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观止矣 tàn guān zhǐ yǐ
叹观止矣的意思
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1. 【解释】: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2.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的季札在鲁国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观止矣。”
成语词典:叹观止矣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也说走马看花。
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展出的中外名画~。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
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
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饮鸩止渴:《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喝毒酒来解渴。比喻用有害的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不顾严重后果。鸩(zhèn):毒酒。
察言观色: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意。
叹为观止:《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春秋时吴国的季札在鲁国观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意思是说,看到这里就够了,别的乐舞不必再看了。后用“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望洋兴叹:《庄子·秋水》记载,河伯(黄河神)自以为大得了不得。后来到了海边,望见无边无际的海洋,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于是仰望着海神,发出了叹息。后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能为力。望洋:仰望的样子。
永无止境:止境:尽头。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
坐观成败:冷眼旁观别人的成功或失败。《史记·田叔列传》:“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
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
悔之晚矣:后悔已经晚了。
举止大方: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心如止水: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 非常清楚明白。
学无止境: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以观后效:后效:以后的效果。指将罪犯从轻处分,再看他以后的表现。
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记载,三国时,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喝,曹操便说:“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雄伟壮观:气势伟大美丽。
赞叹不已:已:止,完。连声赞赏不止。
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执行命令坚决迅速。《韩非子·八经》:“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袖手旁观:唐韩愈《祭柳子厚文》:“巧匠旁观,缩手袖间。” 后以“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的冷淡态度:同志有困难,我们要全力帮助,决不能~。袖手:把手揣在袖子里。
傍观冷眼:傍:通“旁”。用冷眼或冷淡的态度在一旁瞧着。
悲观厌世:厌世:厌弃人世。对生活失去信心,精神颓丧,厌弃人世。
废书而叹: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一噎止餐:犹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以火止沸:比喻处理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长已成的气势。同“以汤止沸”。
止足之戒:止:停止;戒:戒心。知道满足,适可而止的戒心。
抽薪止沸:把锅底下燃着的柴抽掉,使锅里的水不再翻滚。比喻解决问题从根本上着手。
侈人观听:指加强人们在观感听觉上的印象。
桓公叹柳:一般以此典概叹,光阴迅速,生命易逝。
作壁上观:也说从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兵包围了赵国的巨鹿,楚国和其他诸侯前去救援。当时秦兵声势很大,只有楚将项羽领着队伍去冲锋陷阵,其他诸侯的将领却都在壁(即军营的壁垒)上观战。后用“作壁上观”比喻在一旁观望,不动手帮助。
绝薪止火: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止谈风月:止:只,仅。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
凤叹虎视: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
今古奇观:奇观:奇异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
思过半矣:指已领悟大半。
喟然叹息:喟然:叹气的样子。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叹息。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 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触类旁观: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欲言又止:想说又停止不说。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人鼠之叹: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悬殊。
扼腕叹息:扼:握住,抓住。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
水月观音: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
举止自若: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坐愁行叹:坐着发愁,走着叹息。形容终日愁苦,郁郁寡欢。
俯仰异观:俯仰:低头,抬头;异观:不同的表现。一低头,一抬头,都有不同的表现。指霎时间出现的多种多样的姿态。
流行坎止:流:水顺势流;坎:低陷不平。顺流而行,遇险即止。比喻顺利时出仁,遇挫时退隐。
止于至善: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纵风止燎:用鼓风的方法灭火。比喻本欲消弭其事,却反而助长其声势。
喟然长叹:喟然:叹气的样子。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
芝焚蕙叹:芝、蕙:同为香草名;焚:烧。芝草被焚,蕙草伤叹。比喻因同类遭到不幸而悲伤。
作如是观:如是:如此,这样;观:看,看法。抱这样的看法。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通观全局:把事情整个地加以考虑、谋划。
仰观俯察:仰:抬起头;俯:低下头,弯下腰。指多方或仔细观察。
宏伟壮观:形容景象、建筑雄伟。
东观续史:东观:汉代官家藏书的地方。原指汉代女史学家班昭奉诏就东观续成其兄班固没有完成的《汉书》。后用以指女子才学高深。
言行举止:人的言语和行为,姿态与风度。
漫无止境:指永远不会停止或没有边际。
欲吐辄止:想把话说出又感有不便把话又咽回。
一道景观:把某些事物比喻为可供观赏的景观。
墓木拱矣: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如丘而止:如:到达;丘:丘陵;止:止步。指遇到困难则停下来,不求上进。
击节叹赏: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察言观行: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观者如堵:观看的人像围墙一样。形容观众很多。《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举止失措: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死而死矣:死就死罢了.
知止不殆:殆:危险。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
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自叹不如:比喻向高明者折服。
侏儒观戏:比喻自己没有主见,只是跟着别人说。
朱弦三叹:指称音乐的美妙。
染丝之叹:比喻本来相同的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成不同的事物。
一唱三叹: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旁观袖手: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也不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