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扇见捐 qiū shàn jiàn juān
秋扇见捐的意思
见:被;捐:弃。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1. 【解释】:见:被;捐:弃。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2. 【出自】:汉·班婕妤《怨歌行》诗:“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月明,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成语词典:秋扇见捐
千秋万代: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显而易见:(事情、道理)非常明显,很容易看清楚。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华:花。
司空见惯:相传唐代司空(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李绅请卸任和州刺史(古代一州的行政长官)刘禹锡喝酒,席上叫歌伎劝酒。刘做诗:“?鬌(wǒtuǒ)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语出唐代孟棨《本事诗》)现在用“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秋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将要来了。比喻从事物的某些细微迹象就预料到事物的发展趋向和变化。《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宋唐庚《文录》:“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见死不救: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重见天日:比喻脱离黑暗的环境,重新见到光明。
视而不见:看到了,没有引起注意或当作没看见。指不注意或不重视。《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拨云见日:拨开云雾,看见了太阳。比喻冲破黑暗,重见光明。《晋书·乐广传》:“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
可见一斑: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为能见微而知著。” 微:微小。著:显著。
明察秋毫:《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形容目光敏锐,连极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出来。察:看出。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
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异:不同的。迁:改变。
捉襟见肘:也说捉襟肘见。拉一下衣襟,胳膊肘就露了出来。《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同“襟”)而肘见。”形容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的捐税。
真知灼见:正确的认识,透辟的见解。灼(zhuó):明白。
立竿见影:把竹竿立在太阳光下,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收效迅速。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下:“立竿见影,呼谷传响。”
明心见性:佛教语。指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
羽扇纶巾:手拿羽毛扇,头戴青丝巾。形容儒雅从容,举止潇洒。旧小说中多用来形容诸葛亮的形象。纶巾: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纶(guān)。
见义勇为: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数见不鲜:屡见不鲜。
图穷匕见: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层见叠出:屡次出现。也说层出叠见。
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囿于成见: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远见卓识:远大的眼光,高明的见识。
一见钟情: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
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世俗之见:世人的庸俗见解。
自寻短见:短见:本指见识短浅,引申为自杀。自己认为无法活下去而寻死。
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
秋后算账:比喻等事情发展到最后阶段再判断谁是谁非,也比喻事后等待时机进行报复。
洞察秋毫: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相见恨晚: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开门见山:比喻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进入正题,不绕圈子。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太白天才豪逸,语多率然而成者…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
先见之明:指对事物有预见性;事先能料及事后的结果。《后汉书·杨彪传》:“愧无(金)日(mì)?(dī)先见之明。”
各有千秋:原意是都有流传下去的价值。后引申为各有所长,各有优点。千秋:流传久远。
少见多怪:见识少,遇到不常见的事便觉奇怪。晋葛洪《抱朴子·神仙》:“夫所见少则所怪多,世之常也。”
见利忘义:看见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而去干。《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见钱眼开:见到钱财,眼睛就睁得大大的。形容人非常贪财。
万古千秋:形容延续的时间极久。
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屡见不鲜:原作数(shuò)见不鲜。《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无久慁(hùn)公为也。” 原意是常到别人家去就无新鲜的酒食供应了。后用以形容事物看见过多次,就不会觉得新奇。
固执己见:顽固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暗送秋波:原指女子暗中以眉目传情。现也比喻暗中勾勾搭搭。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美女的眼神。
一般见识:同样的见识、修养。不跟知识、修养较差的人争执,叫做不跟他一般见识。
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见多识广:阅历深,经验多。
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
寡闻少见: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见风使舵: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一针见血:比喻文章、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捉贼见赃:脏:偷盗或贪污受贿所得的财物。捉盗贼必须看到赃物。指必须要有真凭实据。
见怪不怪:看到奇异的事物,镇定自若,不大惊小怪。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卷二:“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各持己见: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所见所闻:看到的和听到的。
不见天日: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之后,显出了不足。绌(chù):不够。
摇羽毛扇:比喻出谋画策。同“摇鹅毛扇”。
春秋积序:春秋:指时间、年龄。年龄一年又一年的累积增加。
独见之虑:虑:思考,谋划。超出众人的独到的谋划。
远见明察:放眼长远,深刻洞察。
伤春悲秋:出自清·钱谦益《李义山诗笺注》序,形容多愁善感。
亲眼所见: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
累见不鲜:数(shuò)
明见万里: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
间见层出:先后一再出现。
落叶知秋: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
开心见诚: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情见于色: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
肤见谫识:浅陋的见识。
捐躯殒首:捐躯:牺牲生命。
见弹求鹗: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同“见弹求鸮”。
见善若惊:看见好人好事就会受到震动。
小中见大:从小处可以看出大的问题或道理。
功不唐捐:功:功夫;唐:徒然,空;捐:舍弃。佛家语,功夫不会白白地抛弃。
千秋人物:指名垂后世的人物。
捐躯报国:舍弃身躯,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