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形骸

土木形骸 tǔ mù xíng hái

土木形骸的意思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1. 【解释】: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2.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3. 【示例】:处俊姿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 ◎《新唐书·郝处俊传》

4.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不加修饰的本来面目

土木形骸的近义词

本来面目

成语词典:土木形骸

枯木逢春kū mù féng chūn:比喻重获生机。

奇形怪状qí xíng guài zhuàng:奇特怪异的形状。唐吴融《太湖石歌》:“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能识?”

土崩瓦解tǔ bēng wǎ jiě:比喻彻底崩溃,不可收拾。《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自惭形秽zì cán xíng huì:《世说新语·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人而感到惭愧。后也泛指自愧不如别人。惭:惭愧。形秽:形态丑陋。

形单影只xíng dān yǐng zhī:形容孤独,没有伴侣。也说形只影单。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出兵攻晋,前锋在安徽寿春洛涧被晋军打败。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形迹可疑xíng jì kě yí:举动和神色值得怀疑。

原形毕露yuán xíng bì lù:本来的面目完全暴露(含贬义)。

缘木求鱼yuán mù qiú yú:《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用那样的办法来追求那样的目的,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安土重迁ān tǔ zhòng qiān:住惯了本乡本土,不肯轻易迁移。《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 重(zhòng):不轻易。

行将就木xíng jiāng jiù mù: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奔狄,娶季隗,“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木:棺材。

形形色色xíng xíng sè sè:各种各样;种类很多。《列子·天瑞》:“有形者,有形形者…有色者,有色色者。”

形影相吊xíng yǐng xiāng diào: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独。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慰问。

麻木不仁má mù bù rén:肢体麻痹,没有感觉,比喻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移花接木yí huā jiē mù:原指把花木的芽或枝条嫁接在别的植物上。后用以比喻暗中使用巧计在事情进行过程中更换人或事物。

入木三分rù mù sān fēn: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

鸠形鹄面jiū xíng hú miàn:形容人因饥饿而很瘦的样子(鸠形:腹部低陷,胸骨突起;鹄面:脸上瘦得没有肉)。

形势逼人xíng shì bī rén:指形势发展很快,迫使人不得不更加努力。

水土不服shuǐ tǔ bù fú: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喜形于色xǐ xíng yú sè:内心的喜悦流露在脸上。形:表露。色:脸色。

木已成舟mù yǐ chéng zhōu: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能改变。

彪形大汉biāo xíng dà hàn:彪:小老虎,比喻躯干壮大;汉:男子。身材高大、结实的男子。

得意忘形dé yì wàng xíng: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

形态各异xíng tài gè yì: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特色。

一草一木yī cǎo yī mù: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形同陌路xíng tóng mò lù:指本来很熟悉的朋友或别的人,因为一些事情而不再联系或交往,如同成为陌生人一般。

寸土必争cùn tǔ bì zhēng:即使是一点点土地,也要和敌人争夺。形容对敌斗争毫不退让。

风土人情fēng tǔ rén qíng:一个地方 特有的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等。

呆若木鸡dāi ruò mù jī:死板板的,好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 似木鸡矣。”

形影不离xíng yǐng bù lí: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

如影随形rú yǐng suí xíng: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常在一起,十分亲密。

大兴土木dà xīng tǔ mù:大规模兴建土木工程,多指盖房子。

入土为安rù tǔ wéi ān: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

土生土长tǔ shēng tǔ zhǎng:当地生长:他是~的山东人。

卷土重来juǎn tǔ chóng lái: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唐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卷土:卷起了尘土,形容人马奔跑。重:再。

相形见绌xiāng xíng jiàn chù: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之后,显出了不足。绌(chù):不够。

一抔黄土yī póu huáng tǔ:一捧黄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长陵是汉高祖刘邦的坟墓。后因称坟墓为一抔土。后也用一抔黄土(与高山对比)比喻卑微渺小的事物。抔(póu):捧。

形同虚设xíng tóng xū shè:形式上虽有,却不起作用。

千头木奴qiān tóu mù nú:指千棵柑橘树。汉 末 李衡 为官清廉,晚年派人于 武陵 龙阳 汜洲 种柑橘千株。临死,对他的儿子说:“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见《三国志·吴志·孙休传》裴松之 注引《襄阳记》、晋 习凿齿《襄阳耆旧传·李衡传》。后多用以为典。亦省作“千奴”。宋 苏轼《食柑》诗:“坐客慇勤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贫。”

磨形炼性mó xíng liàn xìng:指锻炼身心。

木朽蛀生mù xiǔ zhù shēng:朽:腐烂。木朽腐烂就会生虫子。比喻失去检点就会犯错误。

枯木发荣kū mù fā róng:枯萎的树木恢复生机。比喻衰亡的事物重获新生。

妖形怪状yāo xíng guài zhuàng:装束奇特,举止轻佻。多形容女性。

宰木已拱zǎi mù yǐ gǒng:人死了很久。

劳神苦形láo shén kǔ xíng:指用心用力,认真干事。

墓木已拱mù mù yǐ gǒng: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劳形苦神láo xíng kǔ shén:指用心用力,认真干事。

土偶蒙金tǔ ǒu méng jīn: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比喻因袭模仿,徒有其表。

广土众民guǎng tǔ zhòng mín: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一抔之土yī póu zhī tǔ: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

木讷寡言mù nè guǎ yán:木讷:质朴而不善辞令。质朴而不善于说话。

铸木镂冰zhù mù lòu bīng:指约束树木(使其按人为的形态生长),刻镂冰塊(使其成某种精致的工艺品)。比喻经办毫无成效的事情。

水木清华shuǐ mù qīng huá: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寸木岑楼cùn mù cén lóu:比喻高低相差悬殊。《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宋朱熹《四书集注》:“若不取其下之平,而升寸木于岑楼之上,则寸木反高,岑楼反卑矣。” 岑楼:尖顶高楼。

花移木接huā yí mù jiē: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身为粪土shēn wéi fèn tǔ:死后只能化为粪土。

盘木朽株pán mù xiǔ zhū:不成材的曲木朽木。比喻劣材。

质木无文zhì mù wú wén:文章或诗写得质朴。

土扶成墙tǔ fú chéng qiáng:比喻人应该互相扶助。

木朽不雕mù xiǔ bù diāo:比喻人不上进,不可造就。

形影单只xíng yǐng dān zhī: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形格势禁xíng gé shì jìn: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

遗物忘形yí wù wàng xíng:泯灭物我界限,指舍弃外在形式,精神进入忘我境界。

一木难扶yī mù nán fú: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削木为吏xuē mù wéi lì: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侮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吊形吊影diào xíng diào yǐng:犹言形影相吊。比喻孤独寂寞。

播土扬尘bō tǔ yáng chén:谓尘土飞扬。亦形容飞奔。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二折:“恨不得播土揚塵,又無個過性的人。”《水浒传》第五四回:“却早黑氣冲天,狂風大作,飛砂走石,播土揚塵。”

孤形单影gū xíng dān yǐng:孤:单独;单:独。形容孤单一人,无亲无友。

土壤细流tǔ rǎng xì liú: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赐茅授土cì máo shòu tǔ: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

独木不林dú mù bù lín: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胙土分茅zuò tǔ fēn máo:胙:赐;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仪式。指分封爵位和土地。

西方净土xī fāng jìng tǔ: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水源木本shuǐ yuán mù běn:水的源头,树的根本。

析珪胙土xī guī zuò tǔ:谓封爵分土。

人非木石rén fēi mù shí: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积土成山jī tǔ chéng shān: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少成多。

罄山采木qìng shān cǎi mù:把山上的树木全部采光。比喻残酷剥削。《旧五代史·唐书·张延朗传》:“若使罄山採木,竭澤求魚,則地官之教化不行,國本之傷殘益甚,取怨黔首,是黷皇風。”

画影图形huà yǐng tú xíng:摹绘人的形貌,古时用于悬赏缉捕逃犯。

徙木为信xǐ mù wéi xìn:说到做到,言而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