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视鹰扬 hǔ shì yīng yáng
虎视鹰扬的意思
谓雄视高翔,甚有威仪。清 施闰章《重刻<何大复诗集>序》:“明 正德 間,李空同 虎視鷹揚,望之森森武庫,學者風靡,固其雄也。大復 起而分路抗旌,如 唐 之 李 杜,各成一家。”
【解释】:谓雄视高翔,甚有威仪。 清 施闰章 《重刻<何大复诗集>序》:“ 明 正德 間, 李空同 虎視鷹揚,望之森森武庫,學者風靡,固其雄也。 大復 起而分路抗旌,如 唐 之 李 杜 ,各成一家。”
成语词典:虎视鹰扬
狐假虎威:狐假虎威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离开。
其貌不扬:指某人外貌不好看。唐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 不扬:不好看。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龙潭虎穴:比喻危险的境地。也说虎穴龙潭。
视同陌路: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同“视若路人”。
视而不见:看到了,没有引起注意或当作没看见。指不注意或不重视。《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长出了翅膀。比喻增添力量,使强大的更加强大,或使凶恶的更加凶恶。
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到,却跟没有看见一样。形容对某种事物漠不关心。唐韩愈《应科目时与韦舍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熟视:细看,看惯。无睹:没有看见。
马马虎虎:形容做事马虎、随便。
沸沸扬扬:形容议论 纷纷,好像水沸腾后气泡、热气蒸腾翻滚一样。
趾高气扬:走路时脚抬得高高的,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分道扬镳:也说分路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北史·魏宗室河间公齐传》:“洛阳,我之 丰沛,自应分路扬镳。” 扬镳:驱马前进。镳(biāo):马嚼子。
神采飞扬: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虎视眈眈:像老虎要扑食那样注视着。形容贪婪地恶狠狠地盯着。《周易·颐》:“虎视眈眈,其欲逐逐。” 眈眈(dāndān):注视的样子。
发扬光大:使事业或优良 作风、传统等在原来基础上发展、扩大或提高。
等闲视之:当做平常的人或事物看待。
纷纷扬扬:状态词。(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鹅毛大雪~。
飞扬跋扈:原指意态举 动放纵,不受约束。唐杜甫《赠李白》诗:“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现多形容骄横放肆。
铺张扬厉: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铺张对天之闳休,扬厉无前之伟迹。” 后多用以形容过分铺张,讲究排场。铺张:铺叙渲染。扬厉:宣扬扩大。
激浊扬清:比喻抨击、清除坏的,表彰、发扬好的。《尸子·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激:冲去。浊:脏水。清:清水。
降龙伏虎:形容力量强大,能够战胜一切。
欲扬先抑: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
虎落平阳: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失势。
宛转悠扬:委宛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
鹰鼻鹞眼:形容奸诈凶狠的人的相貌。
龙争虎斗:形容双方势均力敌,斗争十分激烈。
臭名远扬:名: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
骑虎难下: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又不能停止,进退两难。《新五代史·郭崇韬传》:“俚语曰:‘骑虎者势不得下。’”
敲山震虎:指故意示警,使人震动。同“敲山振虎”。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养虎为患: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受其害。
与虎谋皮:也说与狐谋皮。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是绝对办不到的。《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高土堆)之下。”
斗志昂扬:战斗意志高 昂旺盛:全国人民~,决心战胜一切困难和险阻。
谈虎色变:一谈到老虎,吓得脸色就变了。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后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就感到恐怖。
虎口拔牙: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
混淆视听:用假象或谎言使人们视听混乱,分辨不清是非。
声名远扬:名声传得很广,远近闻名。常用来形容人、地方、事物等因某种特色、成就等而被广泛知晓。
扬眉吐气:形容摆脱受压的困境后,高兴、痛快的样子。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扬眉:眉头舒展。
虎头蛇尾: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就马马虎虎,劲头越来越小。
扬长避短:发扬长处,避开短处:知人善任,~。
淆乱视听:视听:看和听。混淆是非,以扰乱人们的视听。
名扬四海:四海:天下。名声传扬到天下。形容名声很大。
生龙活虎: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
为虎作伥:旧时迷信传说,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导老虎吃人,这种鬼叫伥。比喻充当恶人的爪牙,帮助干坏事。伥(chāng)。
狼窝虎穴: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地方。“狼窝”和“虎穴”都代表着危险的野兽巢穴,组合起来形容危机四伏的场所。
卧虎藏龙: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视若路人:把对方看成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相遇却不相认,态度冷淡,表现出极其陌生的关系。
虎背熊腰:形容人的身体魁梧强壮。
放虎归山:也说纵虎归山。把已捕获的老虎放回深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扬扬得意: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高视阔步:眼睛向上看,迈着大步走路。形容举动不凡或态度傲慢。
一视同仁:不分厚薄,同样看待。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
听聪视明:听:听觉;聪:灵敏;视:视觉;明:清楚。听得清,看得明。形容对事物有清楚而正确的认识。
扬风扢雅:品评诗文。
十目所视: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同“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虎头燕额:形容王侯的贵相或相貌的威武。
我武惟扬:形容威武凌厉,奋发向上的样子。
虎跃龙骧:形容威武雄壮。明 方孝孺《尚友五赞·诸葛武侯》:“惟 忠武公,千載一人。綜覈萬變,以義而動。虎躍龍驤,天下震恐。”京剧《将相和》第七场:“蒙敖(唱)好似虎跃与龙骧。”
人中龙虎:比喻人中豪杰。
鵰心鹰爪:比喻心肠残忍,手段毒辣。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三折:“他待使些鵰心鷹爪,安排下龍韜虎略。”
一视之仁: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大人虎变: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虎狼之穴:虎和狼居住的洞穴。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鹰犬之任:鹰犬:猎人驯养的鹰与猎犬。可以任用之为鹰犬。旧指为君主尽忠的重任。
画虎刻鹄: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
假虎张威:犹言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相视而笑:双方互相看着,发出会心的微笑。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态。
目不给视:给:供给。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又美又多。
遏恶扬善:隐瞒缺点或过失 而宣扬其长处。《周易·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虎墨沉香:说墨汁在一定期限范围内会发出特别的清香味。
柙虎樊熊:柙中的虎,樊内的熊。比喻被囚的恶人。
一虎不河:原指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元剧中比喻不顾一切。
视如寇仇:寇仇:仇敌。看得象仇人一样。
虎啸狼号:比喻强暴者欲有所掠夺时的叫嚣。清 南荃外史《叹老》:“你看那境内啊!弄潢池鼠偷狗盜。你看那境外啊!獵中原虎嘯狼號。”
龙跃虎卧:比喻笔势纵横驰骋,自在有力。
游光扬声:流传荣誉,播扬名声。