竦魂骇目 sǒng hún hài mù
竦魂骇目的意思
极言惊骇之状。竦,通“悚”。明 高攀龙《三时记》:“從山之右翼,臨不測而觀之,竦魂駭目,亦天下之一奇也。”
【解释】:极言惊骇之状。竦,通“ 悚 ”。 明 高攀龙 《三时记》:“從山之右翼,臨不測而觀之,竦魂駭目,亦天下之一奇也。”
成语词典:竦魂骇目
目中无人: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谁都看不起。
面目全非:模样变得与原先完全不同。形容变化极大(多含贬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举首则面目全非。”
惊涛骇浪: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船在~中前进。
耳聪目明: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目瞪口呆: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春节期间,文艺节目多得令人~。也说目不暇给(jǐ)。
魂牵梦萦:形容思念情切:他认出了这正是失散多年、日夜~的儿子。
魂不附体:形容人因受到重大震惊而惊恐万状,失去常态。
神魂颠倒:神魂:精神,神志。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
眉清目秀:形容容貌俊秀。
极目远眺:极:尽;眺:望。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魂飞魄散:也说魂飞魄丧。形容惊恐万分,非常害怕。
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
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目光炯炯:炯炯:明亮的样子。两眼明亮有神。
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也说惊世震俗。
惊魂未定: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引人注目:引起人注意。注目:眼光集中在一点上。
目不转睛:指眼珠子一动不动地注视。形容注意力集中。
光彩夺目:形容光泽颜色耀眼好看。
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也作怵目惊心。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睽睽(kuí):睁大眼睛注视着。
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擩(通“濡”)耳染,不学以能。”濡(r ú):沾湿。染:沾染。
璀璨夺目:璀璨:美玉发光。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有目共睹:人人都可以看到,极其明显。睹(dǔ):看见。
死不瞑目:死了也不闭眼睛。形容做事没达到目的,很不甘心。《三国志·吴书·孙坚传》:“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瞑目:闭眼。
巧立名目:为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而编造理由定出一些名目。
金刚怒目:形容面目威猛逼人。怒目:也说努目。金刚:佛教传说里保卫佛的武士。
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
黯然销魂:心神沮丧得像丢了魂似的。多用于描写别离时极度愁苦或悲伤的凄然之情。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目光短浅:形容缺乏远见。
目无尊长:不把尊长放在眼里。形容狂妄无礼。
孤魂野鬼:比喻没有依靠,处境艰难的人。
刮目相看:《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意思是离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明目张胆:指无所畏忌。《晋书·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现多用来形容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目不识丁:《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据说“丁”应写作“个”,因为字形相近而误。后来形容人不识字说“不识一丁”或“目不识丁”。
琳琅满目:比喻面前美好的东西很多。《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琳琅:美玉,比喻珍贵的东西。
横眉怒目:耸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獐头鼠目:獐子的头小而尖,老鼠的眼睛小而圆。形容坏人面目丑陋,神情狡猾。《旧唐书·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过目不忘: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魂不守舍: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惊恐万分。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
目无王法:不把国家的法律放在眼里。指人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
魂牵梦绕:形容万分思念,在梦中都牵挂。常用来表示对某人、某地或某种经历有着深深的眷恋和难以忘怀之情。
失魂落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面目可憎:相貌丑陋,神情卑劣,使人感到厌恶。唐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憎:厌恶。
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掩人耳目:遮着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以假象蒙骗别人。
头晕目眩:头发昏,眼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目无法纪: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面目一新:样子完全改变,有了崭新的面貌。
举目无亲:形容只身在外,十分孤单。
反目成仇: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双方从和睦的关系转变成仇视敌对的状态。
不堪入目: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
有目共赏:看见的人都赞赏。
阴魂不散:比喻坏人、坏事已经不存在,但是其恶劣影响还毒害着人们。
目光呆滞:指眼神无光,不灵活,常用来形容人精神萎靡或陷入沉思、受到巨大打击等状态。
惹人注目:引起别人的注意(如外貌)
鼠目寸光: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狂妄自大,谁都看不起。
稗耳贩目:比喻见闻浅薄,如商贩之买货卖货。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北朝经学》:“其時治經者各有師承……此可見諸儒師資有自,非同後世稗耳販目之學也。”
十目所视: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同“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光耀夺目:形容颜色鲜艳耀眼。
目瞪口哆:形容吃惊的样子。
目光如电:形容见识远大
炯炯目光:炯炯:明亮的样子。两眼明亮有神。近义词:炯炯有神 反义词:黯然失色。
目击耳闻: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风声目色:指纵情声色。
一叶障目:一叶蔽目。
遗魂亡魄:指抛弃思虑,停止精神活动。
巧作名目:指巧立名目。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目不给视:给:供给。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又美又多。
目迷五色:形容颜色又杂又多,使人看得眼花。也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令人分辨不清。《荀子·劝学》:“目好之五色。”《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只怕立朝之后,做主考房官,又要目迷五色,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