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旄仗钺 bǐng máo zhàng yuè
秉旄仗钺的意思
秉、仗:拿着;旄:古代军旗的一种;钺:古兵器,象斧。手执指挥全军的旗帜和受命出征的黄钺。比喻掌握着军事大权。
秉、仗:拿着;旄:古代军旗的一种;钺:古兵器,象斧。手执指挥全军的旗帜和受命出征的黄钺。比喻掌握着军事大权。
成语词典:秉旄仗钺
仗义执言: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多指抢劫)。
仗义疏财:为了正义或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疏:分散。
仗势欺人:仗:凭借,依靠。依仗某种权势欺压人。
斧钺刀墨:斧钺:古代军法用来杀人的斧子,泛指刑罚中的杀戮;刀墨:指黥刑,泛指罪犯。对罪犯施以刑罚。
杖钺一方:比喻掌握兵权或驻扎一方。
秉轴持钧:掌握事物运转的中心和关键。
倚财仗势:倚、仗:凭借。倚仗着自己的财产和势力。
仗马寒蝉: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秉文经武:执掌文事,经营武备。
秉烛达旦:出自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三》,字面意思是点着蜡烛一直熬到早晨,比喻人辛勤工作直到第二天早上。
使酒仗气:仗:凭借,倚仗;使:放任。指任性发酒疯。
严于鈇钺:指揭发、指斥、抨击坏人坏事极其严厉。
白旄黄钺:比喻有关征战的事。
严如鈇钺:抨击坏人坏事极其严厉。
秉旄仗钺:秉、仗:拿着;旄:古代军旗的一种;钺:古兵器,象斧。手执指挥全军的旗帜和受命出征的黄钺。比喻掌握着军事大权。
遵道秉义:犹言遵守道义。
刀锯斧钺:古代四种刑具。借指酷刑。
一秉至公: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
秉烛夜读:原意为黑夜里点起蜡烛,借着微弱的烛光读书。
斧钺汤镬:斧钺:古代军中刑戮。汤:滚开的水。镬:古代的大锅。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指各种酷刑。
秉烛夜游: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不避斧钺: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秉要执本: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负气仗义:凭借正气,主持正义。
秉烛夜行:出自颜之推《勉学》,比喻光线微弱,视野不好。
斧钺之诛: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
秉公办事:秉持公正之心做事,公事公办。
当风秉烛:秉:举着。迎着风举着蜡烛。比喻身陷危险境地。
秉笔直书: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立仗之马:比喻因贪恋高官厚禄而不敢有所作为的人。
遗训可秉:秉:秉承,领受。前人留下来的训告可以继承。
秉公任直:持心公正,处事正直。
秉灯夜烛:白天学习还不够晚上仍然坚持看书。
一秉虔诚:指诚心诚意。
狗仗人势:比喻仗势欺人(骂人的话)。
秉节持重:保持节操,谨慎稳重。
秉烛待旦: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秉政劳民:秉:掌握;劳:抚慰。掌握政治,抚慰百姓。旧时指统治者执政亲民。
仗义疎财:亦作“仗義疏財”。谓重义气而分财助人。元 郑廷玉《忍字记》楔子:“這個員外必是箇仗義疎財的人。”元 无名氏《贫富兴衰》第二折:“全不肯施仁布德行方便,那裏有仗義疎財發好心。”《水浒传》第三七回:“多聽的江湖上來往的人説兄長清德,扶危濟困,仗義疏財。”
仗气使酒:任意撒酒疯。
行侠仗义:讲义气,爱帮助别人,专打抱不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