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剑抵掌 míng jiàn dǐ zhǎng
鸣剑抵掌的意思
抵掌:击掌。用击剑来表示志向。比喻勇士非常勇敢。
成语词典:鸣剑抵掌
一鸣惊人:用以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鸡鸣狗盗:战国时,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他的一个门客装做狗夜里潜入秦宫,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才得释放。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城门紧闭,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骗开城门,才得脱险逃回齐国(见于《史记·孟尝君列传》)。后来用“鸡鸣狗盗”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一个人力量薄弱难以成事。
电闪雷鸣: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了如指掌:清楚得好像看自己的手掌一样。形容对事物的了解非常透彻。《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自以为了不起。
钟鸣鼎食: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故用“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唐王勃《滕王阁序》:“阎闾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鼎:古代炊具。
百家争鸣:指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百家”林立、互相争辩的现象。当时学术派别很多,著名的有儒、法、道、墨、名、阴阳、纵横、农、杂等家。他们著书立说,游说争辩,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对当时思想、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深刻影响。
鸾鸣凤奏:弹奏演唱的美称。
唇枪舌剑:以唇作枪,以舌作剑。形容双方争论激烈,言词锋利。
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办,像翻一下手掌一样。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刻舟求剑: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见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掌上明珠:拿在手掌里的珠子。晋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原比喻极钟爱的人。后多用来专指父母特别疼爱的女儿。
刀光剑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
上方宝剑:皇帝用的宝剑。戏曲和近代小说中常说持有皇帝赏赐的上方宝剑的大臣,有先斩后奏的权力(上方:制作或储藏御用器物的官署。也作尚方)。现多比喻上级特许的权力。
剑拔弩张:《汉书·王莽传下》:“省中相惊传,勒兵至郎署,皆拔刃张弩。” 后南朝梁袁昂用“剑拔弩张”形容书法雄健。今用“剑拔弩张”意同“拔刃张弩”,指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弩(nǔ):古时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资不抵债:全部资产抵偿不了债务。
尚方宝剑:也作上方宝剑。皇帝用的宝剑。古代戏曲、小说中讲,大臣被授予尚方宝剑,就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尚方:古代制作或储藏皇帝用的器物的官署。
琴瑟和鸣:琴瑟:两种弦乐器名。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比喻夫妻感情和睦。
故剑之求:比喻结发之妻。
凤鸣鹤唳:形容优美的声音。
河清社鸣: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梧凤之鸣:比喻政教和协、天下太平。
拍掌称快:称:称道。拍着手掌叫痛快。形容仇恨得到消除。
连抵其隙:连续攻击他谈话中的漏洞。
刀山剑树: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凤鸣麟出:凤凰鸣唱,麒麟出现。比喻贤人出现。
盘水加剑:汉代大臣自杀处死的一种表示。加剑:自杀。
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鸡鸣候旦: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同“鸡鸣戒旦”。
抵掌而谈:指谈得很融洽。
鸣鹤之应: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
驴鸣狗吠:形容文字言语拙劣。同“驴鸣犬吠”。
丰城剑气:同“丰城剑”。《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丰城 剑气衝天表,雷焕、张华 分宝。”清 王诒寿《答施均父书》:“夫 丰城 剑气,待 茂先 而始腾;雒阳 玉检,遇 子伯 而增寳。”参见“丰城剑”。
刀头剑首:极喻危险的境遇。
一掌遮天:用一只手掌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权势,玩弄手段,蒙蔽群众。
蛙鸣蝉噪:蛙声和蝉声,使人听了厌烦。比喻拙劣的议论或文章。
抵掌谈兵:形容毫无拘束地畅谈军事。
鹤鸣之士: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
百鸟争鸣:千百种鸟一起鸣唱。
齿剑如归:犹言视死如归。
驰马试剑:驰马:骑马飞跑;试:用。跑马舞剑。形容人骑马练剑习武。
故剑情深:故剑:比喻结发之妻。结发夫妻情意浓厚。指不喜新厌旧。
项庄舞剑: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乘险抵巇:冒险钻空子。巇,多指(山岭)险恶、险峻。
掌声雷动:鼓掌的声音像打雷一样震动全场。
如指诸掌:比喻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提剑汗马:手提宝剑,身跨战马。比喻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惜指失掌: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鬼火狐鸣:鬼火闪烁。
鸡鸣起舞:指胸怀大志、及时奋发的豪壮气概。
金鼓齐鸣:指战斗正在进行。也形容军威盛大。金鼓:金属制的乐器和战鼓。古代作战时用它们发号令,壮军威。
捐金抵璧:指不重财物。
牵鬼上剑:比喻非常困难。
刀枪剑戟: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种常用兵器。亦用于泛指兵器。
引吭一鸣:吭:喉咙。禽鸟放开嗓子一声鸣叫。比喻放声发表意见或充分发泄愤慨情绪。
解剑拜仇:指息争释怨。
拔剑论功:指争论功劳激烈到几乎动武。
雄鸡夜鸣:古代认为雄鸡夜鸣为异常现象,预兆战事。
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扼腕抵掌:用手握腕,击着手掌。表示很激动、振奋的神态。
不平则鸣: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刀山剑林:比喻险恶的境地。
东鸣西应:指各方面互有联系,互相影响。
松枝挂剑:比喻重信义的美德。
股掌之上:在大腿和手掌上面。比喻在操纵、控制的范围之内。
蛙鼓蝉鸣:比喻拙劣的议论或文章。
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语出《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
故剑深情:指不喜新厌旧。
抚掌击节:抚掌:拍手。击节:打拍子。
鸣琴而治: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龙跃凤鸣: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卖剑买牛: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陵母伏剑:王陵 为 汉 将。
鸣玉曳履:佩玉饰曳丝履。指获高官厚禄。
鼋鸣鳖应:比喻互相感应,一倡一和。
嘤鸣求友:《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小鸟嘤嘤地叫着,寻找它的伴侣。后用“嘤鸣求友”比喻寻求志趣相投的朋友。
当门抵户:指撑持门户。
枪刀剑戟: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四种常用兵器。泛指兵器。
延津剑合:指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在延津会合的故事。后比喻因缘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