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口小儿 huáng kǒu xiǎo ér
1. 拼音:huáng kǒu xiǎo ér
2. 意思:原指雏鸟的嘴是黄色的,后用来讥讽年幼无知的人,多含贬义,形容人幼稚、缺乏经验或见识浅薄。
3. 出处:出自《孔子家语·六本》:“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4. 近义词:
乳臭未干:身上还带着奶腥味,形容人年幼或经验不足,多含轻蔑之意。
黄毛小儿:与“黄口小儿”同义,指年幼无知的孩子,含贬义,常用于斥责或讥讽。
年幼无知:指年纪小,缺乏见识和经验,强调因年龄小而不懂事。
懵懂少年:形容头脑模糊、缺乏明确认知的年轻人,侧重思想上的不成熟。
初出茅庐:原指诸葛亮刚出山辅佐刘备,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刚到工作岗位,缺乏经验,多含中性或轻微贬义。
5. 反义词:
老成持重:指人经验丰富,办事稳重,言行谨慎,与“黄口小儿”的幼稚形成对比。
老谋深算:形容人周密谋划,办事老练,富有经验和心机,强调成熟与谋略。
少年老成:指人虽年轻,但行事稳重,如同成年人,侧重早熟与可靠。
饱经沧桑: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形容阅历丰富,与缺乏阅历的“黄口小儿”相反。
资深望重:指资格老,声望高,多形容在某领域有深厚资历和权威的人,与“黄口小儿”的无资历对立。
6. 例句:
他竟对行业前辈如此无礼,真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黄口小儿。
别跟这黄口小儿计较,他连基本的人情世故都不懂。
古代文人常以“黄口小儿”讥讽那些夸夸其谈却毫无真才实学的年轻人。
电视剧中,反派角色轻蔑地说:“凭你这黄口小儿,也想与我抗衡?”
父亲怒斥:“黄口小儿休得胡言,大人说话岂有你插嘴的份!”
这篇文章竟出自一个中学生之手,打破了人们对“黄口小儿”的固有偏见。
武侠小说里,主角常被误认为黄口小儿,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展露惊人实力。
辩论赛上,对手轻蔑地称我方辩手为黄口小儿,却被有力的反驳打得哑口无言。
历史剧中,权臣面对年幼的皇帝,私下里常称其为黄口小儿,暗藏篡权之心。
老师耐心教导:“莫要轻视黄口小儿,他们的创造力往往能带来惊喜。”
成语词典:黄口小儿
炎黄子孙 [ yán huáng zǐ sūn ] 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族的后代,亦作“黄炎子孙”。
十字路口 [ shí zì lù kǒu ] 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
心直口快 [ xīn zhí kǒu kuài ]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小题大做 [ xiǎo tí dà zuò ] 指拿小题目作大文章。 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
脱口而出 [ tuō kǒu ér chū ] 不经思考,随口说出。
目瞪口呆 [ mù dèng kǒu dāi ]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小巧玲珑 [ xiǎo qiǎo líng lóng ] 形容东西小而精致。
羊肠小道 [ yáng cháng xiǎo dào ] 曲折而极窄的路(多指山路)。
矢口否认 [ shǐ kǒu fǒu rèn ] 一口咬定,坚决不承认。常指对于别人的指责、事实等进行完全的否定。
异口同声 [ yì kǒu tóng shēng ] 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小惩大诫 [ xiǎo chéng dà jiè ] 惩:惩罚;诫:警告,劝告。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
口若悬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辩,说起来没个完。
两小无猜 [ liǎng xiǎo wú cāi ] 猜:猜疑。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没有猜疑。
有口皆碑 [ yǒu kǒu jiē bēi ] 碑:指记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
脍炙人口 [ kuài zhì rén kǒu ] 脍和炙都是美味的食品。原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被众人所称赞。
正儿八经 [ zhèng er bā jīng ] 正经的;严肃认真的。形容态度庄重、一本正经。真正的;确实的。强调事情的真实性、严肃性。
非同小可 [ fēi tóng xiǎo kě ] 小可:寻常的。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
金口玉言 [ jīn kǒu yù yán ] 旧指皇帝说的话,亦泛指不可改变的权威性的话。现多用来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含讽刺意味)。
大材小用 [ dà cái xiǎo yòng ] 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
跳梁小丑 [ tiào liáng xiǎo chǒu ] 跳梁:腾跃跳动;小丑:对人的卑称。比喻猖狂捣乱而成不了大气候的坏人。
口干舌燥 [ kǒu gān shé zào ] 口舌都干了。形容说话太多,非常干渴。
众口铄金 [ zhòng kǒu shuò jīn ] 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短小精悍 [ duǎn xiǎo jīng hàn ] 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不拘小节 [ bù jū xiǎo jié ] 拘:拘泥。不为小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表示一个人在行为、态度等方面比较豁达,不会在细枝末节上过分计较,更注重大事或主要目标。
雕虫小技 [ diāo chóng xiǎo jì ] 比喻微小的技能,也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文章。
口诛笔伐 [ kǒu zhū bǐ fá ] 诛:痛斥,责罚;伐:声讨,攻打。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一股脑儿 [ yī gǔ nǎor ] 通通、全部的意思,形容不顾一切地将所有事物或想法都倾泻出来。
赞不绝口 [ zàn bù jué kǒu ] 不住口地称赞。
心服口服 [ xīn fú kǒu fú ] 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空口无凭 [ kōng kǒu wú píng ] 单凭嘴说而没有什么作为凭据。只要用实物来证明。
千儿八百 [ qiān er bā bǎi ] 一千左右。
小鸟依人 [ xiǎo niǎo yī rén ] 依:依恋。像小鸟那样依傍着人。形容少女或小孩娇小可爱的样子,也形容对人依赖。
谨小慎微 [ jǐn xiǎo shèn wēi ] 对细小的问题也十分小心谨慎,形容待人处世非常审慎。
黄粱美梦 [ huáng liáng měi mèng ] 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黄粱:小米。煮一锅小米饭的时间,做了一场好梦。
血口喷人 [ xuè kǒu pēn rén ] 比喻用恶毒的话污蔑或辱骂别人。
块儿八毛 [ kuài er bā máo ] 一元钱或不足一元钱。形容小钱、少量的钱。
华夏儿女 [ huá xià ér nǚ ] 华夏一词由周王朝创造,最初指代周王朝,现被用作中国和汉族的古称。华夏儿女即指中国各族人民,尤指汉族人民,是对中华民族后代的一种统称,体现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中华儿女 [ zhōng huá ér nǚ ] 指所有中华民族的子女,包括56个民族的同胞,是对中华民族成员的统称,体现了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强调中华各民族在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共同体意识。
无名小卒 [ wú míng xiǎo zú ] 不出名的小兵,比喻没有名气、无关紧要的人。
胆小如鼠 [ dǎn xiǎo rú shǔ ] 胆子小得像老鼠一样,形容非常胆小怕事,在面对困难、危险或新情况时,表现出极度的怯懦和害怕。
大街小巷 [ dà jiē xiǎo xiàng ] 指城镇里的各处街道,形容都市里的各处地方。
信口开河 [ xìn kǒu kāi hé ] 指随口乱说、说话没有根据或不负责,含贬义,强调言辞随意、缺乏思考。
破口大骂 [ pò kǒu dà mà ] 指情绪激动时不加节制地大声责骂,多含贬义,强调言辞粗鲁、态度凶狠。
舌尖口快 [ shé jiān kǒu kuài ] 指说话不加思考、脱口而出,言辞急切且容易得罪人,形容人性格直率但缺乏言语谨慎,有时会因言语不慎引发矛盾或误会。
攀高枝儿 [ pān gāo zhīr ] 指主动结交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比自己高的人,试图借助其权势或财富提升自身地位,多含贬义,也作“攀高枝”。
口出狂言 [ kǒu chū kuáng yán ] 指说话狂妄、傲慢,言语中充满不切实际的夸大或嚣张态度,多含贬义,形容人缺乏修养、轻率地说出荒诞或自负的话。
耍心眼儿 [ shuǎ xīn yǎnr ] 使用心计;施展小聪明:别看他人不大,倒很会~。
口不择言 [ kǒu bù zé yán ] 指情急时说话不能选择恰当的言辞,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多含贬义,形容说话鲁莽或没有分寸。
张口结舌 [ zhāng kǒu jié shé ] 形容因理屈词穷、惊讶、紧张或恐惧等原因,张着嘴说不出话来,表现出言语受阻、神态窘迫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