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推敲 fǎn fù tuī qiāo
1. 拼音:fǎn fù tuī qiāo
2. 意思: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常指写文章时对内容、词句等进行仔细斟酌。
3. 出处:《诗话总龟》:“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着‘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
4. 近义词及意思:
字斟句酌:斟、酌:考虑,推敲。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和“反复推敲”意思相近,都强调对文字等内容细致斟酌的过程。
精雕细琢:精心细致地雕刻。多用于比喻,形容做事认真细致,对内容反复修改完善,与“反复推敲”类似,突出对事物的精心处理。
5. 反义词及意思:
粗制滥造:滥:过多,不加节制。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与“反复推敲”相反,体现出不注重质量、不认真对待的态度。
敷衍了事:敷衍:做事不认真;了:完。指办事马马虎虎,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和“反复推敲”形成鲜明对比,强调做事的随意性。
6. 例句:
他在写论文时,对每个数据都反复推敲,确保准确无误。
诗人反复推敲诗句,力求意境完美。
这份计划书经过反复推敲才最终确定下来。
设计师反复推敲方案,希望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演讲者反复推敲演讲稿,以便能更好地打动听众。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会对人物的性格描写反复推敲。
老师反复推敲教学大纲,使教学内容更科学合理。
科研人员反复推敲实验步骤,避免出现差错。
为了这次辩论,他反复推敲论点和论据。
翻译人员反复推敲词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成语词典:反复推敲
出尔反尔:《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原意是你怎么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今指说了又翻悔或说了不照着做,表示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半推半就:又要推开又要靠近,形容心里愿意,表面却装出不愿意而推辞的样子。
错综复杂:许多东西交叉牵连,情况多而杂:矛盾~,很难理出个头绪。
义无反顾: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拨乱反正:《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汉书·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 指治理混乱的局面,恢复正常的秩序。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一反常态: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
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极:顶点。反:走向反面。
辗转反侧:《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形容由于思念很深或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辗转:翻来覆去。反侧:反覆。
反复无常:变动不定,忽而这样,忽而那样。
敲诈勒索:依仗势力或抓住把柄进行恐吓,用威胁手段索取财物。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 闹,乱成一片。
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山重水复:指山峦重迭,水流盘曲。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 反:类推。
推心置腹:推出自己的赤心,放置在别人的腹中。表示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告诉对方。比喻真诚待人。
推崇备至:推崇:推重,敬佩。极其推重和敬佩。
连锁反应:链式反应
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办,像翻一下手掌一样。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推波助澜:比喻从旁助长或推动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扩大声势或影响。宋朱熹《朱子全书·治道一》:“此等议论,正是推波助澜,纵风止燎。” 澜:大浪。
死而复生:死去了又活过来,形容生命不息。
反复推敲: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
一元复始: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
死灰复燃:已经熄灭的火灰又燃烧起来。比喻已经失败了的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史记·韩长孺列传》:“死灰独不复燃乎?” 也用以比喻已经消亡的坏事又开始出现。
打击报复:打击:攻击。用敌对的态度回击对方。
敲山震虎:指故意示警,使人震动。同“敲山振虎”。
迷途知反:迷途:迷路;反:反回。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
以此类推:根据这一事物的道理,去推出与此类似的其他事物的道理。
万劫不复:表示永远不能恢复(佛家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
反唇相讥:不服气,反过来责问或讥讽对方。原作反唇相稽。《汉书·贾谊传》:“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计较)。” 反唇:顶嘴。
敲锣打鼓:指欢庆祝贺。
推三阻四: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形容人不愿承担责任或接受任务,故意找理由推辞。
互相推诿:诿:也作“委”,推辞;推诿:把责任推给别人。彼此之间互相推托,谁也不愿承担责任。
年复一年:一年又一年。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反客为主:客人反过来 成为主人。指违反了通常的主客关系。也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旧病复发:原来的病又犯了。
反目成仇: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双方从和睦的关系转变成仇视敌对的状态。
反败为胜:扭转了败局而取得胜利。
亦复如是:复:又,再。也是这样。
一反既往:一:完全;既往:从前。完全与以前相反。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一圈一圈地运转。《汉书·礼乐志》:“阴阳五行,周而复始。” 周:转一圈。复始:重新开始。
推贤下士: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
还原反本: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反复不常: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状态,形容情况变来变去没有定准。
遝冈复岭:指冈峦重沓。
推涛作浪:作:兴起。推动波涛,掀起浪头。比喻助长坏人坏事,煽动情绪,制造事端。
解衣推食:把衣服脱给别人穿,把食物让给别人吃。形容对别人生活极为关怀。《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反眼不识:反:翻转。翻脸不认人。形容改变态度,对人冷漠无情。
复蹈前辙:蹈:踏上;前辙: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踏上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错误。
鹊反鸾惊:形容字写得神采飞动,如盘旋往复的鹊鸟和鸾鸟。同“鹊返鸾回”。
夫妇反目:指夫妻吵架不和。
无以复加:再也不能增加。指达到了顶点。宋王安石《周礼义序》:“至于后世,无以复加。”
一反其道:一:整个,完全;反:相反;其:他的;道:轨道。完全与以前的轨道相反。
七推八阻:比喻有意为难。
推门入桕:比喻两相凑合。
报本反始: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推干就湿:形容抚育孩子的辛劳。同“推燥居湿”。
反本溯源: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
推三宕四:推:推托;宕:拖延。形容一再推托拖延。
反攻倒算:被打倒的阶级敌人或反动势力纠集起来向革命人民进行反扑。主要表现是:翻他们反革命罪恶的案,向人民群众夺 取胜利果实,打击、陷害以至屠杀革命干部和群众等。
反跌文章:反着说正面话或欲扬故抑的文章。
无往不复:指未有往而不返的。指事物的运动是循环反复的。同“无平不顾”。
明推暗就:表面上推拒,暗地里接受。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拒绝的样子。
执迷不反:犹执迷不悟。同“执迷不返”。
反行两登:行:做,行事;登:通“得”,取得,获得。从反面着手行事收到正反两面的效果。
反面教员: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欲速反迟:速:快;迟:慢。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很快达到目的。
反风灭火:比喻施行德政。
上推下卸:把责任推给上级,卸给下级,自己却不负责任。
敲冰玉屑:泛指精美的纸张。
内视反听: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革命反正:变革天命,使之恢复正常。借指改朝换代。
推亡故存:推倒乱亡之国,巩固已存之邦。
三推六问:推:推究;问:审问。旧时指反复审训。
碾转反侧: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反戈相向:戈:古代的兵器;向:对着。掉转兵器,相与对立。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
复餗之忧:复: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坏了,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
复旧如初:复:恢复;如:像,好像。恢复旧的,就像当初一样。
虽覆能复:覆:翻倒;复:复原。虽然已经翻倒,但还能复原。后也指反复无常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