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

一、定义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它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描述和人物刻画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或传递某种观点。

二、要素

1. 人物

人物是记叙文的核心要素之一。人物的性格、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例如,在《背影》中,朱自清通过对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一个慈爱、朴实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2. 事件

事件是记叙文的主体内容。它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起因是“我”和小伙伴去爬悬崖,被困在悬崖上;经过是父亲鼓励“我”,教“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结果是“我”成功走下悬崖,并且收获了人生的启示。完整的事件叙述能够让读者清楚地了解故事的全貌。

3. 时间

时间是事件发展的线索之一。它可以是具体的日期、季节、时段,也可以是模糊的如“很久以前”“有一天”等。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通过“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等描写,暗示了故事发生在童年时期的某个春夏之交,时间线索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回忆的背景。

4. 地点

地点为事件的发生提供了空间背景。不同的地点会影响故事的情节和氛围。比如在《孔乙己》中,故事主要发生在咸亨酒店,这个特殊的场所,有穿着长衫却站着喝酒的孔乙己,有短衣帮,有掌柜等不同的人物,酒店的格局和氛围衬托出孔乙己的身份尴尬和周围人的冷漠,地点的设置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三、写作技巧

1. 选材

真实典型:选择真实发生的事情,这样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材料要典型,能够突出主题。例如,要写关于母爱的主题,选择母亲在自己生病时彻夜照顾的事例就比较典型,能够很好地体现母爱的无私。

新颖独特:避免千篇一律的选材。可以从自己的特殊经历或者独特的视角出发。比如,写成长的故事,不局限于学习进步,而是写自己在一次野外探险中对勇气和责任的新认识,这样的选材会更吸引人。

2. 描写手法

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等进行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例如,“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己》)通过外貌描写,展现出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好面子的旧知识分子形象。

语言描写:人物的语言要符合其身份、性格和当时的情境。如“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故乡》)杨二嫂的语言尖酸刻薄,生动地体现了她自私、爱占小便宜的性格。

动作描写:能够展现人物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状态。例如,“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秋天的怀念》)通过母亲“躲”“听”“进来”等动作,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小心翼翼的关爱。

心理描写:可以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想法,也可以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等间接表现。比如,“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的叔叔于勒》)这段心理描写深刻地揭示了“我”对于勒复杂的情感和对亲情的思考。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对自然景物如天气、季节、山川河流等的描写。它可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例如,“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这段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故乡的荒凉、冷落的气氛,衬托出“我”回故乡时的悲凉心情。

社会环境描写:对社会背景、风俗习惯、人际关系等的描写。它有助于揭示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如《骆驼祥子》中对老北京人力车夫的生活环境、车行的规矩等社会环境的描写,展现了祥子所处的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解释了他悲惨命运的原因。

3. 叙事顺序

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这是最常见的叙事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例如,在写《我的一天》时,从早上起床、上学、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放学回家,一直到晚上睡觉,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叙述,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一天的活动。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写,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这种写法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比如,在写一篇关于友谊破裂又和好的作文时,开头可以写“望着手中失而复得的友谊信物,我的思绪飘回到了那个充满争吵的午后……”然后再叙述友谊破裂的原因和和好的过程。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例如,在写自己参加比赛的经历时,插入一段自己以前为了这个比赛而艰苦训练的回忆,这样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四、记叙文的结构

1. 开头

开门见山式:直接点明主题或人物、事件。例如,“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夜晚,那个充满恐惧和希望的夜晚。”这种开头简洁明了,让读者迅速进入故事。

设置悬念式:通过提出问题、制造矛盾等方式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比如,“他静静地站在那里,手里紧紧握着一封信,眼中满是复杂的神色。这封信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

抒情导入式:以抒情的方式开头,为文章营造情感氛围。例如,“在记忆的长河中,有一抹温暖的阳光,那是外婆的笑容,每当想起,我的心便被幸福填满。”

2. 中间

这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要详细地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等手法,使故事生动有趣。可以按照一定的叙事顺序来组织内容,如前面提到的顺叙、倒叙、插叙等。同时,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自然,使文章的脉络清晰。

3. 结尾

总结全文式: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再次点明主题。例如,“这次旅行,让我收获了美景,收获了友谊,更收获了成长,它将成为我记忆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升华主题式:在总结内容的基础上,将主题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比如,“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明白了,爱心就像一盏灯,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这小小的善举,或许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留有余味式:给读者留下思考或想象的空间。例如,“她转身离去,那孤独的背影渐渐消失在暮色中,我不知道她的未来会怎样,但我知道,她的勇气会一直陪伴着她……”

作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