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攘臂

揎腕攘臂 xuān wàn rǎng bì

揎腕攘臂的意思

捋袖伸臂。一种粗暴的姿态。

1. 【解释】:捋袖伸臂。一种粗暴的姿态。

2. 【出自】:清·戴名世《〈齐讴集〉自序》:“譬之盲僮跛竖,各以其意喜怒主人,而揎腕攘臂于藩篱之外,而主人曾莫知之也。”

揎腕攘臂的近义词

揎拳裸袖

成语词典:揎腕攘臂

熙来攘往xī lái rǎng wǎng:即“熙熙攘攘”

失之交臂shī zhī jiāo bì:也说交臂失之。《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 形容当面错过了好机会。交臂:胳膊碰胳膊,指走得很靠近,擦肩而过。

袒胸露臂tǎn xiōng lù bì:露出胸脯和手臂。

熙熙攘攘xī xī rǎng rǎng:也说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

三头六臂sān tóu liù bì:《景德传灯录》卷一三:“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 后用来形容有特别大的本领。

左膀右臂zuǒ bǎng yòu bì:比喻得力的助手。

一臂之力yī bì zhī lì:指其中的一部分力量或不大的力量:助你~。

振臂一呼zhèn bì yī hū:振:挥动。挥动手臂呼喊(多用在号召)。

举首奋臂jǔ shǒu fèn bì:犹昂首振臂。谓振作奋发。宋 苏轼《论积欠六事状》:“民爲積欠所壓,如負千鈞而行,免於僵仆則幸矣;何暇舉首奮臂,以營求於一飽之外哉?”

揎腕攘臂xuān wàn rǎng bì:捋袖伸臂。一种粗暴的姿态。

鼠臂虮肝shǔ bì jǐ gān:犹言鼠肝虫臂。指或为鼠臂或为虮肝,指人世变化无常。

袒臂挥拳tǎn bì huī quán:挽袖露臂,挥动拳头。形容准备动武的样子。

割臂同盟gē bì tóng méng:割臂出血以为盟誓。

扼腕兴嗟è wàn xīng jiē:扼腕:用手握腕;嗟:感叹。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发出叹息的神态。

攘攘熙熙rǎng rǎng xī xī:喧嚷纷杂的样子。

扼腕叹息è wàn tàn xī:扼:握住,抓住。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

螳臂自雄táng bì zì xióng: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

揎拳捋袖xuān quán luō xiù:揎:卷起袖子;捋:拉起。伸出拳头,拉起袖子。形容怒气冲冲准备动武的样子。

枕山臂江zhěn shān bì jiāng:指依山傍水。

亲知把臂qīn zhī bǎ bì:指亲人或知心朋友。

交臂相失jiāo bì xiāng shī:犹言交臂失之。比喻遇到了机会而又当面错过。

螳螂奋臂táng láng fèn bì: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捋臂揎拳luō bì xuān quán:卷起袖子,伸出拳头,准备动手。

啮臂之盟niè bì zhī méng:比喻男女海誓山盟,私定婚事。

意攘心劳yì rǎng xīn láo:犹心慌意乱。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壮士断腕zhuàng shì duàn wàn:指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迟疑、姑息。

内修外攘nèi xiū wai rǎng:对内整治国政,对外抵御敌人。修亦作“修”。

攘袂切齿rǎng mèi qiè chǐ:攘袂:捋起衣袖;切齿:咬紧牙齿。形容愤怒、激动的样子。

纷纷攘攘fēn fēn rǎng rǎng:纷纷:众多;攘攘:杂乱的样子。众多且杂乱。形容人群杂乱。

扼腕抵掌è wàn dǐ zhǎng:用手握腕,击着手掌。表示很激动、振奋的神态。

交臂历指jiāo bì lì zhǐ:交臂:两手反缚;历指:古代拶指的刑罚。象罪犯两手反缚、受拶指的刑罚一般。形容痛苦万状,毫无自由。

螫手解腕shì shǒu jǐe wàn:比喻为了顾全大局而忍痛牺牲局部。

错臂左衽cuò bì zuǒ rèn:古越人的服饰。

兵戈扰攘bīng gē rǎo rǎng: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把臂徐去bǎ bì xú qù:互相挽着胳膊慢慢离开。

攘臂而起rǎng bì ér qǐ:形容兴奋 激动地站起来。

七捞八攘qī lāo bā rǎng:到处捞摸扰攘。形容思绪纷乱不宁。

臂有四肘bì yǒu sì zhǒu:比喻不凡的相貌。

攘肌及骨rǎng jī jí gǔ:比喻侵及腹地。

虫臂拒辙chóng bì jù zhé:犹言螳臂挡车。比喻以小敌大,力量悬殊。唐 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夫以爾之材力,而取彼之凶殘,是猶以火焚枯,以石壓卵,蟲臂拒轍,雞肋承拳,萬萬相殊,破之必矣。”参见“螳臂當車”。

攘臂嗔目rǎng bì chēn mù:捋袖伸臂,瞪着眼睛。比喻人发怒时的样子。

攘袂引领rǎng mèi yǐn lǐng:揎袖捋臂,伸长头颈。形容激奋盼望貌。

掉臂不顾diào bì bù gù:掉:摆动。摆动着手臂,头也不回。形容毫无眷顾。

铁腕人物tiě wàn rén wù:用意志或性格的力量或军事手段进行领导或控制的人。

割臂盟公gē bì méng gōng: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鼠肝虫臂shǔ gān chóng bì: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要离断臂yào lí duàn bì:使用苦肉计达到目的。

扼臂啮指è bì niè zhǐ:扼:用力掐;啮:咬。掐胳膊,咬手指。形容母子心灵相互感应。

攘除奸凶rǎng chú jiān xiōng:铲除奸臣汉贼。

安内攘外ān nèi rǎng wài: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绛纱系臂jiàng shā xì bì:《晋书·后妃传上·胡贵嫔》:“泰始 九年,帝(晋武帝)多简良家子女以充内职,自择其美者,以絳纱繫臂。”后代亦有用作定亲标记者。

螳臂挡车táng bì dǎng chē:螳臂当车。

忍尤攘诟rěn yóu rǎng gòu:暂时忍受耻辱,为的是等待洗雪。

把臂入林bǎ bì rù lín:把:指挽着;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亲热。旧指相偕归隐。

揎拳攘臂xuān quán rǎng bì:形容振奋或发怒的样子。

如臂使指rú bì shǐ zhǐ:《汉书·贾谊传》:“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比喻指挥如意。

螳臂当辕táng bì dāng yuán:比喻自不量力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攘为己有rǎng wéi jǐ yǒu:窃夺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断臂燃身duàn bì rán shēn:断手臂、燃肉身灯。明 李贽《咏古》之二:“断臂燃身未足夸,何当垂老问年华。”明 李贽《复邓石阳书》:“虽至于断臂燃身,亦祗为丧身失命之夫耳,竟何补也!”参见“燃肉身灯”。

搤臂啮指è bì niè zhǐ:指至孝之人与父母心相感应。

蛇螫断腕shé shì duàn wàn:喻小害能坏大事。清 钱谦益《向言下》之五:“蛇螫斷腕,蟻穴壞隄,史臣之所以俯仰三歎者也。”

折臂三公shé bì sān gōng: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人有相 羊祜 父墓,后应出受命君。

裸袖揎拳luǒ xiù xuān quán:挽起衣袖,露出拳头,形容浪荡。

撩衣奋臂liáo yī fèn bì:撩:揭起;奋:举起。揭开衣服,举起胳膊。形容准备动手的样子。

扼腕长叹è wàn cháng tàn: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的神态。

瞋目扼腕chēn mù è wàn:形容愤怒、勇敢的样子。

貊乡鼠攘mò xiāng shǔ rǎng:旧指民风浇薄、宵小横行的地区。

奋臂一呼fèn bì yī hū:高举手臂,大声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