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哀哉 wū hū āi zāi
呜呼哀哉的意思
旧时祭文中常用的感叹语。常用以表示哀悼死者。《诗经·大雅·召旻》:“於(呜)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 后借指灭亡(含贬义)。
1. 【解释】:呜呼:叹词;哉:语气助词。原为表示哀痛的感叹语,旧时祭文中常用。现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2. 【出自】:《诗经·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左传·哀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3. 【示例】:那婆娘精神恍惚,自觉无颜。解腰间绣带,悬梁自缢,呜呼哀哉。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
4. 【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含讽刺意味
呜呼哀哉的近义词
寿终正寝、与世长辞
成语词典:呜呼哀哉
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千呼万唤:形容再三催促。
欢呼雀跃:高兴得像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
大声疾呼:大声而急切地 呼喊,以引起人的注意或使人醒悟。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呼之欲出:也说呼之或出。宋苏轼《郭忠恕画赞》:“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形容人像画得逼真,像活人一样,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后也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一呼百应:一声召唤,群起响应。形容威信高,响应者多。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引:牵引,招引。常用于鸟类招呼同伴。
节哀顺变:节制哀痛,顺应变故。对父母或其他亲人去世的人的慰唁之辞。《礼记·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
喜怒哀乐:高兴、愤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感情。
振臂一呼:振:挥动。挥动手臂呼喊(多用在号召)。
大呼小叫:高一声低一声地乱叫乱喊。
哀兵必胜:《老子》六十九章:“故抗兵相若,则哀者胜矣。”对抗的两军力量相当,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指受压抑而奋起反抗的军队,必然能打胜仗。
抚胸呼天:抚胸:拍打胸口。拍打胸口大声叫天。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
呼应不灵:指消息不能正常传递,指挥不能正常进行。
哀感天地: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独弦哀歌:独自弹着弦子,唱着悲哀的歌调。指故意不按通常规律办事,以示自己与众不同,从而借此沽名钓誉。
罔极之哀:罔:无,没有;极:尽头;哀:悲哀。哀伤以了极点,没有更悲哀的了。指失去父母的悲哀。
欢呼雷动:欢呼的声音像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乐的气氛。
存荣没哀:存:生存;荣:光耀;哀:悲伤。活着受人尊敬,死后令人哀痛。出处:汉·蔡邕《陈太丘碑文》:“斯可谓存荣没哀,死而不朽者矣。”
哀告宾伏:哀求饶恕,愿意服从。[宾伏:古代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服从;后指顺从、归顺。] 书证:元•;佚名《延安府》第一折:“我见他慌悚踌躇,左右支吾,紧慢相逐,跪在街衢,哀告宾伏。”
嵩呼万岁:又作“三呼万岁”、“山呼万岁”。
哀丝豪竹:形容弦管乐声悲壮动人。宋陆游《长歌行》诗:“哀丝豪竹助剧饮,如巨野受黄河倾。” 哀丝:悲哀的弦乐声。豪竹:豪壮的管乐声。
庚癸之呼:庚、癸:军粮的隐语。原是军中乞粮的隐语。后指向人借钱。
诟龟呼天:原意为占卜不吉,对占卜器具及天辱骂呼叫。引申为对不幸命运的呼号。
呼昼作夜:昼:白天。把白天叫作夜晚。比喻颠倒黑白,不分是非。
哀丝豪肉:悲切的弦乐,洪亮的歌喉。
欢呼鼓舞:形容欢乐兴奋之极。
何足道哉:足:值得。哪里值得谈起呢?表示不值一提,带有轻蔑之意。
哀死事生:哀:哀痛;事:侍奉。哀恸死者,侍奉生者。
哀鸿满路: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灾民。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呼吸之间:形容极为短暂的时间。
哀鸿遍地: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哀告宾服:宾服: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依服、服从。后泛指归顺、服从。指哀求饶恕,愿意服从。
哀哀父母: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的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呼幺喝六:掷骰子时的呼喊声。幺为输点,六为赢点,一般对方掷时喊“幺”,自己掷时喊“六”。泛指赌博时的喧哗声。幺(yāo):一。
得其所哉:指得到适宜的处所。也用来指安排得当,称心满意。
哀矜惩创:哀、矜:怜悯;创:惩罚。爱怜而又责罚。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衔哀致诚:衔:含着。胸怀哀痛之情,致真诚之意。
患至呼天:患:祸患;呼:喊。形容事前不作准备,灾祸临头,求天救助。
疾声大呼:疾:急速。急促而大声的呼喊,以引起注意。
哀吹豪竹:指悲壮动人的乐声。吹、竹,指笙箫之属。元 麻革《题李氏寓酒轩》诗:“千金结客多少年,哀吹豪竹,倒倾玉舡以酒玄。”
哀感中年: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闻呼即至:闻:听到;呼:呼唤;即:立刻;至:到。听到呼唤立刻就到。形容动作迅速。
呼朋引类:招呼聚集同类的人(多含贬义)。明张岱《陶庵梦忆·扬州清明》:“博徒持小杌坐地…呼朋引类,以钱掷地,谓之跌成。” 引:带领。
哀乐相生:悲痛和喜乐互为因果。
呜呼噫嘻:叹词。表示慨叹。
登高一呼: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
呼来喝去:呼、喝:大声喊叫。呼之即来,喝之即去。形容随意驱使。
跌足大呼:常在悲痛、伤心、绝望时。
遥相呼应:远远地互相配合。
哀乐中节:指哀伤和欢乐都适度。
一呼三颠:比喻动摇、不稳定。
一呼即集:呼:呼唤;集:聚集。呼唤一声,人们就聚集到一起。
尚慎旃哉:还要谨慎小心啊。
同声相呼: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歌吟笑呼:高歌低吟,狂笑欢呼。用来形容饮酒之后豪情流露。
一命呜呼:死了(含诙谐意或嘲讽意)。
哀矜勿喜:哀矜:怜悯。指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怜悯,不要幸灾乐祸。
呼庚呼癸:庚、癸:军粮的隐语。原是军中乞粮的隐语。后指向人借钱。
忧国哀民:担心国事,为百姓的安危担心。
苦苦哀求:用低沉而悲哀的声音一再恳求。
康哉之歌:古歌谣。歌词出于《书·益稷》。后用以泛指颂太平之歌。
乞哀告怜:乞求别人哀怜和帮助。
号呼靡及:高声呼喊,无人应答。
呼天抢地:高声喊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匡超人呼天抢地,一面安排装殓。” 抢(qiāng):撞。
一呼再喏:听到一声呼唤即连声应答。表示恭顺。
八方呼应:呼应:彼此声气相通。泛指周围、各地。形容各方面互通声气,互相配合。
哀梨蒸食: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岂有他哉:以反问加强语势,表示没有别的(原因、道理、意图等)。
感旧之哀:感念旧人旧事的哀叹。表示怀旧。
鸿雁哀鸣:哀:悲哀。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生活凄惨。
一呼而集:呼:呼唤;集:聚集。呼唤一声,人们就聚集到一起。
哀思如潮:哀伤的思绪如同潮涌一般。形容极度悲痛。
告哀乞怜:告:请求;乞:求,讨。向别人乞求怜悯、帮助。
一呼百和:一人呼唤,百人响应。形容响应的人很多。
呼卢喝雉:呼、喝:喊叫;卢、雉:古时赌具上的两种颜色。泛指赌博。
奔走呼号:一边奔跑,一边喊叫,形容为办成某事而到处宣传,以争取同情和支持。
堂哉皇哉:犹堂而皇之。形容端正庄严或雄伟有气派。也指表面上庄严正大,堂堂正正,实际却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