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类至尽 chōng lèi zhì jìn
充类至尽的意思
充类:推究同类事理;至尽:到极精密处。指就事理作充分的推论。
1. 【解释】:充类:推究同类事理;至尽:到极精密处。指就事理作充分的推论。
2. 【出自】:《孟子·万章下》:“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
3.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指用类推的办法把道理引申到顶
成语词典:充类至尽
自始至终:从开始到结束:大会~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滥竽充数:古代齐国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的乐队里充数。见《韩非子·内储说上》。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也用作自谦的话。竽:古代管乐器。
汗牛充栋: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意思是藏书极多,存放时能充满整个屋宇,外运时能累得牛流汗。后以“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充:装满。栋:房屋。
分门别类:根据事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或整理。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删繁就简,分门别类,几阅寒暑,始得成帙。”
同归于尽:一同毁灭。尽:完结,灭亡。
绞尽脑汁:费尽心思。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顾客~,应接不暇。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此文把反动派的嘴脸刻画得~。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诗经·邶风·旄丘》:“褎(yòu)如充耳。” 意思是悠闲得就像没听见一样。后用充耳不闻形容听不进或存心不听别人的意见。
出类拔萃:《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指超出一般(多用于形容品德、才能)。出:超越。拔:超出。萃(cuì):草丛生的样子,比喻成群的人或物。
关怀备至:关心得无微不至。
至高无上: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淮南子·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 汉许慎《说文解字·一部》:“天,颠也。至高无上。”
诸如此类:与此相类似的许多事物:~,不胜枚举。
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尽善尽美: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儿缺点。《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历尽沧桑:历:经历;沧桑:沧海桑田,指变化很大。形容饱经忧患,经历了许多变故。
至善至美:至:最。最完善,最美好。
仁至义尽:《礼记·郊特牲》:“仁之至,义之尽也。” 原指以极大的努力竭尽仁义之道。现指对人的劝告、争取或帮助已尽了最大的努力。至、尽:到底的意思。
机关算尽:机关:周密、巧妙的计谋。比喻用尽心思。
推崇备至:推崇:推重,敬佩。极其推重和敬佩。
除恶务尽:消除坏人坏事,务必干净、彻底。《左传·哀公元年》:“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尚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精诚所至: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一网打尽:比喻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一个也不漏。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四:“刘待制元瑜既弹苏舜钦,而连坐者甚众,同时俊彦为之一空。刘见宰相曰:‘聊为相公一网打尽。’”
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也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穷:尽。
不尽人意:指某件事物的结果不完全符合人的意愿,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
如获至宝:好像得到了最好的宝贝。形容对于所得到的东西非常珍视喜爱。
斩尽杀绝:全部杀光。比喻做事不留余地。
前功尽弃:以前经过努力得到的成绩完全白费。《史记·周本纪》:“一举不得,前功尽弃。” 弃:丢掉。
尽如人意:完全符合心意(多用于否定式):难以~。不能~。
精力充沛:体力强盛,精神充足。
费尽心机:挖空心思,用尽计谋。
一言难尽: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
有教无类:对任何人都给以教育,不分高低贵贱。《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类:类别,种类。
宾至如归:客人到此,有在家之感。形容接待客人热情周到。《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
以此类推:根据这一事物的道理,去推出与此类似的其他事物的道理。
从古至今:从古代一直到现在,强调时间跨度大,涵盖了过去到当下的整个历程。
丧尽天良:丧:丧失;天良:良心。没有一点良心。形容恶毒到了极点。
苦尽甘来:比喻艰苦的境况过去,美好的境况到来。也说苦尽甜来。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周到、细致。
不伦不类: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翻译如果不顾本国语言的特点,死抠原文字句,就会弄出一些~的句子来,叫人看不懂。
感激不尽:感激的心情没有穷尽。形容非常感激。
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江郎才尽:南朝江淹年少时以文才著称,晚年诗文无佳句,人们说他才尽了。后来用“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
弹尽粮绝:弹药用光,粮食吃完,形容作战的必需品消耗完又得不到补给,处境十分困难。
物尽其用:尽量发挥出各种东西的效用。指不浪费一点东西。
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
至亲好友:关系至深的亲戚,感情最好的朋友。
无穷无尽: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画饼充饥:用画的饼解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dàn)也。” 后用“画饼充饥”比喻以空想来安慰自己。也用以比喻只有虚名而没有实惠。
至死不渝: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人尽其才: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淮南子·兵略训》:“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
情至意尽:指对人的情谊已经到极点。
群贤毕至:指众多贤能的人都聚集在一起。用于形容人才汇聚的盛大场面。
尽态极妍:尽:极好;态:仪态;妍:美丽。容貌姿态美丽娇艳到极点。
人迹罕至: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鞠躬尽瘁:恭敬谨慎,勤勤恳恳,尽心竭力,奉献一切。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尽瘁:竭尽劳苦。
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每个公务员都应该~。
尽诚竭节: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聊尽绵薄:意为在帮了别人以后,对别人说的谦虚的话,让受助的人不必放在心上。
竭尽全力:用尽全部力量。
欣然而至:愉快地来到。
言行不类: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绝德至行:绝、至:极,尽。极为高尚的道德品行。
俭薄不充:俭:节俭;充:充裕。指生活极为俭朴,不富裕。
讫情尽意:指尽量满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不加控制。
水尽鹅飞:水干涸,鹅飞走。比喻恩情断绝,各走各的路。也比喻精光,一点儿也不剩。
尽入彀中:彀中:弓箭射程以内,比喻牢笼、圈套。尽数网罗,全部就范。
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刻鹄类鹜:刻:刻画;鹄:天鹅;类:似,像;鹜:鸭子。画天鹅不成,仍有些像鸭子。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
殊方异类:不同的地方各种各样不同的事物。
臻于至善:做到极致。
四至八道: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
意切辞尽:意思恳切,言辞毫无保留。
人心无尽:人的私心没有满足的时候。
穷老尽气:一直到了很大年纪,用尽了一生气力。形容一个人把毕生精力都消耗在某种学业之上。
袖手充耳:谓不闻不问。清 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中有從旁解紛者,既不能誓師討賊,視其力之所能爲,則當袖手充耳,姑聽命于發踪指示之人。”
委曲详尽:指对事情的开始经过和结尾了解得十分详细而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