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丝半缕 bàn sī bàn lǚ
半丝半缕的意思
缕:线。半根丝,半缕线。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
1. 【解释】:缕:线。半根丝,半缕线。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
2. 【出自】: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价值低微的东西
半丝半缕的近义词
一针一线
成语词典:半丝半缕
一知半解: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半推半就:又要推开又要靠近,形容心里愿意,表面却装出不愿意而推辞的样子。
半信半疑: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一年半载:一年半年。泛指一段时间。
毁誉参半:毁谤和赞誉各占一半:对这部电视剧众说纷纭,~。
藕断丝连:藕被折断时还有许多丝连着不断。比喻相互间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唐孟郊《去妇》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连牵。”
半身不遂:即“偏瘫”
治丝益棼:《左传·隐公四年》:“犹治丝而棼之也。” 意思是整理蚕丝,不找头绪,越理越乱。比喻做事没有抓住要领,越做越糟。棼(fén):纷乱。
一鳞半爪:也说东鳞西爪。原指龙(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不见全身。见清赵执信《谈龙录》。比喻只是事物的一部分,不是全部。也比喻事物的零星片断,不完整。
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丝丝入扣:纺织时,每条经线都要从“扣”齿间穿过。用以比喻做得十分细致、合拍(多指文章、艺术表演等)。扣:同“筘”,织布机上的一种机件。
半途而废: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途:道路。废:停止。
丝丝缕缕:形容事物之间相互牵连或某种思绪、情感等延续不断,如同丝线般细长、轻柔。也可形容物体呈细长条、连续不断的状态。
一丝不挂:形容赤身裸体。
蛛丝马迹: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
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千丝万缕:有千条丝万条线连着。形容彼此之间关系复杂,难以割断。宋戴石屏《怜薄命》词:“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拧不住一分愁绪。”
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半斤八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半梦半醒:指睡眠尚未清醒。
事半功倍:《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半死不活:形容快要死的样子:这些~的秧苗怕缓不过来了。
半老徐娘:《南史·元帝徐妃传》:“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后来用“半老徐娘”指中年色衰的妇女。
半大不小:指人未到成年但已不是儿童的年龄。
半生不熟:食物没完全加工熟;果实没有完全成熟:肉煮得~的,没法吃。葡萄~的,太酸。
疑信参半:指半信半疑。
游丝飞絮:游动的蛛丝,飘盈的柳絮。
一男半女:指一个儿子或女儿。
喜半参忧:表达内心一半欢喜一半忧愁的情感。
丝来线去:比喻纠缠连挂。
一星半点:形容极少。
哀丝豪竹:形容弦管乐声悲壮动人。宋陆游《长歌行》诗:“哀丝豪竹助剧饮,如巨野受黄河倾。” 哀丝:悲哀的弦乐声。豪竹:豪壮的管乐声。
半零不落:破旧不堪的意思。
思过半矣:指已领悟大半。
丝竹之音:指音乐的声音。
哀丝豪肉:悲切的弦乐,洪亮的歌喉。
分丝析缕:比喻明察入微。
青丝白马:指作乱的人。
一丝一毫:丝毫。
一支半节:指一小部分。
无丝有线:丝:通私,私情;线:线索。指虽没有私情,仍有嫌疑。
半部论语: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简丝数米:简择丝缕,查点米粒。比喻工作琐细。
鸾胶凤丝:指续娶的后妻。
半三不四:指心神不定,无精打采。
半信不信:指不完全相信。
刃迎缕解:比喻顺利解决。
半明不灭:形容半明半暗,将要熄灭。
命若悬丝:比喻生命垂危。
茧丝牛毛:形容功夫细密。
风丝不透:透:通过,穿过。风刮不进,雨透不过。形容封闭十分紧密。
身无寸缕:指身上没有一寸线。形容极其穷困。
半路夫妻:谓男子再娶或女子再嫁所结成的夫妻。
丝纷栉比:像丝一样纷繁,像梳齿一样排列。形容纷繁罗列。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桥东录》:“纂組異聞,網羅軼事,猥璅贅餘,絲紛櫛比,一經奇見而色飛,偶爾艷聆而絶倒。”
羔羊素丝:《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毛 传:“小曰羔,大曰羊。素,白也。紽,数也。古者素丝以英裘,不失其制。大夫羔裘以居。”孔颖达 疏:“毛 以为 召南 大夫皆正直节俭。言用羔羊之皮以为裘,缝杀得製,素丝为英饰,其紽数有五。既外服羔羊之裘,内有羔羊之德,故退朝而食,从公门入私门,布德施行,皆委蛇然动而有法,可使人踪跡而效之。言其行服相称,内外得宜。”后因以“羔羊素丝”称誉士大夫正直节俭、内德与外仪并美。
丝析发解:比喻细密而有条理地分析剖解。明 宋濂《汪先生墓志铭》:“參以 伊 洛 大儒傳注之説,絲析髮解,日攻月較,不故求爲異,而亦不苟爲同。”
毫厘丝忽:古代“分”以下四个微小长度单位的并称。喻指极微细的事物。
染丝之叹:比喻本来相同的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成不同的事物。
彩丝系虎:旧俗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妇女用绫绸制成小虎或粽子、葫芦、樱桃等形状,以五彩丝线穿之,悬于钗头,或使小儿带之,以辟邪,称“綵丝繫虎”。参阅 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綵丝系虎》。
牵丝攀藤:比喻东拉西扯地攀附。
丝恩发怨:丝、发:形容细小。形容极细小的恩怨。
吐丝自缚:比喻自己的所作所为阻碍了自己的行动自由。
调丝弄竹:泛指吹弹乐器。
半死半生:未全死。
一丝不紊:一点儿也不乱。形容极有条理。
半间半界:不彻底,不深透。
单丝不线:一根丝纺不成线。比喻单身,没有配偶。
减师半德:谓只学到老师的一半。
素丝羔羊:指正直廉洁的官吏。
皂丝麻线:比喻不清不白,关系混乱。
半文半白:文言和白话夹杂。亦作“半文不白”。
半壁江山:国土的一半。多用以形容敌人大举入侵后被分割的国土的某一部分(侵占的部分或保存的部分)。
依头缕当:依头:理出头绪;缕当:了当。比喻把事情一件件弄清楚。
分厘毫丝:形容极细微。
素丝良马:以之为礼遇贤士之辞。
半斤八面: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重量相等。比喻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亦作“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半斤对八两”。
蚕丝牛毛:比喻多而细密。
红丝暗系:相传月下老人掌管人间的姻缘,以红绳系夫妇之足。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出处: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绾。’”示例:还不曾~,先弄得白刃相加。★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
以半击倍:用半数兵力击破一倍于己的敌人。形容取胜之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