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 kāi mén jiàn shān
拼音:kāi mén jiàn shān
意思: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直接切入主题。
出处:唐・刘得仁《青龙寺僧院》:“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后世据此引申出现在的成语含义)
近义词:
直截了当:形容说话做事爽快、不绕圈子,直接表明态度或行动,和开门见山一样强调表达的直接性。
单刀直入:原来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后比喻说话直截了当,不绕弯子,突出直接切入核心问题。
开宗明义: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点明主要意思,侧重于一开始就明确表达主题。
反义词:
拐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与开门见山的直接形成鲜明对比。
旁敲侧击:比喻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点明,而是从侧面曲折地表明观点或加以讽刺、抨击,强调不直接表达。
隐晦曲折:指写文章或说话时用隐隐约约、转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思想,突出表达的隐晦性。
例句:
老师上课开门见山,直接讲解今天的重点知识。
他在会议上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写作文时,开门见山的开头方式能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领导讲话开门见山,指出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询问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谈判一开始,他就开门见山,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演讲者开门见山,引出了本次演讲的主题。
这本书的序言开门见山,介绍了写作的目的。
他在信中开门见山,表达了自己的歉意。
汇报工作时,最好开门见山,不要冗长拖沓。
成语词典:开门见山
青山绿水:泛称美好山河。
五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
东山再起:比喻失败后重新上台。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山清水秀:形容山水风景优美。也说山明水秀。
显而易见:(事情、道理)非常明显,很容易看清楚。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羊群~,到处都是。
寿比南山:寿命像终南山一样长久。用作对老年人的祝颂(多与“福如东海”连用;南山,指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南)。
异想天开:比喻想法离奇而不切实际。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
三山五岳:三山:黄山、庐山、雁荡山,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司空见惯:相传唐代司空(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李绅请卸任和州刺史(古代一州的行政长官)刘禹锡喝酒,席上叫歌伎劝酒。刘做诗:“?鬌(wǒtuǒ)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语出唐代孟棨《本事诗》)现在用“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茅塞顿开:《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古人认为路不走则被草所掩塞,心不用也会被堵塞。茅塞顿开是说被堵塞的心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受到启发,一下子理解领会了道理。
见死不救: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重见天日:比喻脱离黑暗的环境,重新见到光明。
笑逐颜开:眉开眼笑,十分高兴的样子。
左右开弓:比喻两手轮流做同一动作,或者一只手左边一下右边一下做同一动作。也指同时做几项工作。
崇山峻岭:高大陡峻的山岭。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视而不见:看到了,没有引起注意或当作没看见。指不注意或不重视。《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开基立业:开创基业,通常比喻旧时开国君主建立新的朝代或国家。
拨云见日:拨开云雾,看见了太阳。比喻冲破黑暗,重见光明。《晋书·乐广传》:“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
开天辟地:古代神话中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从此才有人类。后来用“开天辟地”比喻有史以来。辟:开辟。
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翻山越岭:翻:翻过;越:过;岭:山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程门立雪: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见于《宋史·杨时传》)。后来用“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恭敬受教。
开诚布公:以诚意相见,坦率无私地表示意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宋许月卿《次韵陈肇芳竽赠李相士》诗:“集思广益真宰相,开诚布公肝胆倾。”
分门别类:根据事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或整理。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删繁就简,分门别类,几阅寒暑,始得成帙。”
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过来。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体育场上,观众~。
可见一斑: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重于泰山: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后常用以形容死得有意义,也用于形容情义深重。参见〔泰山〕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为能见微而知著。” 微:微小。著:显著。
执法如山: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只做“得”后面的补语):忙得~。打得~。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异:不同的。迁:改变。
左道旁门: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也借用在学术上。也说旁门左道。
山肴野蔌: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闭门造车:宋朱熹《中庸或问》卷三:“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也。” 意思是说只要规格一样,关着门造车也是可以的。现比喻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只凭主观想法办事。
捉襟见肘:也说捉襟肘见。拉一下衣襟,胳膊肘就露了出来。《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同“襟”)而肘见。”形容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真知灼见:正确的认识,透辟的见解。灼(zhuó):明白。
开阔眼界:指对事物的看法不要太拘束,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内,眼光要放宽。
立竿见影:把竹竿立在太阳光下,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收效迅速。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下:“立竿见影,呼谷传响。”
皮开肉绽:皮肉都裂开了。形容被打得伤势极重。绽(zhàn)。
牛山濯濯:濯濯:光秃,无草木的样子。牛山上光秃秃的。形容寸草不生的荒山。
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晋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后用以比喻顿时明白或领悟过来。
明心见性:佛教语。指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
满门抄斩:投没财产,杀戮全家。
见义勇为: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数见不鲜:屡见不鲜。
图穷匕见: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开宗明义:原为《孝经》第一章名。后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点明主要的意思。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义。
层见叠出:屡次出现。也说层出叠见。
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囿于成见: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山重水复:指山峦重迭,水流盘曲。
远见卓识:远大的眼光,高明的见识。
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往来人很多,十分热闹。《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庭:院子。
开门揖盗:打开大门,恭敬地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害。《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揖(yī):拱手行礼。
一见钟情: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
开源节流:开辟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支出。《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馀,而上不忧不足。”
班门弄斧:鲁班是古代传说中著名的木工。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含有不自量力的意思。
网开一面:本作网开三面。《史记·殷本纪》记载,汤走到野外,看见打猎的人,四面都张满了网。并且祷告说,天下四方的鸟兽,都到我的网里来。汤说,这样一来,就把鸟兽都搞光了。于是把网收起了三面给鸟兽留下一条生路。现多比喻从宽处理罪犯,给以改过自新的出路。
绿水青山:泛称美好山河。
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游山玩水:游览玩赏自然风景。也说游山逛水。
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荒山野岭:指荒凉没有人烟的山岭。
童山濯濯:童山:没有树木的山;濯濯:光秃的样子。形容山无草木,光秃秃的。
名落孙山:宋范公偁《过庭录》第六十一条记载,孙山考取了末名举人,回乡后,有人问他:“我的儿子考中没有?” 孙山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意思是榜上最后一名是孙山,你的儿子还在孙山的后边。后指考试没有考取或选拔时没被录取。解(jiè)。
世俗之见:世人的庸俗见解。
自寻短见:短见:本指见识短浅,引申为自杀。自己认为无法活下去而寻死。
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
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也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穷:尽。
恩重如山: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一门心思:一心一意;集中精神:他~搞技术革新。老张~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开花结果:原指经播种耕耘后有了收获。现比喻工作有进展,并取得了成果。
地动山摇: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相见恨晚: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扫地出门:指剥夺所有财产,赶出家门。
遍地开花:比喻好事情到处出现或普遍发展:电力工业已经出现~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