lěng kù wú qíng ] 形容人冷淡苛刻,没有感情,对他人或事物态度冷漠,毫无怜悯与温情。
将计就计 [ jiāng jì jiù jì ] 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分身无术 [ fēn shēn wú shù ] 指无法同时兼顾多个事情,缺乏同时处理不同事务的能力或精力,形容人因事务繁杂而难以分身。
体贴入微 [ tǐ tiē rù wēi ] 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连细微之处都能考虑到,侧重关怀的细致程度和全面性。
针锋相对 [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 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不由自主 [ bù yóu zì zhǔ ] 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威信扫地 [ wēi xìn sǎo dì ] 指威望和信誉完全丧失,形容人在群体中失去信任,影响力荡然无存。
例行公事 [ lì xíng gōng shì ] 指按照惯例或规定进行的工作,多形容只是形式上走流程,缺乏实际意义或主动性,有时含敷衍了事的贬义。
不义之财 [ bù yì zhī cái ] 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奥妙无穷 [ ào miào wú qióng ] 指其中的奥秘、妙处非常多,没有穷尽,形容人或事物蕴含的哲理、趣味等深刻且丰富,让人探索不尽。
拒之门外 [ jù zhī mén wài ] 把人或事物挡在门外,拒绝使其进入或接受,形容态度坚决地排斥、拒绝,不给予任何机会或接纳的可能。
大失水准 [ dà shī shuǐ zhǔn ] 指表现远远低于平时或正常的水平,在能力、发挥等方面出现严重的失误或失常情况。
无为而治 [ wú wéi ér zhì ] 原指古代道家主张的治国理念,即统治者不刻意干预,顺应自然规律,让百姓自行发展;现也指不过多干预,依靠制度或事物自身规律实现管理。
挤眉弄眼 [ jǐ méi nòng yǎn ] 用眼睛、眉毛示意。
名胜古迹 [ míng shèng gǔ jì ] 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生死之交 [ shēng sǐ zhī jiāo ] 指可以共生死、同患难的朋友,形容情谊极其深厚、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
果不其然 [ guǒ bù qí rán ] 指事实与预料的一样,强调预料准确,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所料。
表里如一 [ biǎo lǐ rú yī ] 表面和内心像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狗皮膏药 [ gǒu pí gāo yao ] 原指用狗皮做基质的外用膏药(现多为虚构说法,实际传统膏药基质多为植物油与铅丹等),后比喻骗人的货色或花言巧语,也指一味纠缠、惹人厌烦的人或行为。
见缝插针 [ jiàn fèng chā zhēn ] 比喻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时间或机会,抓紧做某事。
独木难支 [ dú mù nán zhī ] 一根木头难以支撑起将要倒塌的大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难以维持全局或完成艰巨的任务。
蛛丝马迹 [ zhū sī mǎ jì ] 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灶马(一种昆虫)的印记可以查明它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奋不顾生 [ fèn bù gù shēng ] 指奋勇向前,全然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强调在危险或紧要关头,为了理想、责任或他人而舍弃个人安危的果敢精神。
唾手可得 [ tuò shǒu kě dé ] 形容非常容易得到,不费什么力气就能办到或得到。
盛名难副 [ shèng míng nán fù ] 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厚此薄彼 [ hòu cǐ bó bǐ ] 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
惊心动魄 [ jīng xīn dòng pò ]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本位主义 [ běn wèi zhǔ yì ] 指在处理问题时,只从本单位、本部门或个人的利益出发,缺乏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的思想作风。
曲突徙薪 [ qū tū xǐ xīn ] 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预防危险或灾祸发生,强调防患于未然。
字字珠玑 [ zì zì zhū jī ] 形容文章、说话或文字中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珍贵、优美,比喻文辞精妙、语言凝练且富有价值,多用来称赞言辞或文字的精彩绝伦,不含贬义。
百年好合 [ bǎi nián hǎo hé ] 指夫妻婚姻长久美满,多用作婚礼祝福用语,表达对新人婚姻生活和谐、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