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中三元 lián zhòng sān yuán
连中三元的意思
旧时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中接连考取解元、会元、状元。
1. 【解释】: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2. 【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论他的志气,便象冯京商辂连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真个是足蹑风云,气冲斗牛。”
3.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接连三次中头名
成语词典:连中三元
百发百中:射箭、打枪、打炮等每次都能打中目标。《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后也用来形容料事有充分把握。中(zhòng)。
再三再四:重复好几次。
目中无人: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谁都看不起。
古今中外: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
三心二意:形容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定或用心不专一:既然决定了,就不能~。
十指连心:手指头感觉灵敏,十个手指碰伤了哪一个,心里都感到疼痛,常用来比喻某人和有关的人或事具有极密切的关系。
张三李四: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登泰山而没能看到日出,总觉得~。
两面三刀: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叫苦连天:不断叫苦,形容十分痛苦、烦恼。
价值连城:形容物品的价值极高,十分珍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连城:连成一片的许多城池。
火冒三丈:形容怒气特别大。
约法三章:刘邦(汉高祖)占领秦都城咸阳后,为了收揽人心,废除秦朝的一些严刑苛法,召集“关中诸县父老、豪杰”宣布“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表示“余悉除去秦法”,史称“约法三章”。后泛指订立共同遵守的简要条款。
三山五岳:三山:黄山、庐山、雁荡山,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连篇累牍:形容用过多的篇幅叙述。《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 牍(dú):古代写字用的木片。
管中窥豹:《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意思是从竹管里看豹,有时也能看见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后来常与“可见一斑”连用,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也比喻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只能是片面的了解。
连绵不断: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中流砥柱:也说砥柱中流。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晏子春秋·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中流:河流中间。砥柱:三门峡东的一个石岛,屹立于黄河的激流中。
不三不四:不正派:不要跟那些~的人来往。
挑三拣四:挑肥拣瘦。
藕断丝连:藕被折断时还有许多丝连着不断。比喻相互间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唐孟郊《去妇》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连牵。”
雪中送炭:在大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流连忘返:流连:留恋不止。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驰名中外: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连续不断:一个接着一个,指长时间地持续,且紧密连接。
隔三差五:每隔不久;时常:她~回娘家看看。也作隔三岔五。
中西合璧:合璧:圆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圆形的叫半璧,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圆叫“合璧”。比喻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块。
退避三舍:春秋时,晋国同楚国在城濮(在今山东鄄城西南)作战,晋文公遵守以前的诺言,把军队撤退九十里(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用来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三番五次:屡次。
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三教九流: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也用来泛称江湖上各种各样的人。也说九流三教。
低三下四:形容卑贱没有骨气。
颠三倒四:(说话、做事)错乱,没有次序。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 反:类推。
秀外慧中:容貌清秀,内心聪慧(多指女子)。
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和告诫。
连锁反应:链式反应
入木三分: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
火中取栗: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个栗子,自己脚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都被猴子给吃了(见于法国拉·封登[Jean de La Fontaine]的寓言)。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丢三落四:形容马虎或记忆力不好而好(hào)忘事。
恶意中伤:出自恶毒用心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
射不中的:射箭不能射中靶子,常用来比喻做事没有明确目标或达不到预期目的。
三姑六婆: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占卦的),六婆指牙婆(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取利的妇女)、媒婆、师婆(女巫)、虔婆(鸨母)、药婆(给人治病的妇女)、稳婆(以接生为业的妇女)(见于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卷十)。旧社会里三姑六婆往往借着这类身份干坏事,因此通常用“三姑六婆”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
废话连篇:形容文章或言谈中不必要的废话太多。
一元复始: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
话中带刺:指在话语中包含着讥讽、挖苦的意味。
三跪九叩:叩:磕头。最敬重的礼节。
中华民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共同文化与心理特征的民族共同体,体现了民族多样性下的统一性。
中华儿女:指所有中华民族的子女,包括56个民族的同胞,是对中华民族成员的统称,体现了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强调中华各民族在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共同体意识。
外强中干:《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张脉偾兴,外强中干。” 意思是打仗时乘用异国的马,紧急时马就会血脉张动,外表很强大,实际内里很空虚。后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而实际虚弱的事物。
一二三四:常指数目字,按顺序排列的前四个数字;也可形容条理分明、按部就班等。
中饱私囊: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
骨肉相连:像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 着。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
无中生有:把没有说成有。指凭空捏造。
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三生有幸:客套话,表示难得的好运气(佛教称前生、今生和来生为三生)。
五大三粗:形容人身体高大粗壮;魁梧:这个~的青年人,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三头六臂:《景德传灯录》卷一三:“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 后用来形容有特别大的本领。
三朝元老: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三宫六院:泛指帝王的妃嫔。
个中滋味:个中:其中;滋味:味道,情味。其中的味道。指切身体会的甘苦。
一波三折:原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后形容文章结构曲折起伏,也比喻事情进行中阻碍、变化很多。
屡次三番:形容反复多次。
三三两两: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多指人):傍晚,人们~地在河边散步。
逐鹿中原: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接二连三:一个接着一个,形容接连不断:喜讯~地传来。
三言两语:指很少的几句话: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说得清楚的。
谎话连篇:所说的话中几乎都是谎言,形容人不诚实,经常说谎。
恶语中伤:用恶毒的语言污蔑、伤害人。
一时三刻:指很短的时间。
中庸之道:待人处世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矣,其至矣乎!”
水中捞月:也说水中捉月。比喻某种事情根本做不到,白费力气。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粗中有细:形容人说话做事表面好像粗鲁、随便,实际上却是审慎、细心。
三五成群:几个人、几个人在一起。
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三从四德:封建社会为妇女制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意思是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至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垂涎三尺:涎:口水。口水挂下三尺长。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热。
推三阻四: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形容人不愿承担责任或接受任务,故意找理由推辞。
朝三暮四:有个玩猴子的人拿橡实喂猴子,他跟猴子说,早上给每个猴子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所有的猴子听了都急了;后来他又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所有的猴子就都高兴了(见于《庄子·齐物论》)。原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意料之中:事情的发展和结果在事先的估计、预料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