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墙铁壁 tóng qiáng tiě bì
1. 拼音:tóng qiáng tiě bì。
2. 意思: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
3. 出处:元·无名氏《谢金梧》楔子:“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4. 近义词及意思:
固若金汤: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和铜墙铁壁都表示防御牢固,难以被攻破。
坚如磐石:像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可用于形容物体的坚固,也可形容意志、团结等的坚定,与铜墙铁壁在形容坚固这一意义上相似。
5. 反义词及意思:
不堪一击: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击。也形容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与铜墙铁壁相反,强调脆弱。
一触即溃:指军队士气涣散,跟敌人一接触就崩溃。也用于形容局面等容易被破坏。
6. 例句:
这座城堡修得铜墙铁壁,易守难攻。
我们的边防战士如铜墙铁壁般守护着祖国的边境。
人民群众的力量是铜墙铁壁,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我们前进。
经过加固后的防线如同铜墙铁壁,敌人难以突破。
球队的防守如同铜墙铁壁,让对方很难进球。
在抗洪救灾中,军民团结一心,筑成了一道铜墙铁壁。
这座古老的城池有着铜墙铁壁般的防御体系。
公司内部团结一致,就像铜墙铁壁一样,能抵御各种风险。
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铜墙铁壁,保卫家园。
法律是保障公民权益的铜墙铁壁。
成语词典:铜墙铁壁
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采取不顾一切的行动。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宋朱熹《朱子全书·孟子一》:“看来惟是孟子说得斩钉截铁。”
砸锅卖铁:比喻把自己所有的都拿出来。
悬崖峭壁:峭壁:陡直的石壁。形容山势险峻。
趁热打铁:就着铁烧红的时候锻打。比喻抓紧时机,加速进行。
铜墙铁壁:比喻极坚固的防御工事。也比喻人民群众团结一致而形成的强大的防御力量。
金戈铁马:指战事。也用以形容战士的雄姿。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金戈:金属制作的戈。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坚壁清野:也说空室清野。加强工事,使堡垒坚固;将野外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物资清理收藏起来。使敌人深入后增加困难,消耗力量,无所获取。《晋书·石勒载记上》:“勒所过路次,皆坚壁清野,采掠无所获,军中大饥,士众相食。” 壁:营垒。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私人情面。
铁石心肠:形容心肠硬,毫不动感情。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二折:“他多管是铁石心肠,直恁的难亲傍。”
手无寸铁:手里什么武器也没有。铁:指武器。
铮铮铁骨:比喻人的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骨气。
破铜烂铁:破旧锈烂无用的铜铁器。
红杏出墙:形容春色正浓,情趣盎然。
颓垣断壁:形容建筑等残破的景象。
隔墙有耳:墙外有人偷听。指秘密外泄。《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铁树开花:铁树是一种常绿乔木,原产于热带,不常开花,移植北方后往往多年才开一次。比喻极难实现的事情。明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吴浙间尝有俗谚云,见事难成,则云须铁树花开。”
飞檐走壁:旧小说中形容练武的人身体轻捷,能在房檐和墙壁上行走如飞。
悬崖绝壁:形容山势险峻。悬崖:高而陡的山崖;绝壁:陡直的山崖。
铁板钉钉:比喻事情已定,不能变更:这次足球赛,甲队获胜,看来是~了。事实俱在,~,你抵赖不了。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面墙。形容极其穷困,一无所有。《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徒:只,仅仅。
断壁残垣:见〖残垣断壁〗。
心如铁石:心像铁石一样坚硬。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
篱壁间物:谓家园所产之物。
丰墙峭阯:墙高大而地基陡直。比喻根基不牢。阯,同“址”。
扶墙摸壁:抚摸着墙壁。比喻言论主张比较软弱平庸。
书香铜臭:书香,读书的家风;铜臭,铜钱上的臭味。指集书香和铜臭于一体的书商。
顽铁生光:发出光辉。
铁板注脚:指确定无疑的注释。
尺壁寸阴:阴:日影,光阴;寸阴:指极短的时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径尺的璧玉还要珍贵。极言时间可贵。
点金作铁: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同“点金成铁”。
铁面枪牙:比喻坚忍不拔,刻苦自励。
铁打江山:用铁锻打成的江山。比喻国家巩固。
门墙桃李: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萧然四壁:萧然:寂寞冷落;四壁:四面墙壁。屋里空荡荡的,没什么东西。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铁骨铮铮:指人有骨气,刚正坚贞。
面壁功深:指和尚面对墙壁默坐静修,道行很深。面壁:佛家用语。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作壁上观:也说从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兵包围了赵国的巨鹿,楚国和其他诸侯前去救援。当时秦兵声势很大,只有楚将项羽领着队伍去冲锋陷阵,其他诸侯的将领却都在壁(即军营的壁垒)上观战。后用“作壁上观”比喻在一旁观望,不动手帮助。
颓壁残垣: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的凄凉景象。
土扶成墙:比喻人应该互相扶助。
穿壁引光:也说凿壁偷光。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后用来形容贫穷而好学。
留军壁邺:留,使停留;壁,名词用作动词,驻扎;邺,魏地名,近赵境,故城在今河北临漳县西。
油壁香车:称妇女所乘油壁车。
匡衡凿壁: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磨穿铁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形容发奋读书,持久不懈。《新五代史·桑维翰传》:“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为‘桑’‘丧’同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佗(通“他”)求仕者,维翰慨然。…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佗仕。’卒以进士及第。”
循墙而走:沿着墙走。形容恭顺谨慎。
咬钉嚼铁:牙齿能咬碎铁钉。比喻意志坚强。
伸钩索铁:把錣伸直,把铁成索。
居徒四壁: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铁面御史: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后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员。
壁里安柱:在墙壁里加安支柱可以短暂的获得巩固,但是一旦出现基底问题,必然也是会腐朽。比喻饮鸩止渴,不得长久。
墙高基下:比喻名位虽高而才德低下。
壁立千仞:壁立:峭壁陡立。形容岩石高耸。
铜雀分香:三国 魏 曹操 临终遗令云:“吾婕妤妓人,皆著 铜雀臺 ……汝等时时登 铜雀臺,望吾西陵墓田。”又云:“餘香可分与诸夫人。”文见 晋 陆机《吊〈魏武帝文〉序》。后用为人临死前对妻妾的恋念之典。
羹墙之思:比喻对先贤的思慕。
铁窗风味:指监牢里囚犯的生活。
祸起萧墙:祸患起于内部。《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萧墙:院子里的照壁墙,比喻内部。
铁树花开: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铁树原产热带,不常开花。热带,不常开花。同“铁树开花”。
铜浇铁铸:形容体格非常强壮。
触事面墙:遇事象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知。
铜围铁马:比喻坚固的阵势。
逾墙钻隙:逾:越过;钻:穿孔,打眼。越墙、钻洞。指对女子作挑逗的行为。
峭壁悬崖:峭壁:陡直的石壁。
寸铁在手:寸铁:很短的兵器。手里拿着一件短小的兵器。
铜唇铁舌:比喻雄辩的口才。
面壁而已:比喻无所事事。
兄弟阋墙:兄弟在家争吵。比喻内部不和。《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 阋(xì):争吵。
金规铁律: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铁板歌喉:形容豪迈的演唱。
铁证如山:形容证据确凿,像山一样不能动摇。
顽铁生辉:顽铁:铁块。铁块发出了光辉。比喻人遇到了好时机,境况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
逾墙越舍:指翻墙越舍很快就走了。
萧墙之祸:发生在照壁以内的祸乱。指内部的祸乱。《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萧墙:照壁,影壁。
东墙窥宋:比喻美貌女郎倾心于男子。
买铁思金:比喻不切实际的贪心妄想。
阋墙御侮:阋:争吵;阋墙:兄弟相争于内;御侮:抵御外敌。比喻虽有内部争吵,仍能一致对外。
铁板一块:比喻像铁板那样难以分割的整体:他们不是~,内部有矛盾,有分歧。
磨穿铁鞋:形容长途跋涉,历尽艰辛。
聚铁铸错:形容失误无可挽救。
壁垒分明:今常喻指对立的事物和界限。比喻界限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