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口小儿 huáng kǒu xiǎo ér
黄口小儿的意思
也说黄口孺子。婴儿。用来讥讽人年幼无知。黄口:幼鸟的嘴。
1. 【解释】:黄口:儿童;小儿: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2. 【出自】:《孔子家语·六本》:“孔子见罗崔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3. 【示例】:其中自然有古典,为“黄口小儿”所不知。 ◎鲁迅《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
4.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黄口小儿的近义词
黄口孺子
成语词典:黄口小儿
炎黄子孙:炎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有熊氏,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族的后代。亦作“黄炎子孙”。
十字路口:两条路纵横交叉的地方,比喻在重大问题上需要对去向作出选择的境地:处在人生的~,他将何去何从呢?
心直口快: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
脱口而出:不加思索,随口说出。
目瞪口呆: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口是心非:指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
小巧玲珑:形容小而灵巧、精致:画舫里陈设着~的紫檀桌椅。苏州很多园林建筑得~。
羊肠小道:指狭窄曲折的小路(多指山路)。
矢口否认:一口咬定,完全不承认。矢:发誓。
异口同声:大家说的完全一致。《宋书·庾炳之传》:“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小惩大诫:因受到小的惩罚,就加倍警惕自己,不至于犯大错误。《周易·系辞下》:“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口若悬河:形容口才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晋书·郭象传》:“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两小无猜:男女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
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七:“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碑:记载功绩的石碑。
脍炙人口:脍和炙都是美味的食品。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宣和书谱》卷一○:“(韩偓)所著歌诗颇多,其间绮丽得意者数百篇,往往脍炙人口。” 炙(zhì):烤肉。
正儿八经:很正经;严肃认真:他是个~的庄稼人。咱们~地请他来吃顿饭。
非同小可:不是寻常的。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小可:轻微,寻常。
金口玉言:极难得的可贵的话,封建社会多称皇帝讲的话,后来也用来泛指不能改变的话。
大材小用:大的材料用在小处。多指人事安排上不恰当,屈才。
跳梁小丑:比喻猖狂作乱而又微不足道的人。《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 跳梁:也作跳踉,蹦蹦跳跳。
口干舌燥:燥:干。口舌都干了。形容说话太多。
众口铄金:大家都说同样的话,其力量足以能熔化金属。形容舆论力量的强大。《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后也指人多口杂,能混淆是非。铄(shuò):熔化。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 材短小而精明强干。《史记 游侠列传》:“(郭)解为人短小精悍。” 也用来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 力。悍(hàn)。
不拘小节:不为无关原则的琐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 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槁项黄馘:槁:枯干;项:颈项;馘:脸。颈项枯瘦,面色苍黄。形容不健康的容貌。
口诛笔伐:用语言文字进行揭露、批判和声讨。
一股脑儿:通通:她兴奋得很,把心里的话~都讲出来了。
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
心服口服: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空口无凭:只是嘴说而没有真凭实据。
千儿八百:一千左右。
小鸟依人:依:依恋。像小鸟那样依傍着人。形容少女或小孩娇小可爱的样子。
谨小慎微:原指说话、做事非常谨慎,现多指对一些事情过于小心谨慎。《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清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其生平无不谨小慎微,事事得其所处。”
黄粱美梦: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黄粱:小米。煮一锅小米饭的时间,做了一场好梦。
血口喷人:比喻用极恶毒的语言诬蔑别人。
块儿八毛:一元钱或比一元钱略少。也说块儿八角。
华夏儿女:华夏一词由周王朝创造,最初指代周王朝,现被用作中国和汉族的古称。华夏儿女即指中国各族人民,尤指汉族人民,是对中华民族后代的一种统称,体现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中华儿女:指所有中华民族的子女,包括56个民族的同胞,是对中华民族成员的统称,体现了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强调中华各民族在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共同体意识。
无名小卒:比喻没有名气的人。
胆小如鼠:胆子小得像老鼠。形容非常胆小。
大街小巷:城镇里的街道里弄,概指都市里的各处地方。
信口开河:也作信口开合。随口乱说。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
破口大骂:指用恶语大声地骂。
舌尖口快:尖:尖锐,锋利。快:锐利,爽快。形容口舌伶俐,说话爽快。也指说话尖刻,不肯让人。
攀高枝儿:指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口出狂言: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
耍心眼儿:使用心计;施展小聪明:别看他人不大,倒很会~。
口不择言: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张口结舌:形容理屈词穷、无言答对,或紧张害怕得说不出话来。
苦口婆心:形容恳切耐心地再三劝告。苦口:不辞烦劳,反复恳切地说。婆心:像老太太那样仁慈的心肠。
区区小事:区区:小,少。形容很小很少的小事。
人老珠黄:比喻妇女老了被轻视,像珍珠年代久了变黄就不值钱一样。
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原作口中雌黄。《晋书·王衍传》记载,王衍能言,“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时人都称他为“口中雌黄”。雌黄:黄色矿物,可做颜料。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后重写。
一口咬定:一口咬住不放。比喻坚持一个说法,再不改口。
哑口无言:哑口:像哑巴一样。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虎口拔牙: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
口齿伶俐: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山旮旯儿:偏僻的山区。
小心谨慎: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大题小做:把大题目作成小文章。比喻把重大的问题当做小事情来处理。
冲口而出:形容不加思索地说出来。
小道消息:指非经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往往传闻失实,并不可靠。
小家子气:形容人的举止、行动等不大方。也说小家子相。
面黄肌瘦:脸色发黄、肌肤消瘦,形容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口口声声:形容不止一次地陈说、表白或把某一说法经常挂在口头:他~说不是他干的。
琅琅上口: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妻儿老小:指全体家属(就家中有父母妻子等的人而言)。
一家老小:指全家人。
儿女亲家:指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守口如瓶:形容说话非常谨慎,严守秘密。
风口浪尖:比喻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
小肚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计较小事,不顾大局。也说鼠肚鸡肠。
儿女情长:指过分看重爱情。
杀人灭口:杀害证人以毁灭口供。
小恩小惠:为了笼络人而给人的一点好处(含贬义)。
祸从口出:灾祸从口里产生出来。指说话不谨慎容易惹祸。
血性男儿:指刚强正直,勇敢热情的男子汉。
良药苦口:治病的好药,味苦难吃。常比喻有益而尖锐的批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