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所失 ruò yǒu suǒ shī
1. 拼音:ruò yǒu suǒ shī
2. 意思: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3.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梁·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4. 近义词:
惘然若失:心情不舒畅,好像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与若有所失都表达了一种怅然的情绪,因心理上的缺失感而导致。
六神无主:形容心慌意乱,拿不定主意。这种状态往往伴随着一种失去方向、不知所措的感觉,和若有所失有相似的心理氛围。
魂不守舍:灵魂离开了躯壳。指人之将死。也形容精神恍惚。在表达精神状态上有类似若有所失之处,即心思不在当前,仿佛有东西丢失了一般。
5. 反义词: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与若有所失那种内心有所牵挂、惆怅的状态相反。
不动声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体现出一种情绪上的稳定,和若有所失的情绪波动不同。
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没有若有所失那种因内心不安而产生的情绪表现。
6. 例句:
他离开家乡后,心中总是若有所失。
看着孩子们离去的背影,老人若有所失。
她把珍藏多年的项链弄丢了,一整天都若有所失。
他从热闹的聚会回到冷清的家中,不禁若有所失。
这本书读完了,他感觉若有所失,仿佛和书中的朋友告别。
当宠物狗走失后,她整天都若有所失,做什么都没心思。
他辞去了工作,起初几天总是若有所失,有些不习惯。
演出结束了,观众们带着若有所失的心情离开剧院。
曾经的好友渐渐疏远,他心里若有所失。
毕业了,大家各奔东西,他在校园里徘徊,若有所失。
成语词典:若有所失
答非所问: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也说所答非所问。
别有洞天:另有一种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
旁若无人: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形容态度高傲或从容自然,对别人毫不介意。《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若:好像。
后继有人:有人接续前头的人所从事的事业。
尺有所短:比喻事物有其短处,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合适的。
寸有所长:寸比尺短,但用于更短处即显其长。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也会有他的长处。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远望白云缭绕,峰峦~。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面对突然情况,无法应付。《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徒有虚名:空有某种名声,指名不符实。也说徒有其名。
责有攸归:责任有所归属。指责任归谁承担是推卸不了的。攸(yōu):所。
所向披靡:比喻力量(多指军事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披靡(mǐ):草木被吹倒。
有说有笑:连说带笑。形容十分欢快。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欣喜若狂:欣喜:快乐;若:好像;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错落有致:错落:参差不齐。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死有余辜:虽死也抵偿不了他的罪过。说明罪大恶极。辜(gū):罪恶。
口若悬河:形容口才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晋书·郭象传》:“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所向无敌:力量很强,到哪里都没有对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风劲勇,所向无敌。” 向:指向。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
有机可乘:有空子可钻。
有始无终:指人做事不能坚持到底。
固若金汤:形容防守非常坚固。金:金城,指坚固的城墙。汤:汤池,指防守严密的护城河。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七:“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碑:记载功绩的石碑。
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绝无仅有:极其少有:这种奇事是~的。
若明若暗:比喻对问题或情况有所认识却不很清楚,也指对某事态度不明朗。
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大惊失色: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孤单失群:形容孤单、无所依靠的人(或动物),不能与伙伴合群。
闻所未闻:听到了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形容事情新奇。《史记·陆贾列传》:“至生来,令我日闻所未闻。”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有朝一日:将来有一天。
卓有成效:有显著的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
井然有序: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孔武有力:孔:甚,很。形容人很有力气。
赫赫有名: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非常显赫。
力所能及:自己的能力所能办到的:让学生参加一些~的劳动。
流离失所:由于灾荒战乱等而流转离散在外,失掉安身的地方。
哑然失笑:见到或听到好笑的事,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哑(旧读è)。
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那样的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老子·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谷:山谷。
失之交臂:也说交臂失之。《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 形容当面错过了好机会。交臂:胳膊碰胳膊,指走得很靠近,擦肩而过。
煞有介事:像真有这么一回事似的。多指故作姿态。
寥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清晨的星星一样。形容很少。
大有裨益:裨益:益处、好处。形容益处很大。
奋发有为: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利害得失: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
置若罔闻:好像没有听见似的,不加理睬。若:像。罔:没有。
众所周知:大家全都知道。
安之若素:(遇到不好的情况或异常情况)毫不在意,跟平常一样对待。素:平日。
绰有余裕: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冷若冰霜:像冰霜一样冷冰冰的。比喻待人不热情。也比喻态度严厉,不好接近。
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多形容非常贫穷。
有目共睹:人人都可以看到,极其明显。睹(dǔ):看见。
判若鸿沟:形容界线很清楚,区别很明显。见〖鸿沟〗。
噤若寒蝉:像晚秋时的蝉那样一声不响。形容受到压制不敢作声。
昭然若揭:形容真相完全暴露出来。
无所事事:什么事都不干。事事:做事情。
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往来人很多,十分热闹。《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庭:院子。
得不偿失:所得的利益补 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偿(cháng)。
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紊(wěn):乱。
匪夷所思:不是根据常 理所能想象到的。《周易·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夷(yí):平常。
有恃无恐:因有所倚仗而不害怕。《左传·僖公二十六年》:“齐侯曰:‘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展禽)对曰:‘恃先王之命。’” 恃(shì):倚仗。恐:害怕。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也作振振有辞。
精诚所至: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无所适从:不知跟从哪一个好。比喻不知怎么办才好。适:往。从:跟随。
有眼无珠:比喻没有识别能力。
大智若愚:也说大智如愚。意本《老子 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形容聪明的人,不炫耀自己,从表面看好像很 愚笨。
岂有此理:哪有这个道理。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
求贤若渴: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也说求贤如渴。
百无一失:形容有充分把握,不会出错。
一无所得:什么也没有得到。形容毫无收获。
强人所难:勉强别人做为难的事:他不会唱戏,你偏要他唱,这不是~吗?
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已过去,回想起来心里还有点后怕。悸(jì):因害怕而心跳。
教导有方: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万无一失: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失之毫厘: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但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毫厘:长度的小单位,十毫为一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