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帛菽粟 bù bó shū sù
布帛菽粟的意思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粟米布帛,一日不得而饥寒至。” 后用来泛指生活必需品。菽:豆类。粟:谷类。
1. 【解释】:帛:丝织品;菽:豆类;粟:小米,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2. 【出自】:汉·晁错《论贵粟疏》:“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宋史·程颐传》:“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3. 【示例】:对于胜利了的人民,这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样地不可以须臾离开的东西。 ◎毛泽东《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
4.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生活必需品
布帛菽粟的近义词
柴米油盐、衣食住行
成语词典:布帛菽粟
乌云密布:满天都是乌云。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散布着。形容数量多,分布广。清刘献廷《广阳杂记》:“长湖口渔罾,数百里星罗棋布,更是一重境界。” 罗:罗列。布:分布。
开诚布公:以诚意相见,坦率无私地表示意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宋许月卿《次韵陈肇芳竽赠李相士》诗:“集思广益真宰相,开诚布公肝胆倾。”
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小米。宋苏轼《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比喻非常渺小。粟(sù)。
不辨菽麦:《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原意指愚昧无知,分不清豆子和麦子。现常用来形容脱离劳动,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除旧布新: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左传·昭公十七年》:“彗,所以除旧布新也。”《隋书·薛道衡传》:“除旧布新,移风易俗。”
网罗密布:像网一样纵横交错地分布,形容布置得极为严密,没有遗漏。
敝綈恶粟:指衣食粗劣。
肤粟股栗:皮肤上起疙瘩,大腿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名书竹帛: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谛分审布:仔细察看分布状况。
布衣芒屩:布衣:麻布衣服;芒屩:草鞋。穿布衣和草鞋。指平民百姓。
布衣之雄:布衣:旧指百姓;雄:英雄。平庸的领袖。
拽布拖麻:穿孝服,服丧事。犹言披麻戴孝。
除秽布新:犹言除旧布新。
束发封帛:指妇女忠贞不渝。
仁浆义粟:指施舍给人的钱米。
布帆无恙:比喻旅途平安。
鬼哭粟飞:传说苍颉造字,惊天动地,天雨粟,鬼夜哭。
配盐幽菽:指豆豉。
太仓一粟:比喻非常渺小(太仓:古代京城里的大粮仓)。
鱼菽之祭:以鱼、豆为祭品的祭事。鱼、豆是常用食品,表明祭品的菲薄。《公羊传·哀公六年》:“陈乞 曰:‘常 之母有鱼菽之祭,愿诸大夫之化我也。’”何休 注:“齐 俗,妇人首祭事。言鱼豆者,示薄陋无所有。”南朝 宋 颜延之《陶徵士诔》:“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清 龚自珍《农宗》:“宅不什一,则不足以容鱼菽之祭,不足以容舂揄。”亦作“鱼菽之奠”。明 杨慎《祭毛以正文》:“同乡友生 杨慎 谨以薄陋鱼菽之奠,致祭于亡友乡进士 毛君 以正 之灵。”
枝布叶分: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
切切此布:旧时布告末尾的套语。
天粟马角:天雨粟,马生角。谓不可能实现的事。
敝绨恶粟:指衣食粗劣。
竹帛之功:指名垂史册的功绩。
施仁布泽:给予;布:布施;泽:恩泽。给人以仁德和恩惠。
著于竹帛: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施仁布恩:给人以仁德和恩惠。
未辨菽麦: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
布衣之交:老百姓间的贫贱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也指不以权势地位压人,平等相处。《梁书·元帝纪》:“世祖性不好声色,颇有高名,与裴子野、刘显、萧子云、张缵及当时才秀为布衣之交。”
云布雨润:比喻教化远播。
发愤展布:发奋振作,施展本领。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則一現女身,縱天地予以奇才,無復有發憤展布之日,僅爲一家一姓育子女。”
束帛加璧:束帛之上又加玉璧。古代表示贵重的礼物。
布帛菽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粟米布帛,一日不得而饥寒至。” 后用来泛指生活必需品。菽:豆类。粟:谷类。
握粟出卜:后用以指祈求神明护佑,去凶赐吉。
韦裤布被:韦:熟皮叫韦,生皮称革。熟皮作裤子,粗布作被。形容生活很节俭。
斗米尺布:指少量的粮食与布匹。
菽水之欢: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推诚布信:拿出真心,广布信义。即以真心信义待人。
蜚刍挽粟:迅速运输粮草。
杯水粒粟:一杯水,一粒粟。指极少量的饮食。
书功竹帛:把功绩写在竹简绢帛上。比喻载入史册。
引绳棋布:形容纵横整齐。
粟红贯朽:粟:小米;红:指腐烂变质;贯:穿线的绳子;朽:腐烂。谷子变色了,钱串子损坏了。形容太平时期富饶的情况。
瓜剖碁布:如瓜剖分,如棋分布。比喻区分布局,职司有序。宋 叶適《经总制钱一》:“州縣之所趁辦者,本不過數條,瓜剖碁布,皆以分隸,一州則通判掌之,一路則提點刑獄督之。”
椎髻布衣:椎形发髻,布制衣服。指妇女朴素的服饰。
智昏菽麦:指智力不能辨认豆麦。形容无知。
造谋布穽:指设计陷害。
名垂竹帛: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不食周粟:粟:小米,泛指粮食。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布衣疏食:疏:通“蔬”,蔬菜。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俭朴。
棋布错峙:指如对弈双方所着棋子般交错对峙。
衣帛食肉:穿着精美的丝绸服装,吃的是肉食。形容生活富裕。
季布一诺: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荆钗裙布:荆:灌木名;钗:妇女的发饰。荆枝为钗,粗布为裙。形容妇女装束简陋寒素。
蓬门荆布: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借指贫苦人家;荆布:用荆棘做成的布匹,形容寒酸。蓬门荆布指穷苦的人家。
荆钗布裙:以荆枝作钗,以粗布作裙。形容妇女服饰朴素。《太平御览》卷七一八引《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
丹徒布衣:借指平民。晋 诸葛长民,有武功,历官显要。曾督 青 扬 二州诸军事,领 青州 刺史,又领 晋陵 太守,镇 丹徒。长民 骄纵贪侈,不恤政事,所在残虐,为百姓所苦。常惧 刘裕 绳之以法,乃叹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机危。今日欲为 丹徒 布衣,岂可得也!”后果为 刘裕 所杀。见《晋书·诸葛长民传》。
毛发丝粟:比喻十分细小的事物。
布衣韦带: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功垂竹帛:建立伟大功勋,名载青史。
施恩布德:指实行仁义,布施恩德,多行善事。
抱布贸丝:布:古代一种货币;贸:买卖。带了钱,来买丝。借指和女子接近。亦指进行商品交易。
啜菽饮水: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阴云密布:阴雨天的云紧密分布。
荆钗布袄:形容妇女装束简陋寒素。
尺布斗粟:一尺布,一斗谷子。形容数量很少。也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
旗布星峙:犹言星罗棋布。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枝流叶布: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同“枝布叶分”。
青鞋布袜:原指平民的服装。旧时比喻隐士的生活。
裙布钗荆:形容妇女装束简陋寒素。
行兵布阵:指挥军队,布置阵势。
布衣黔首:布衣:封建时代平民的别称;黔首:战国及秦代对人民的称谓。古代指一般百姓。
衣不布体:布:铺开。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飞刍挽粟:飞:形容极快;刍:饲料;挽:拉车或船;粟:小米,泛指粮食。指迅速运送粮草。
鱼帛狐篝:指借助鬼神制造舆论,以便起事。
布鼓雷门:在雷门前击布蒙的鼓。比喻在高手面前卖弄本领,贻笑大方。《汉书·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 雷门:古代浙江会稽的城门,雷门前有大鼓,据说击之其声可传至洛阳。
子女玉帛:原指人民与财产。后用以泛指财物、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